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爱华;李洁
目的:探讨化疗后白细胞低下患者防护认知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达到防范因白细胞低下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择2007~2008年化疗导致白细胞低下的患者300例进行评估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等患者对化疗所致白细胞低下防护知识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然后根据患者认知程度来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宣教,并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来防范白细胞低下所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症护理,杜绝了白细胞低下所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结论: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积极做好护理知识的宣教,可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作者:邓玉琴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与分组:下肢多发骨折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体重42~105kg,身高151~186cm;ASAⅠ~Ⅱ级,术前评估均无脊柱外伤及畸形等硬脊膜外麻醉穿刺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在坐位下穿刺,B组(n=30)在侧卧位下穿刺.
作者:赵华;岳恒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①针刀闭合治疗法:平行于患椎棘突中点旁后正线2横指(约4.5cm)作进针点.②神经根封闭治疗法:在棘突下缘旁开1~1.5cm.封闭用药常为确炎舒松10mg,2%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 0.5mg.结果: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总有效率92%.结论: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作者:沈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提高急诊科护生带教质量.方法:通过对急诊科实习的154名护生制订详细的带教计划,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择优选派带教教师进行带教工作.结果:急诊科护生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得到了加强,带教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作者:常连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乳腺乳头部腺瘤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乳头部腺瘤好发在中年女性,多数患者伴有乳头溢液及乳腺肿块,病理组织学以导管上皮增生为主,外围肌上皮细胞多见.结论:本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对湿疹样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浸润癌的鉴别诊断很重要.
作者:周庆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静注丙泊酚2mg/kg, 术中需要时追加丙泊酚0.2~0.3mg/kg;B组:静注丙泊酚2mg/kg及瑞芬太尼0.16mg/kg.结果:两组比较术中SBP、HR、RR、SPO2差异显著(P<0.05);A组用丙泊酚量大,B组相对少;苏醒时间A组长于B组(P<0.05);镇痛效果,两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但以B组为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患者用药量少,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低,应用于人工流产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作者:王幸巧;姜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脐带绕颈(UCA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56例产前孕妇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脐带绕颈的声像图特点,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并将检出结果与分娩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准确率达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准确的特点,可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提供可靠依据和恰当的分娩方式.脐动脉VS/VD值、RI值检测对于提示脐带缠绕程度及预测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璇;李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在长达20余年的中医内科临床实践中,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十二指肠球炎、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及慢性胃肠动能紊乱等.基本方:党参15g,白术15g,陈皮12g,云苓18g,枳壳15g,厚朴18g,半夏15g,木香15g,砂仁9g(后下),郁金15g,鸡内金18g,炙甘草6g.
作者:刘翠霞;曹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查明本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得力措施.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6例中毒患者中,3例死亡,3例治愈出院.结论:一起B型肉毒梭菌引起的家庭食物中毒.
作者:李崇高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0例前置胎盘孕妇,所采取的制止出血和纠正贫血、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以及治疗与护理方案等资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期待疗法失败自然流产4例,26例均在37周左右分娩,婴儿均存活,而且产妇在产后未发生大出血及感染.结论: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并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使之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凤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肛门部熏洗配合电灼切除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18例.结果:一次性治愈110例,复发8例,经二次手术切除及中药熏洗后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作者:曹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药心悸宁丸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盐酸美西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用心悸宁丸口服.结果:2组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悸宁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李彦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表明[1,2],手机电磁波属于微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在空间传播时形成电磁波,通常情况下频率在 800~2 100MHz之间,发生功率<2W.那么,手机电磁波是否对工作中的检验设备,特别是精密检验设备微小电信号的放大、整理等产生影响和干扰呢?笔者就这一问题,选择采用电阻抗原理的血液分析仪,使用离子电极的电解质分析仪,使用磁场推动钢珠的凝血分析仪等三种实验室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工作原理又不同的仪器,进行了手机干扰对比研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孟阳;吕中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象与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3年中,年龄20~60岁,确诊为脂肪肝男性患者240例为试验组和体检中非脂肪肝男性30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检测TC、TG、HDL-C、LDL-C、apoAⅠ、apoB、ALT、AST、GGT、CK.
作者:姚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5种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用罗氏E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237例妇科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结果:子宫颈恶性肿瘤10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5项结果均为阴性.子宫恶性肿瘤5例,2例可见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3例检测结果阴性.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例,1例CA19-9升高,1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卵巢恶性肿瘤8例,3例CA12-5升高,3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结论:统计妇科恶性肿瘤27例,肿瘤标志物阳性结果仅10例(37.0%),存在阳性率较低的问题.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符晓琴;李叶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分析青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危险因素,为年轻人脑卒中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一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787例脑出血中43例青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与中老年脑出血无显著差别,大部分预后较好.结论: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卒中发生率、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生活习惯应从青少年期抓起.
作者:杨止良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52例患者呼吸道、泌尿道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痰及咽拭子)193株(76.6%),泌尿道47株(18.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1.5%、13.5%、15.9%、22.2%,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97.6%.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象严重,且多为耐药菌株;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观念,医生应尽量在药敏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玉华;孙林;陈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肩难产病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阴道分娩50例为对照组.结果:肩难产是产科少见并发症,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风险高.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艳明;杨林;何家纯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1例老年人房颤,观察房颤的类型、病因、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布.结果:老年人房颤191例(62.1%),持久性房颤153例(80.1%),全部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高血压74例(38.7%),冠心病60例(31.8%),左心房增大132例(69.1%),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 89例(46.6%),缺血性脑卒中40例(20.9%).结论:老年人房颤发病率高,多见持久性房颤,以器质性心脏病为发病基础,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病因,多合并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杨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病历资料患者,女,10岁,右小腿疼痛不适1个月余.既往无肿瘤病史.X线影像:右腓骨上段可见境界清楚的骨髓质缺如,未见骨基质,假隔样结构形成,骨皮质变薄,轻微膨胀,无骨膜反应.
作者:张东生;邱娜;李岚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