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张丽

关键词:中医, 辨证治疗, 痤疮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2例在本院住院治疗痤疮的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A组与普通采用西药治疗B组。观察比较A、B两组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结果与传统西医抗生素治疗的B组相比,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痤疮的A组不仅总有效率高(92.7%),而且副作用小。而B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3.2%,副作用较大。结论较传统西医治疗手段相比,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不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而且费用低、不良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重症肺炎应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疗效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在本院儿科就诊的CSP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机体炎性细胞指征水平。结果予以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机体炎性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后有效率与炎性指征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可以相应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的炎性细胞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惠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5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35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者35例,均取石成功,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者3例,高淀粉酶血症者4例,少量出血者5例,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HBV-DNA基因分型检测、病毒学指标检测,记录不同乙型肝炎基因分型患者体内病毒学指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判断其临床相关性。结果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分型患者所占比例高(69.23%),且该基因分型HbeAg阳性率64.81%、HBV-DNA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分型,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若条件允许应对其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进行准确判断,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肝硬化、肝癌等发病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刘会彩;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医用弹力袜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好。

    作者:王君玉;彭华;翁琼英;吴靖华;颜昭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2例在本院住院治疗痤疮的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A组与普通采用西药治疗B组。观察比较A、B两组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结果与传统西医抗生素治疗的B组相比,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痤疮的A组不仅总有效率高(92.7%),而且副作用小。而B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3.2%,副作用较大。结论较传统西医治疗手段相比,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不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而且费用低、不良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智能移动呼叫器在护士责任管床制的应用和体会

    目的:介绍一种护士责任管床的工具。方法2011年6月份开始妇产科在采购办和器械科的协助下更换了旧的呼叫器,改用智能化呼叫器,每个护士可以随身携带呼叫器无论在病区哪个地方都可以收到办公护士,患者和医生的呼叫,从护士管床,医护沟通,护护沟通及护患沟通,护理有效工作时间,及时解决患者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跟踪。结果智能移动呼叫器明显提高了医护沟通,护护沟通及护患沟通的有效性,患者的及时服务也明显提高了,缩短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移动呼叫器作为一个科学工具跟多功能护理车一样推进了护士管床责任制和优质护理工程的进展。

    作者:路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 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 B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神经缺损指数为(7.49±3.8), B组神经缺损指数为(2.6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霞;陈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180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感染途径和暴露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为护士,有124例,占68.89%,其次是医生,有44例,发生率为24.44%,其他人员有12例,发生率为6.67;3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166例,占95.36%;本科学历以下医务人员有116例,占64.44%;中级职称以下义务人员有146例,占81.11%。结论为了减少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注重预防。

    作者:孙先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结局影响的比较

    目的:将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人,将她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为早发型,对照组患者为晚发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围产儿的结局情况。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实验组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病情较严重,患者并发症多,围产儿的结局差,临床上孕妇要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母婴结局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场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场MRI各扫描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CA 25例,所有病例除MRI常规序列外,所有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5例患者中,多发病灶8例,单发病灶17例;T1WI共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32个, T2WI发现病灶65个, DWI发现病灶73个,SWI发现病灶个88个。结论 SWI序列较MRI常规序列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方面有明显优势,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余卫民;卢占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41.1%,有效44.6%,死亡14.3%,总有效率85.7%。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应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认知程度,分析临床资料,予以积极检查、诊断、治疗,增加其生存率。

    作者:李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菌群分布以及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1800例育龄妇女中展开问卷调查,对于怀疑为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进一步进行相关感染检查,给予诊断为生殖道感染的患者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为36.7%,病原菌中主要以G+菌为主,G-次之,之后为真菌、支原体及衣原体;影响生殖道感染的因素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卫生习惯、流产史、避孕措施、性伴侣以及洗浴方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菌群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掌握,在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王爱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青龙合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青龙合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并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青龙合剂,两组治疗周期为14 d,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并对两组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22%(P<0.05);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合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刘志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核医学检查患者的放射防护

    核医学工作是一种直接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开放型操作的放射性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时根据检查需要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引入患者体内,标记化合物将参与人体的代谢转化过程,通过一定方式采集标记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信息,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或重建获得所需要的定位、定量和定性的结果,后得出临床诊断。核医学工作中存在射线危害的条件,因此,必须重视放射性卫生防护,重视放射性卫生防护的要求既能保护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及其后代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又能有利于促进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及放射性公众的顺利进行,所以接受核医学检查患者的放射性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增;顾虹;康宇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腔镜微创术在甲状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腔镜微创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腔镜微创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手术情况。结果选取的8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瘢痕长度等情况对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微创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理想方法。

    作者:罗文勇;李振亚;林永平;吴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消毒供应中心存在问题及对策调查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为临床服务存在的问题并研拟改善对策。方法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问题加以汇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结果全院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质量的平均满意度由原来的85.50%提高到92.64%。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规范操作流程、改善服务观念等方法可解决临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黄素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通气时间、GCS评分及误吸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种常见因素,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的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蔺瑞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食管癌合并食管潴留性囊肿1例

    患者女,58岁。因“呛逆4月,吞咽不畅1月余”于2006年11月27日入院。PE:T 37℃, P 80次/min, R 20次/min, BP 150/70 mmHg,心肺(-)。胃镜示:距门齿24~27 cm见菜花样隆起,表面糜烂,质硬,侵及管腔1/3周径。食管钡透点片:食管中段钡剂通过缓慢,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度差,黏膜中断、破坏,受侵范围约4.0 cm。于2006年11月30日在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奇静脉弓水平,约4 cm×3 cm×2 cm大小,外侵奇静脉;食管下段有一直径约1.0 cm椭圆形囊性肿物,切开见肿物位于黏膜下,边界清楚,囊内含有半透明液体。术后病理(20066295)示:食管溃疡型腺鳞癌;食管(下段)潴留囊肿(病理示:平滑肌组织构成囊壁样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

    作者:叶怀华;蒋毅;张新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新生儿复温方法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新生儿复温方法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86例新生儿低体温患者,分为辐射床复温组与暖箱复温组,分析两组复温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暖箱复温组具有较高稳定性,明显优于辐射床复温组;辐射床复温组出现肺出血症状6例,高于暖箱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暖箱复温能够较好的控制速度,具有理想性复温曲线,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王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童重症监护室意外伤害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的157例意外伤害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6岁意外伤害患儿入住PICU比例高,儿童监护室意外伤害类型及顺位为车外伤、中毒、跌落伤, PICU平均住院日高的意外伤害类型为车外伤。结论要降低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李宁;郭军;陈海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