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玉;彭华;翁琼英;吴靖华;颜昭燕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180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感染途径和暴露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为护士,有124例,占68.89%,其次是医生,有44例,发生率为24.44%,其他人员有12例,发生率为6.67;3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166例,占95.36%;本科学历以下医务人员有116例,占64.44%;中级职称以下义务人员有146例,占81.11%。结论为了减少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注重预防。
作者:孙先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1042例,对患儿临床资料及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3岁、低体重、术前住院时间超过7d、多人病房、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医护人员年资<5年及手术用时在60 min以上的患儿伤口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患儿年龄小、体重轻、切口等级高、术前住院时间长、手术用时长、医护人员年资低、多人病房等均是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在手术操作中做好围术期准备工作、提升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伤口护理等均可有效预防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郜向阳;侯广军;耿现杰;张现伟;张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HBV-DNA基因分型检测、病毒学指标检测,记录不同乙型肝炎基因分型患者体内病毒学指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判断其临床相关性。结果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分型患者所占比例高(69.23%),且该基因分型HbeAg阳性率64.81%、HBV-DNA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分型,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若条件允许应对其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进行准确判断,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肝硬化、肝癌等发病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刘会彩;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41.1%,有效44.6%,死亡14.3%,总有效率85.7%。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应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认知程度,分析临床资料,予以积极检查、诊断、治疗,增加其生存率。
作者:李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青龙合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并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青龙合剂,两组治疗周期为14 d,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并对两组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22%(P<0.05);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合剂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刘志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根据事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姚小舍;秦文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他们以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悲哀、沮丧、孤独等的情绪及心理负担,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还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佳的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恢复健康的预期效果。结论对住院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艳芝;王艳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健康大学生压力性痛阈情况,为临床疼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压力性测痛仪,选定前臂外侧肱桡肌处为测痛点,测定郑州某高校160名在校健康大学生的压力性痛觉阈值(PPT)和压力性耐痛阈值(PTO)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PPT明显低于男性(P<0.001),男女组PT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对称部位PPT和PT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T值与身高、体重、BMI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双侧对称部位PTO值与体重以及右侧PTO值与BMI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进行临床疼痛评估时应重视压力性痛觉阈的个体化差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合理分析结果。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使用阿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将本院从2008年9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需要使用阿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分别在不同时间给予药物,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时辰药理学原理,采用固定时间给予抗癌药物治疗肿瘤,不仅不影响药物疗效,可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小,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了了解赤峰地区女性不孕的现状,便于病因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1年门诊就诊的不孕症妇女资料,剔除男方因素所致不孕,共选择3018例女性不孕患者,随访妊娠情况至治疗后2年,分析不孕的年龄因素,原因及治疗后妊娠率。结果2009~2011年女性不孕平均年龄分别为21.58岁,24.28岁,28.14岁,年龄构成情况,以年龄≤35岁为主,占76.74%。≤35岁首位不孕原因是排卵障碍占36.78%,而>35岁首位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占28.63%。治疗后妊娠率:≤35岁妊娠率71.93%,而>35岁妊娠率26.92%。结论本地区女性不孕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以≤35岁女性为主,首位不孕原因为排卵障碍,而>35岁不孕为输卵管因素。治疗后妊娠率与年龄相关,35岁及以下的治疗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年龄超过35岁的妊娠率。
作者:尚利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96%的集中优质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改革成了“重中之重”。而在如今社会的生产利润平均化、市场相对稳定和产品价格上调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医院的效率是公立医院发展自身经济的必然。但是影响公立医院效率的因素却很多,如何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针对性的改善医院效率的主要工作。公立医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极大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对医院本身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也不可取代。
作者:王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像医学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自2013年8月起根据PCAS建立方案建立PCAS系统,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展开PACS运行,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PACS系统的运行促使本院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图像传输及储存更为便利,有利于远程会诊的实现。结论在临床中有效应用PCAS系统可大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缩短报告周期,图像更为清晰且储存更加便利,可实现远程会诊,为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范彦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介绍一种护士责任管床的工具。方法2011年6月份开始妇产科在采购办和器械科的协助下更换了旧的呼叫器,改用智能化呼叫器,每个护士可以随身携带呼叫器无论在病区哪个地方都可以收到办公护士,患者和医生的呼叫,从护士管床,医护沟通,护护沟通及护患沟通,护理有效工作时间,及时解决患者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跟踪。结果智能移动呼叫器明显提高了医护沟通,护护沟通及护患沟通的有效性,患者的及时服务也明显提高了,缩短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移动呼叫器作为一个科学工具跟多功能护理车一样推进了护士管床责任制和优质护理工程的进展。
作者:路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0例,对其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结果痊愈率为76.67%,好转率为20.00%,死亡率为3.33%,治疗有效率为96.67%。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选择合理的对症治疗以及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永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济源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情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2013年4~6月对济源市20000例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初筛妇科双合诊检查,宫颈刮片发现宫颈细胞学异常的再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在阴道镜定位下做组织活检。结果共筛查出各种生殖道感染的有4823人,妇科良性肿瘤有622人,病理检查异常CIN1~CIN3的有220人,原位腺癌AIS有18人,微小浸润癌4人,浸润癌5人,各种妇科疾病中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高位24.1%,各种妇科良性肿瘤占3.11%,宫颈癌前病变占1.1%,宫颈癌占0.14%。结论开展农村宫颈癌筛查,能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限度的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杨桂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intrameduary nail, TEIN)在儿童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JudetⅢ型和Ⅳa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12例,应用TEIN进行复位固定。术后石膏支具固定3周,石膏支具拆除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在随访期无桡骨头过度生长、桡骨头缺血坏死及桡骨头骨骺早闭。根据Tibone和Stoltz功能评价标准,优10例,良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TEIN在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并发症少及美观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鹏;徐光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进行治疗时,尼莫地平的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等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的神经营养以及止血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微量泵入尼莫地平,剂量1 mg/h,连续使用14 d后更换为以3次/d为频率的30 mg尼莫地平片剂。治疗后首日、第3日、第7日及第14日,采用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等情况,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预后评分以统计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所得之预后结果均好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应用尼莫地平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值得推广。
作者:郭锡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35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者35例,均取石成功,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者3例,高淀粉酶血症者4例,少量出血者5例,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2500 g。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成熟度亦不同,胎龄越小,成熟度越低,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极弱,其患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而有效的治疗和监护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郜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的157例意外伤害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6岁意外伤害患儿入住PICU比例高,儿童监护室意外伤害类型及顺位为车外伤、中毒、跌落伤, PICU平均住院日高的意外伤害类型为车外伤。结论要降低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李宁;郭军;陈海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