陆海明;梁翠苗;李淑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类型,其日后可分化成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神经元细胞、肝细胞等。经过多项实验资料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或抑制肝纤维化,并且不诱发免疫排异,在治疗肝硬化、修复肝细胞损伤的前景非常突出。
作者:张丹;王允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在本院儿科就诊的CSP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机体炎性细胞指征水平。结果予以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机体炎性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后有效率与炎性指征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可以相应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的炎性细胞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惠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恢复良好;35例患者恢复不良;7例患者死亡,其中呼吸衰竭所致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死亡2例、发生脑疝死亡2例。结论通过对本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有脑积水、CSF蛋白水平及CSF氯化物等。
作者:朱增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2例在本院住院治疗痤疮的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A组与普通采用西药治疗B组。观察比较A、B两组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结果与传统西医抗生素治疗的B组相比,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痤疮的A组不仅总有效率高(92.7%),而且副作用小。而B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3.2%,副作用较大。结论较传统西医治疗手段相比,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不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而且费用低、不良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50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治疗措施,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给予镇咳祛痰类药物、给予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类药物、给予激素类药物吸入治疗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疾病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氧疗执行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对呼吸锻炼的进行情况。结果观察组掌握疾病知识患者所占比例为95.6%,对照组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患者所占比例为80.4%,观察组掌握疾病知识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庭氧疗执行患者所占比例为86.4%,对照组家庭氧疗执行患者所占比例为74.8%,观察组家庭氧疗执行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锻炼患者所占比例为93.6%,对照组呼吸锻炼患者所占比例为76.8%,观察组呼吸锻炼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陈凤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增加患者安全。方法对2009~2010年发生护理53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与护士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制度、工作流程、管理、带教不到位等因素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高发人群。结论医院管理层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多层面共同采取对策是降低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凤梅;崔海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以“声音嘶哑1周,面瘫2 d”为主述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无咽痛无发热,未治疗,2d前出现左侧面瘫,饮水呛咳,左耳廓轻度胀痛感,无听力下降,无耳鸣,无头晕。查体:体温36.3℃,一般状态良好,心肺听诊未闻异常。咽黏膜色红,双扁桃体Ⅱ°大。软腭两侧不对称,左侧软腭下垂,发“啊”音时,左侧不能上举,咽腔及口腔未见疱疹;间接喉镜下见左声带固定,居旁正中位,右声带运动良好,双声带闭合有间隙,双侧梨状窝清晰。左耳耳甲腔内可见少量疱疹,耳廓皮温度略高,外耳道皮色正常,双耳鼓膜标志清,活动良好,自发性眼震(-);左侧周围性面瘫,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为6级;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①喉返神经完全麻痹(左)。②软腭麻痹(左)。③Hunt综合征。头部MRI检查、肺CT和甲状腺彩超均未见异常。电测听回报双耳正常听力曲线。血常规:WBC8.74×109/L, NEU%58%, LYM%2.6%,MON%8.2%↑。肝功:ALT104U/L↑,AST41U/L。乙型肝炎检测:HBsAb、HBeAb、HBcAb阳性。肝胆脾彩超:轻度脂肪肝。治疗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静点,口服激素(辅以保护胃黏膜药物及钙片)、抗病毒药物,眼药膏及眼药水预防结膜炎。ALT异常,予保肝药口服。左耳超短波理疗,面部针灸(面瘫发病第8天开始针灸治疗)。综合系统治疗第2天饮水呛咳症状好转,查双侧软腭对称;第5天声嘶症状开始好转,间接喉镜下左声带可轻度外展;第10天声音嘶哑基本缓解,间接喉镜下左声带内收外展运动基本正常。第15天面瘫症状开始好转。治疗4周后出院,出院时患者无声嘶,面瘫好转。查双声带运动正常,闭合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为3级。出院后继续针灸治疗,10 d后复查面神经功能恢复为2级,1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正常。
作者:王爱平;孙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纳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对国内外近几年关于硫普罗宁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硫普罗宁纳作为一种新型的含巯基甘氨酸药物,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对重金属解毒以及清除自由基等的药理作用。结论硫普罗宁纳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药物肝损伤,同时还可以用来腹部手术后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以及肝肿瘤围术期肝脏功能的保护。
作者:靳露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场MRI各扫描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CA 25例,所有病例除MRI常规序列外,所有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5例患者中,多发病灶8例,单发病灶17例;T1WI共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32个, T2WI发现病灶65个, DWI发现病灶73个,SWI发现病灶个88个。结论 SWI序列较MRI常规序列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方面有明显优势,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余卫民;卢占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根据事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姚小舍;秦文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型鉴定中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用患者血样做ABO正反定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合时采取相应对策正确鉴定ABO血型。结果2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标本经重新鉴定后,冷凝集为4例, ABO亚型8例, AB抗原性减弱2例,存在不规则抗体6例。结论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是ABO亚型和不规则抗体,为此在输血前要正确鉴定患者ABO血型,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刘妍;刘淑贤;崔健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变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指标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组血脂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高血脂及血流变状态,更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尚伶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临床效果及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内科住院治疗的NVA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华法令组32例,予华法令1.25~5 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32例,予通心络胶囊0.78 g,3次/d,阿司匹林片100 mg/d;阿司匹林组32例,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脑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华法令组(3.33%)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17.2%)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华法令组有1例脑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4例出现上腹痛、恶心,1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3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和华法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不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令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雷景芬;冯彩虹;李云峰;孙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9例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征象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行MRI平扫患者3例,行MRI和CT平扫患者3例,行CT平扫患者3例。扫描完成后由专业影像师进行阅片,评价患者鼻腔肿瘤形状、钙化情况、侵犯范围。结果所有患者经检查确定均为单发,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块以及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患者MRI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分隔明显强化,呈杂乱斑驳样强化2例。结论肿瘤内钙化情况可以通过CT直接显示出来,在鼻腔部软骨肿瘤的鉴别和诊断上具有一定价值;MRI能够直接反映出软组织肿块情况,更加精确、清楚的显示病变范围。CT联合MRI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鼻腔部原发性软骨肉瘤情况,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作者:杨文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104例,占同期内、外科住院患者的2.5%。经钡餐检查63例,内镜检查41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苏晓翼;张国军;刘永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1042例,对患儿临床资料及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3岁、低体重、术前住院时间超过7d、多人病房、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医护人员年资<5年及手术用时在60 min以上的患儿伤口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患儿年龄小、体重轻、切口等级高、术前住院时间长、手术用时长、医护人员年资低、多人病房等均是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在手术操作中做好围术期准备工作、提升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伤口护理等均可有效预防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郜向阳;侯广军;耿现杰;张现伟;张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介绍一种护士责任管床的工具。方法2011年6月份开始妇产科在采购办和器械科的协助下更换了旧的呼叫器,改用智能化呼叫器,每个护士可以随身携带呼叫器无论在病区哪个地方都可以收到办公护士,患者和医生的呼叫,从护士管床,医护沟通,护护沟通及护患沟通,护理有效工作时间,及时解决患者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跟踪。结果智能移动呼叫器明显提高了医护沟通,护护沟通及护患沟通的有效性,患者的及时服务也明显提高了,缩短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移动呼叫器作为一个科学工具跟多功能护理车一样推进了护士管床责任制和优质护理工程的进展。
作者:路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据临床病例探讨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4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4个月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79.16%),有效4例(16.67%),无效1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10例(50%),有效6例(30%),无效4例(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延缓心衰进程。
作者:杨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循证手术室护理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收集某医院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各65例。一组脑梗死患者进行一般的手术室护理,而二组的脑梗死患者则在一般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心理、生理指标、饮食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循证手术室护理。结果二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均比一组的患者好,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愈合也较快。结论循证手术室护理有助于脑梗死的治疗,相对于一般手术室护理,愈合较快,并发症少,是脑梗死治疗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应秀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新生儿复温方法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86例新生儿低体温患者,分为辐射床复温组与暖箱复温组,分析两组复温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暖箱复温组具有较高稳定性,明显优于辐射床复温组;辐射床复温组出现肺出血症状6例,高于暖箱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暖箱复温能够较好的控制速度,具有理想性复温曲线,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王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