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勇;李振亚;林永平;吴华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73例临床分析。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儿73例,对照组患儿175例,其中实验组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对照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无肺外损害。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同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中,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数多,占总患者数的42.47%,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心肌损害、皮肤损害。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患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儿痛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外损害。
作者:廖思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类型,其日后可分化成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神经元细胞、肝细胞等。经过多项实验资料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或抑制肝纤维化,并且不诱发免疫排异,在治疗肝硬化、修复肝细胞损伤的前景非常突出。
作者:张丹;王允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104例,占同期内、外科住院患者的2.5%。经钡餐检查63例,内镜检查41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苏晓翼;张国军;刘永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变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指标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组血脂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高血脂及血流变状态,更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尚伶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满意度等进行分析,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舒适护理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命质量,增加了护理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秀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他们以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悲哀、沮丧、孤独等的情绪及心理负担,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还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佳的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恢复健康的预期效果。结论对住院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艳芝;王艳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急重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为其特点。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的神经外科护理明显的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出现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将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人,将她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为早发型,对照组患者为晚发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围产儿的结局情况。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实验组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病情较严重,患者并发症多,围产儿的结局差,临床上孕妇要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母婴结局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诊的244例神经内科住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结果244例神经内科住院感染患者主要为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与黏膜感染;通过感染因素分析可知主要为患者年龄、意识状态、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侵入性操作、慢性基础疾病及吸烟和饮酒等,其中患者年龄越大,感染发生率则越高。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患者主要以泌尿道、上下呼吸道及皮肤与黏膜等感染为主,患者年龄越大则感染发生率越高,同时抗生素应用与侵入性操作也极易引发感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进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HBV-DNA基因分型检测、病毒学指标检测,记录不同乙型肝炎基因分型患者体内病毒学指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判断其临床相关性。结果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分型患者所占比例高(69.23%),且该基因分型HbeAg阳性率64.81%、HBV-DNA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分型,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若条件允许应对其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进行准确判断,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肝硬化、肝癌等发病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刘会彩;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新生儿复温方法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86例新生儿低体温患者,分为辐射床复温组与暖箱复温组,分析两组复温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暖箱复温组具有较高稳定性,明显优于辐射床复温组;辐射床复温组出现肺出血症状6例,高于暖箱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暖箱复温能够较好的控制速度,具有理想性复温曲线,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王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门诊药房通过采用电子叫号系统,并与医院原有的HIS系统相结合,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取药的等候时间,得到了患者更多的满意。
作者:张雪玲;李建绪;王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腹部手术后给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使患者的体质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厌食等症状。常规的饮食指导对改善食欲效果不理想。为此,运用中医理论,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象及脾胃功能,讲究饮食宜忌,协调人体阴阳、和胃扶正进行辨证施膳,以促进食欲,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者女,58岁。因“呛逆4月,吞咽不畅1月余”于2006年11月27日入院。PE:T 37℃, P 80次/min, R 20次/min, BP 150/70 mmHg,心肺(-)。胃镜示:距门齿24~27 cm见菜花样隆起,表面糜烂,质硬,侵及管腔1/3周径。食管钡透点片:食管中段钡剂通过缓慢,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度差,黏膜中断、破坏,受侵范围约4.0 cm。于2006年11月30日在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奇静脉弓水平,约4 cm×3 cm×2 cm大小,外侵奇静脉;食管下段有一直径约1.0 cm椭圆形囊性肿物,切开见肿物位于黏膜下,边界清楚,囊内含有半透明液体。术后病理(20066295)示:食管溃疡型腺鳞癌;食管(下段)潴留囊肿(病理示:平滑肌组织构成囊壁样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
作者:叶怀华;蒋毅;张新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冷刀宫颈锥切术予以诊断和治疗,而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宫颈LEEP刀锥切术予以诊断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方法与病理活检结果的相符率以及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宫颈锥切术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LEEP刀锥切术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梅;邓海燕;陈裕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人工股骨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观察组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具有独立行走能力,活动量较大的老年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早期获得较好的功能。
作者:肖建斌;李世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的157例意外伤害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6岁意外伤害患儿入住PICU比例高,儿童监护室意外伤害类型及顺位为车外伤、中毒、跌落伤, PICU平均住院日高的意外伤害类型为车外伤。结论要降低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李宁;郭军;陈海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患者60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多巴,观察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熊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41.1%,有效44.6%,死亡14.3%,总有效率85.7%。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应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认知程度,分析临床资料,予以积极检查、诊断、治疗,增加其生存率。
作者:李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96%的集中优质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改革成了“重中之重”。而在如今社会的生产利润平均化、市场相对稳定和产品价格上调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医院的效率是公立医院发展自身经济的必然。但是影响公立医院效率的因素却很多,如何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针对性的改善医院效率的主要工作。公立医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极大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对医院本身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也不可取代。
作者:王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