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及桩冠修复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残根残冠病例,经检查患牙牙龈部分或者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检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小于2mm,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生物学宽度后,行核桩冠修复;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1周临时冠,4周后桩冠.结果:牙冠延长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牙龈切除术,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1 年后复诊牙龈切除术后残根桩冠牙龈炎比例高于牙冠延长术.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应用残根桩冠的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作者:陈荣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水疱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56例糖尿病水疱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控制血糖、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及对水疱局部进行处理,大部分病例治愈.结论:糖尿病水疱病多见于病程长、病情控制不良及伴有多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末梢神经病变者.高血糖损害是糖尿病水疱病发生的病理基础,采取积极措施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硬通道、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缺点和各自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总结3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总结出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供临床参考.
作者:吕杰;刘锦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分组将86例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透明质酸钠消炎镇痛液臭氧联合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如理疗、口服止痛、活血化瘀药物.结果:经过联合治疗,治疗组:显效29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有效率68%.对照组:显效7例,好转28例,无效8例,有效率16%.结论:联合治疗对改善和恢复膝关节功能、缓解膝骨关节炎性疼痛,防止关节畸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荆玉峰;张乃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肩难产病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阴道分娩50例为对照组.结果:肩难产是产科少见并发症,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风险高.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艳明;杨林;何家纯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1例老年人房颤,观察房颤的类型、病因、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布.结果:老年人房颤191例(62.1%),持久性房颤153例(80.1%),全部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高血压74例(38.7%),冠心病60例(31.8%),左心房增大132例(69.1%),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 89例(46.6%),缺血性脑卒中40例(20.9%).结论:老年人房颤发病率高,多见持久性房颤,以器质性心脏病为发病基础,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病因,多合并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杨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较突出的部分,容易发生骨折.该解剖结构复杂,生理作用特殊.骨折错位后复位困难,尤其是合并颅脑损伤,延误手术复位时间而造成陈旧性的错位愈合,给骨折复位带来更大困难.我们应用头皮冠状切口显露面中部骨折,不但手术野清楚,范围广,且术后面部不留瘢痕.现将我科38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夏东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替代异烟肼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为寻求抗结核替代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184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2GALZE/4GAL和2LHZE/4LH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病例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方面疗效一致.结论:加替沙星可以替代异烟肼进入抗结核化疗方案.
作者:王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发生髋部骨折时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髋部骨折病人2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采用全髋置换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闭合复位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3例.股骨粗隆骨折8例,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6例,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2例.结果:伤口均甲级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髋关节置换病人功能恢复良好,股骨粗隆骨折病人骨折愈合时间5~6个月.结论:髋部骨折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手术前行血透治疗,股骨颈骨折首选关节置换,粗隆骨折病人可行骨折内固定.
作者:陈雄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本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21例.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13例占62%,锁骨下动脉闭塞8例,占38%.现以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探讨.
作者:樊长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和观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4例肿瘤均由透明或嗜酸细胞巢或宽窄不等的细胞索组成,间质有丰富的小血管和程度不等的透明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瘤细胞均黑色素细胞标记阳性和程度不等的结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CK和CD10阴性.4例现均存活.结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具有较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HMB45阳性对诊断有重要作用.该肿瘤分良性、恶性潜在不能确定和恶性三类,应与透明细胞癌和上皮样平滑肌肿瘤区别.
作者:李峥嵘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应用α-干扰素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病毒唑、胸腺肽a-1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 IFN-α及胸腺肽a-1治疗.初始剂量为100万U,每周3次,加病毒唑 600mg/日,胸腺肽a-1每周2次,每次1.6mg,治疗1个月后,将剂量增加至IFN300万U和病毒唑1000mg/日,治疗半年,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有12 例耐受尚好并完成IFN疗程,而4例无法耐受,IFN 治疗提前终止.与治疗前比较,12例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B、TBIL、PTA、HCV R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C-IV)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IFN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病毒唑、胸腺肽a-1方案可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作者:王艳景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93例,观察运用时间治疗学的方法,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压,白昼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及其血压负荷,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能有效降低24 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动态变化及白昼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尿β2-MG、血β2-MG、尿-mAL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65例(69%),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24例(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节律,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改变(P<0.01).结论:应用时间治疗学,血压能够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24小时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作者:何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我科从2004年3月~2008年8月共诊治带状疱疹68例.68例中,男48例,女20例;住院患者12例,门诊患者54例;年龄:14~79岁,其中48~79岁32例.
作者:邵乃玲;费建设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2007年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112例,年龄18~41岁.手术治疗73例,药物保守治疗39例,手术治疗中,其中输卵管粘连44例,输卵管炎18例,输卵管畸形11例.
作者:靳爱华;李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腹膜后血肿是骨盆骨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极易引起误诊,我院自2001~2008年共收治17例病人,8例探查,9例保守,现就其诊断及误诊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尹浩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7年3月AMI病人98例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肌酐正常组(≤133mol/L)62例,高肌酐组(>133mol/L)3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住院病死率、随诊1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肌酐组患者年龄大、心肌梗死病史多,且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住院病死率(33.3%:3.22%,P<0.01)、1年病死率(44.4%:8.06%,P<0.01)都比肌酐正常组明显增高.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肌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AMI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增高,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均明显增加;高血清肌酐是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曼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2001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手部狭窄性腱鞘炎患者98例,采用自制小钩刀经皮切割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98例(107指),男24例,女74例,年龄5~68岁.左侧26例,右侧72例;拇指 69例,中指23例,环指9例,示指6例,(其中9例系2指).
作者:徐长德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及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VH)80例为研究组,同期经腹子宫全切术(TAH)80例为对照组.其共同特征:①均有阴道足月分娩史;②有手术切除子宫的指征;③均属子宫良性病变;④子宫活动度好,无粘连;⑤排除宫颈及卵巢恶性病变.两组均经B超及仔细的妇科检查.准确测量子宫大小、肌瘤数目、肌瘤部位.两组平均年龄、孕产次,子宫大小,术前血红蛋白,有无附件囊肿,腹部手术史等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殷思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分析青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危险因素,为年轻人脑卒中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一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787例脑出血中43例青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与中老年脑出血无显著差别,大部分预后较好.结论: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卒中发生率、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生活习惯应从青少年期抓起.
作者:杨止良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常用的区域阻滞方法之一,由于其起效快,肌肉松弛效果好,深受术者的喜爱,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延波;张占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以来诊治以长期低热为主诉的病儿1500例,病程均在2周以上,体温37.4~37.9℃,诊断为长期低热.年龄0.5~14岁,其中以1~3岁为多,占80%左右.男女比例2:1,以上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占60%以上,其中包括轻咳、喷嚏、腹泻、发热等表现,3~5天后转为低热,持续1~2周.就诊前绝大多数有非正规治疗史,如应用抗生素,尤以抗生素+激素治疗患儿为多占80%以上.
作者:李德亮;宋雪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1年恶性肿瘤并发腹水的患者8例.行腹腔置管引流或腹腔穿刺减压至腹水减少.给予顺铂40mg/㎡加5%糖水20ml稀释后灌入腹腔,第3天再重复灌注1次为1个周期,同时给予格拉斯琼3mg/日预处理.结果:8例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2例.结论: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不良反应仅有轻度消化道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明泉;张再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认知治疗是一种短期心理治疗方法,是以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正确认知为目标,通过向患者介绍有关胃肠解剖及生理知识,让患者了解有关IBS的科普知识,纠正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曲解,正确认知自己所患疾病的良性本质,缓解或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治疗信心.
作者:刘鹏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探讨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30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中26例存活,4例死亡,20例有不同的功能障碍.结论: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病情危重,掌握好治疗方法和时机可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智达;文陆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采用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超选择脾动脉栓塞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一次栓塞控制在50%~60%.结果:15例患者脾功能亢进得到明显改善.3~6个月随访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脾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增超;刘会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静注丙泊酚2mg/kg, 术中需要时追加丙泊酚0.2~0.3mg/kg;B组:静注丙泊酚2mg/kg及瑞芬太尼0.16mg/kg.结果:两组比较术中SBP、HR、RR、SPO2差异显著(P<0.05);A组用丙泊酚量大,B组相对少;苏醒时间A组长于B组(P<0.05);镇痛效果,两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但以B组为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患者用药量少,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低,应用于人工流产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作者:王幸巧;姜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冷冻治疗春季角结膜炎.方法:采用氟里昂冷冻器,冷冻温度-20~-70℃,冷冻头顶端直径1~1.5mm,每个冷冻点冷冻时间30~60秒钟.冷冻头顶端对增殖的乳头和角膜缘周围的球结膜胶样隆起组织逐点进行冷冻,间隔1周,可重复3~5次.结果:19例患者中,18例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好转.结论:冷冻治疗春季角结膜炎方法简单,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陈延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损伤病人临床资料.结果:闭合性胰腺损伤21例,开放性损伤2例,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Ⅰ~Ⅱ级损伤13例;Ⅲ~Ⅳ级损伤9例;Ⅴ级损伤1例.治愈21例,死亡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1例,以胰瘘为主.结论:重视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术中仔细探查,根据患者伤情选择合理、安全、个性化的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朱志红;闫明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以期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方法:对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以及社会因素等是导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巧玲;尚廷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6~2007年收治宫颈糜烂患者200例,年龄20~58岁,经 TCT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细胞,分泌物检查排除真菌、阴道滴虫、淋菌感染及阴道细菌及放线菌感染.
作者:韩彩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与分组:下肢多发骨折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体重42~105kg,身高151~186cm;ASAⅠ~Ⅱ级,术前评估均无脊柱外伤及畸形等硬脊膜外麻醉穿刺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在坐位下穿刺,B组(n=30)在侧卧位下穿刺.
作者:赵华;岳恒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2~2006年收治急性肛周脓肿患者56例,男44例,女12例;年龄14~75岁,病程3~12天.皮下脓肿12例,男8例,女4例.低位肌间脓肿9例,男6例,女3例.高位肌间脓肿13例,男9例,女4例.肛管后间隙脓肿男8例,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男3例.蹄铁形脓肿9例,半蹄铁形男6例,全蹄铁形3例,(男2例,女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男2例.
作者:何连福;吴发庆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48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施行保守性手术,年龄18~33岁,未育31例,生育1胎17例,其中输卵管壶腹部妊娠40例,峡部妊娠5例,伞部妊娠3例,流产型32例,破裂型7例,未破裂、无流产表现者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尿HCG、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
作者:刘继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7年6月~2008年5月因甲型副伤寒爆发而住院治疗患者308例,经血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而确诊.男171例,女137例;年龄4~73岁,平均28.8岁,18~40岁患病率高(69.1%).全年均有发病,以6~11月多256例(83.1%),其中87%有不洁饮食史或卫生条件较差.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3小时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UK)中等剂量对AMI 2小时内溶栓治疗80例,其疗效与80例常规治疗相比较.结果:①早期溶栓组冠脉再通率88%,对照组冠脉再通率65%;②溶栓组死亡率2.5%,对照组8.6%;③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溶栓组7.4%,对照组26.3%.结论:AMI溶栓治疗开始越早越好,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阿力甫;张新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3~2008年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75~94岁,平均78.5岁;其中水肿型13例,坏死型7例.合并胆囊结石18例;16例为胆囊多发性的结石,B超和或CT显示14例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或疑有胆总管末端小结石梗阻,同时伴胆道蛔虫1例;首次发病17例,第2次发病3例;13例伴有高血压,11例伴陈旧性脑梗死,7例伴肺心病,4例伴糖尿病.
作者:于百生;丁长青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评价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疝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复发疝,其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15例,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后5例,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Kuge补片再进行无张力修补.结果: 20例患者无1例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1~24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Kuge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微创、全腹股沟修补、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疝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昀政;孙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和急救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5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常见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结果:痊愈26例,好转出院5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新生儿HIE仍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感染是新生儿惊厥的第二原因.治疗重点在于止痉,药物首选鲁米那钠,根本在于病因治疗.结论:HIE、感染、低血糖、低血钙是导致新生儿惊厥主要病因,鲁米那钠是首选抗惊厥药物.
作者:郭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应用与否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对比白蛋白输注组24小时尿蛋白早期呈上升趋势(P<0.01),随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蛋白输注组尿β2-MG较非白蛋白输注组高(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S患者使用白蛋白治疗会使尿白蛋白排出增多,增加肾小球滤过、加重近曲小管重吸收负荷,引起小管上皮损伤,不缩短病程且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不能常规使用.
作者:陈梦君;刘晓翠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我国婴幼儿秋冬季节常见的病毒性腹泻病,并常常伴有肠道外表现.为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心肌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9月~2008年12月对在我院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继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泛影葡胺无过敏反应的患者,分别于注入造影剂1~2ml、2~4ml、4~8ml及8~10ml后各摄取骨盆正位平片1张,动态观察造影剂在盆腔的弥散分布情况.结果:148例患者中,子宫输卵管正常37例(25%),先天发育异常14例(9.4%),其余均为输卵管异常,其中输卵管炎症、扩张积水、阻塞86例,子宫输卵管结核7例(4.7%),发生逆流者4例(2.7%).结论:泛影葡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显影速度快,节省时间,图像清晰,受照辐射量小,腹痛发生率低,是比较理想的造影剂,在不孕症病因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孔鸣;孙景奇;滕艳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介绍医学影像发展的历程,CT成像技术的优势和影像技术在数字化中的发展,说明PACS系统基本原理与结构及采用这种体系结构的意义;指出影像学的发展对医学诊断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相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象与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3年中,年龄20~60岁,确诊为脂肪肝男性患者240例为试验组和体检中非脂肪肝男性30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检测TC、TG、HDL-C、LDL-C、apoAⅠ、apoB、ALT、AST、GGT、CK.
作者:姚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5种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用罗氏E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237例妇科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结果:子宫颈恶性肿瘤10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5项结果均为阴性.子宫恶性肿瘤5例,2例可见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3例检测结果阴性.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例,1例CA19-9升高,1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卵巢恶性肿瘤8例,3例CA12-5升高,3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结论:统计妇科恶性肿瘤27例,肿瘤标志物阳性结果仅10例(37.0%),存在阳性率较低的问题.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符晓琴;李叶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胃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02~2007年胃镜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7例印戒细胞癌进行分析.结果:55岁以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以女性多发,而在老年患者中男性显著增加.Borrmann分型主要为Ⅲ型、Ⅳ型,病变多发于胃体.临床上以上腹痛及消瘦多见.结论: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胃印戒细胞癌确诊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志凌;姜海波;马应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一些有感染性的临床标本,学生上实验课时也会接触到病原生物,稍有疏忽,可能导致实验室感染,甚至污染校园,危及社会,酿成严重后果[1].
作者:肖国琼;张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敏感性标志物,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信号,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为此,本研究通过对 TIA 患者动态检测其血清 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TIA预后与脑梗死关系.
作者:杨玉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表明[1,2],手机电磁波属于微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在空间传播时形成电磁波,通常情况下频率在 800~2 100MHz之间,发生功率<2W.那么,手机电磁波是否对工作中的检验设备,特别是精密检验设备微小电信号的放大、整理等产生影响和干扰呢?笔者就这一问题,选择采用电阻抗原理的血液分析仪,使用离子电极的电解质分析仪,使用磁场推动钢珠的凝血分析仪等三种实验室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工作原理又不同的仪器,进行了手机干扰对比研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孟阳;吕中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索Mimics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为骨科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方法:用Mimics对81例骨关节CT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评估骨科伤病细节,模拟骨折复位及固定、模拟截骨、用于术前讨论、术前医患沟通等.结果:Mimics能获得清晰三维图像,并可旋转、拆分、切割及测量,有利于准确诊断,作精细的术前计划,有效的术前交流.结论:Mimics在骨科可用于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演练,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成功率,有益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汪海洋;王琪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肿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血肿CT资料.结果:11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大多数呈椭圆形(6例)或圆形(4例),少数不规则形(1例);大多数边界清楚(9例),少数伴有周围条片状影(2例);增强扫描后,部分病例可见受压的肾上腺强化,而血肿本身均无强化.结论: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对肾上腺血肿多可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田转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IG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6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和50例正常人(NC)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糖耐量异常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01).结论:糖耐量异常对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造成损伤.
作者:王智斌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扩散途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35例急性胰腺炎(AP)病人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急性胰腺炎扩散途径及范围.结果:30例胰腺周围片状水样低密度影,20例左肾前筋膜增后,肾前间隙片状或弧形水样低密度影,8例右肾前间隙片状水样低密度影,13例胸腔积液,以左侧多见,5例并发肺底实变. 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了解扩散途径范围重要手段,能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做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菡;贾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隐匿性乳腺癌,年龄26~58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导管原位癌6例、小叶原位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均未扪及包块;主要不适为乳房胀痛11例、不规则隐痛3例、无意触摸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乳腺普查发现而无症状的6例.
作者:李月梅;范博昌;罗道宝;曹万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64排CT诊断,提高少见部位神经节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12例CT表现,讨论其影像特征.结果:12例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中,均沿腹主动脉两侧交感神经节分布,2例发生于膀胱壁.共同影像学特点: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沿腹主动脉两侧交感神经节分布,直径均>3.5cm,呈卵圆形,有完整包膜,呈较均匀低密度或欠均匀,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钙化.结论:副神经节瘤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和特定的定位征象,对诊断有决定性价值.
作者:郝玉喜;陈清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对HIV患者的规范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贯彻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精神,预防和杜绝因输血或手术后感染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我院要求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HBVM、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现将1 566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桂琼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类型、成因及发生率.方法:4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入院、出院均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部分测定了心肌酶谱及动态心电图.结果:42例首次心电图记录异常发生率高达83.3%.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多,占异常心电图的45.7%;T波低平或倒置次之,占异常心电图的20%.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机体低氧血症,心肌组织细胞缺氧性损害,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因此在纠正组织缺氧的同时应积极改善心肌氧供,适时纠正心律失常.
作者:李青;陈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CT)和Bethesda系统(TBS)在早期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 003例患者进行TCT检查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对TCT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9 003例涂片中检查异常涂片452例(5.02%),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187例(2.08%);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3例(2.2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1例(0.46%),鳞状细胞癌(SCC)3例(0.03%).30~39岁,异常涂片高178例(39.38%),其次40~49岁126例(27.88%),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与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LSIL 71.00%、HSIL 94.00%、SCC 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T技术结合TBS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配合阴道镜活检,是筛查和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
作者:米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乳腺乳头部腺瘤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乳头部腺瘤好发在中年女性,多数患者伴有乳头溢液及乳腺肿块,病理组织学以导管上皮增生为主,外围肌上皮细胞多见.结论:本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对湿疹样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浸润癌的鉴别诊断很重要.
作者:周庆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黄体血肿是排卵后卵泡膜层破裂,引起出血,血液潴溜在卵泡或黄体腔内形成血肿.正常黄体直径为1.5cm左右[1].若黄体内出血多,则形成黄体血肿,多为单侧发生,直径一般为3~6cm.较大的血肿破裂时可出现腹痛.总结4年来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黄体血肿的声像图特征,归纳其共性和特异性,旨在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作者:黄晓云;郭嘉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妊娠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结果:3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97%,均经腹部超声检查,符合率63%.其中孕囊型12例,彩环型15例,包块型5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早期确诊率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输卵管妊娠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胚胎是否存活,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燕;李云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评价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方法:用EDTA-K2静脉抗凝血及定值质控血液,对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精密度,携带污梁率、准确性、线性等性能及形态异常的血液标本的检出率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都小于设计要求,线性范围能较好的满足临床的要求,对WBC分类结果与手工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良好,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临床血液常规的检验要求.
作者:杨育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特点,分析孕妇对GD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孕19~38周孕妇口服50g葡萄糖进行筛查,1小时血糖>7.8mmol/L的孕妇进行OGTT试验.结果:308例GDM孕妇中160例(51.9%)空腹血糖异常,264例(85.7%)1小时血糖异常,222例(71.4%)2小时血糖异常,只有70例(21.7%) 3小时血糖异常,其中66例(94.3%)伴有另外1项或者3项血糖异常.结论: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取消3小时血糖检测,因其对孕妇GDM的诊断影响甚微.
作者:王俊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对8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片回顾分析,探讨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应用.结果: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2cm 68例,≤2cm 12例.有分叶征62例,毛刺征68例,空洞12例,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5例,钙化少见,胸膜凹陷征2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周围结构浸润和肺内转移6例.结论:若CT发现肺部周围结节或肿块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等应考虑为肺癌.如果同时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和(或)周围组织结构被侵犯则更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作者:朱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动脉硬化性脑病(SAE)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3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结果:CT特点为双侧脑室外上方云片状低密度区,边缘不清,伴小梗死灶髓质萎缩.
作者:王东;马小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Voluson-730 pro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对163例孕22~34周的胎儿面部结构进行三维超声成像.结果:163例中发现唇裂(含腭裂)13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的面部结构,是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首选.
作者:蔡俊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脐带绕颈(UCA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56例产前孕妇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脐带绕颈的声像图特点,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并将检出结果与分娩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准确率达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准确的特点,可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提供可靠依据和恰当的分娩方式.脐动脉VS/VD值、RI值检测对于提示脐带缠绕程度及预测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璇;李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定位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165例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98%,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90%,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89%,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66%. 结论:宫腔镜对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杜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三联检查法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乳腺肿块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大限度的降低乳腺癌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三联检查法诊断后手术的104例乳腺肿块患者,将临床体检、乳腺X线、针吸细胞学和三联检查的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体检、乳腺X线对肿块良、恶性诊断符合率76.5%~89.2%,假阴性率分别为23.5%、20.0%;针吸细胞学对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85.4%、100%,假阴性率为14.6%;三联检查法对肿块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假阴性率为0.结论:三联检查法诊断的良性肿块进行临床观察是比较安全的;三联检查法诊断的恶性肿块可代替术中冰冻检查,加快手术速度;三联检查法虽然增加了可疑恶性肿块的假阳性率,却大限度的降低了乳腺癌的漏诊率.
作者:张爱琴;滕胜国;王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病情平稳后,第1疗程用血塞通注射液8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静滴,第2疗程用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静滴,并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和针灸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梁增坤;姚国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将78例口腔扁平苔蘚病例通过西医,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观察用药疗效.结果;有效率91.03%.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作者:司玲;杜艳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7年4月~2008年8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79例,年龄21~46岁,病程1个月~3年.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月经前胀痛加重,经后减轻,肿块呈片块、结节、条索、砂粒等形状,其形态不规则,质地中等,活动、不粘连,边界不清或部分清楚.临床检查:均在月经后3~4天先触诊检查再进行乳腺红外线扫描,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病.
作者:肖田;热孜丸·亚森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1999年6月~2001年2月收治慢性湿疹136例,男95例,女41例,年龄3~71岁,平均37.5岁;病程1~20年.发病部位:头面双耳部25例,上肢24例,下肢30例,四肢35例,手背掌心部20例,全身泛发2例.
作者:史华明;王春芳;鲁贵青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笔者从2005年开始采用腹针及按摩治疗单纯性腹部肥胖症47例获得一定的疗效.
作者:宋建宁;杨卫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阿托品注射液在治疗药酒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方法:自服药酒(具体中药及量不详)中毒患者12例,常规按中毒抢救流程处理.仍有流涎,心电监护下频发室性早搏及窦性心动过缓者,给阿托品1~2mg静脉注射.其中4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立即给予心脏捶击复律,利多卡因、乙胺碘肤酮(可达龙)注射液治疗.短阵室速、心室颤动者行心脏电除颤.结果:4例药酒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恢复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未再出现室行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治疗5~8天痊愈出院.结论:药酒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提高窦房结兴奋性、纠正室性心律失常;有时必须使用阿托品注射液.但在使用中必须从极小剂量开始,间断静脉注射,根据根据心率、心律失常情况调整剂量及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应联合应用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黄文全;孙逵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我院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行小剂量米非司酮加中成药云南白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德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针刺加枳实消痞汤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刺加枳实消痞汤疗法改善胃动力不足的机理.方法:80例运动障碍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加枳实消痞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吗丁啉和西沙必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痞满证分级组间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 8例,好转1 5例,总有效率为85%.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中MTL、GAS含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其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明针刺加枳实消痞汤疗法促进胃动力作用明显优于口服西药吗丁啉和西沙必利治疗,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患者血液中MTL、GAS含量,兴奋胃肠运动,达到改善胃肠动力不足的目的.
作者:雷海燕;丁建江;邓丽霞;郭正权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皮肤瘙痒是大多数尿毒症患者的共同临床症状,其在未接受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率25~59%,而其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发生率60%~90%[1].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瘙痒、干燥、脱屑,常伴或不伴皮疹,其原因至今尚未十分明确.本文从尿毒症氮质代谢产物对皮肤的刺激、钙磷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血浆组胺水平升高[2]发病机制入手,采取内服外擦疗法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杨楠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在治疗之前测量血压, 服用中药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以4周为1个疗程,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血压、症状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对比,血压下降及症状改善均十分显著,差异明显(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有明显疗效.
作者:崔善荣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在长达20余年的中医内科临床实践中,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十二指肠球炎、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及慢性胃肠动能紊乱等.基本方:党参15g,白术15g,陈皮12g,云苓18g,枳壳15g,厚朴18g,半夏15g,木香15g,砂仁9g(后下),郁金15g,鸡内金18g,炙甘草6g.
作者:刘翠霞;曹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散偏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216例)和对照组(216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6.11%,对照组愈显率65.74%,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偏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复方羊角冲剂.
作者:肖银刚;朱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3~2006年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寻常痤疮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29岁;病程10天~9年.其中皮损分度属1~2度12例,3~4度24例,5度4例.中医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10例,胃肠湿热型17例,气血瘀滞型13例.
作者:薛利凤;常新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40岁以上、病程10年以上、反复发作、反复不规范治疗、或治疗失败的迁延难愈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消化性溃疡40~50岁12例(40%),51~60岁15例(50%),60岁以上3例(10%),男25例,女5例,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慢性胃炎,40~60岁21例(70%),61岁以上9例(30%),男23例,女7例.
作者:刘聚仓;董随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与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42例晚期恶性肿瘤随机分为两组,平消胶囊加化疗组(治疗组)74例,于化疗前3天予平消胶囊口服;化疗组(对照组)68例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WBC减少56.7%,对照组79.4%,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PLT减少及贫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P>0.05).治疗组KPS评分上升率37.8%高于对照组23.5%(P<0.05).结论:平消胶囊具有保护造血功能、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用药期间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王兴远;周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柴胡达原饮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量服柴胡达原饮加味合苦参素胶囊;对照组服用双环醇片合苦参素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65.7%,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HBV-DNA水平下降明显,较对照组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组HBV-M部分转换,而对照组HBV-M无转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柴胡达原饮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
作者:米云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带状疱疹是病毒引起皮肤、神经炎症反应性皮肤病.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药物,特别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是束手无策.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医辨证、西药对症口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50例,疗效很好,报告如下.
作者:雷进功;霍艳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的整体,在治疗、护理病人时,不仅要注意局部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1].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作为一个新型的科学的护理模式,正逐步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2].
作者:韩琳;张淑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双囊三腔导管介入技术结合中药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病例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再辨证论治分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阴虚火旺、肾阳亏虚四型,以自拟前列汤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为主,浓煎200ml通过三腔两囊管注入直肠及配合尿微波治疗.
作者:李吉灵;赵庆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肛门部熏洗配合电灼切除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18例.结果:一次性治愈110例,复发8例,经二次手术切除及中药熏洗后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作者:曹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均给予胞磷胆碱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加用天麻素注射液,10天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好转、差,分别为42例、16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30例、24例、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复查TCD检查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和收缩峰值(Vs)的变化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丁玉平;赵蕾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药心悸宁丸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盐酸美西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用心悸宁丸口服.结果:2组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悸宁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李彦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以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和整脊法不同的方法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明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被单纯疗法效果更显著.
作者:白映军;洪东芹;张朝霞;白本礼;刘小荣;刘婧;段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患儿160例,男90例,女70例;其中2个月~1岁101例,1~3岁37例,3~7岁22例,年龄2个月~7岁.观察证型有伤食泻、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湿热泻.其中伤食泻34例,风寒泻36例,脾虚泻18例,脾肾阳虚泻10例,湿热泻62例.
作者:成淑凤;张鹏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少腹逐瘀汤加减加保留灌肠.结果:治愈28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3.5%.结论:该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可靠,经济有效.
作者:杨任亭;任麦存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①针刀闭合治疗法:平行于患椎棘突中点旁后正线2横指(约4.5cm)作进针点.②神经根封闭治疗法:在棘突下缘旁开1~1.5cm.封闭用药常为确炎舒松10mg,2%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 0.5mg.结果: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总有效率92%.结论: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作者:沈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前列解毒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疗效判断、症状改善状况、尿流动力学检查观察前列腺康复的治疗效果.结果:有效率94.52%,症状改善疼痛占89.30%、滴白93.54%、排尿障碍96.35%.尿动力学治疗前后的变化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前列解毒汤对抗炎抑菌,改善尿动力学有理想的效果.
作者:许新;管凤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手术患者采取,细致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6例青光眼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病人积极配合,使术眼前房得以尽快恢复,提高了手术疗效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1]护理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分析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及临床效果.结果: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况,能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费用低,使用和监护简便,并发症少且易处理.结论:肠内营养护理是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护理措施.
作者:任彩琴;张改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0例前置胎盘孕妇,所采取的制止出血和纠正贫血、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以及治疗与护理方案等资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期待疗法失败自然流产4例,26例均在37周左右分娩,婴儿均存活,而且产妇在产后未发生大出血及感染.结论: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并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使之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凤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便秘患者进行开塞露低压灌肠的临床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并发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塞露60ml低压灌肠;而对照组用开塞露40ml直接塞肛.比较两组排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开塞露外流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塞露低压灌肠用于脑出血便秘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能避免加重病情.
作者:李建红;陈语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长期氧疗认知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氧疗认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掌握了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长期氧疗的意义、时间及方法.结论:合理使用长期氧疗和加强氧疗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是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娟;王红敏;董津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5S管理基本概念与内容5S管理是日本企业的一种独特管理方法,5S是5个日文的简称,其所对应的日文和中文基本含义,如表1[1].整理: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不必要的东西尽快地、果断地处理掉,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及时倒掉垃圾,长期不用的物品放仓库.目的是腾出空间活用空间,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同时防止误用、误送.
作者:朱小红;康小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及效果评价2003年以来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早期AMI病人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显效34例,无效9例,有效率81%,死亡2例,1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42~67岁30例,67~76岁12例.入院后即置病人于监护室内,绝对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
作者:石翠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新生儿可以从母体获得IgG(被动免疫),故生后6个月内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但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自行合成的IgG的能力一般到6~7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整素等活性及白细胞吞噬能力等也较低,故儿科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和加强防止院内感染的管理,并积极采取以下综合控制措施.
作者:魏秋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有效利用手术室晨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提前10分钟召开晨会,引进护理质量管理内容,护士长归纳总结提出重点护理问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学习.结果:护理质量、手术医生满意度、病人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晨会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使手术室护理质量不断改进和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
作者:宋香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三垛社区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教育组60例,对照组60例,教育组开展系统健康教育.结果:教育组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性提高,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者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汤风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7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加强术前原发病、并存症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术后对重要系统脏器功能监测结果及护理,合理输注药物,加强引流管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重营养支持等做综合分析.结果:痊愈72例,自动出院2例(急性肾脏功能衰竭1例,放弃手术治疗1例).结论:加强老年急腹症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孙以秀;张疑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提高急诊科护生带教质量.方法:通过对急诊科实习的154名护生制订详细的带教计划,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择优选派带教教师进行带教工作.结果:急诊科护生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得到了加强,带教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作者:常连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急救危重病人中的运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患者,采取胫骨粗隆内侧下方1~2cm平坦处行骨髓穿刺,待成功后输入各种液体和急救药物的资料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危重患者在循环衰竭,外周静脉难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时,均能在1~3分钟内建立输液通道.结论:骨髓腔内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佳的方法,尤其是用于儿童及婴幼儿的急救,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春花;卢柏春;文昌思;陈语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开胸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及时发现患者镇痛时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佳止痛效果.方法:90例开胸病人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的镇痛方法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对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结果:通过对术后不同镇痛疗效的观察,应用镇痛泵能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夏华;詹进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8例听神经鞘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并强调加强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和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8例中,32例治疗后痊愈出院,5例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围手术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章春红;陈妙华;周玉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做好出院指导是体现整体护理完整性的重要一环,自施行整体护理以来,对内科常见慢性病进行出院指导,降低了疾病复发率,收到满意效果,因此做好出院指导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马彩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针对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行动能力、影响力等护理执行能力包含的各种要素,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人性化认知观念和实施要点,以及提高护理执行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作者:葛坤玲;杨利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4年5月~2008年月收治肺癌晚期患者168例,男99例,女69例,年龄28~76岁,其中鳞癌4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5例,腺癌75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48例,大专61例,本科及以上55例.职业:农民占38%,工人、干部、个体占62%.
作者:王东莉;陈玮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详实了解病史,全面、准确查体正确的临床判断来源于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病史是诊疗工作的基础.病人或家属提供的病史资料往往比较凌乱,缺乏系统性,有些可能与现病无关.因此根据症候群做必要的追问,进一步了解,反复验证资料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极其重要.准确的体格检查结合真实系统的病史资料大约可解决半数以上的诊断问题.
作者:郭汉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现状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我区共有24个乡镇卫生院,各卫生院人员多少不一,但护士配置极少.除极少数中心卫生院有为数不多的3~4名护理人员外,一部分卫生院只有1~2名在编护士,而大部分处于偏远地区的卫生院甚至无在编护士;笔者走过的8家卫生院共有专技人员约150人,在编护士20人,且仅有的这些在编护士只有70%在护理岗位.其余在医技岗位或者转行.
作者:王凤珍;苟小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上各扎1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优点是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作者:张艳华;张凤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2008年入院糖尿病合并真菌性肺炎患者65例,男25例,女40例;年龄18~90岁;住院时间19~120天,平均41天;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62例.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35例,肺曲菌病24例,肺隐球菌病3例,肺毛霉菌2例,肺孢子虫病1例.入院查空腹血糖9.41~28.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5~29.8mmol/L.
作者:沈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通过对534例患儿的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提高使用成功率,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作者:牛培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6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血流峰速E/A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组同常规治疗组A组比较,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LVEF增加,E/A比值增加,临床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B组比A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缬沙坦治疗DCM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肖映芳;林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保障和加强产科孕产妇的医疗护理安全,是当前产科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产科通常急诊和夜诊患者较多,且孕产妇具有病情变化快、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多、技术标准要求较高等特点,所以产科已成为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为了提高产科工作中护理管理水平,保障孕产妇的安全,当前产科护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找出产科存在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马春远;李静;邓艳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治疗6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心理护理、入舱前护理、治疗中护理、出舱后的指导等,效果满意.
作者:谢艳卿;李福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2007年10月~2008年1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45~76岁,平均52.2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前壁6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8例,高侧壁3例,室性早搏15例,房性早搏10例,其中室速2例,房性早搏4例,房颤2例,房性传导阻滞2例,急性心功能衰竭2例,心源性休克3例,进行溶栓16例.
作者:张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对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急性期和康复期的护理.结果:基本痊愈82例,部分恢复9例,死亡5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减低致残率.
作者:周春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2008年8月对26例肾囊肿患者行后腹膜腔肾囊肿去顶术,男16例,女10例;46~62岁,平均54岁;单纯性囊肿19例,多发性肾囊肿3例.
作者:马爱青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糖尿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晓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2007年住院分娩共发生产后出血共74例,基层产妇分娩后共发生产后出血转来13例,共87例.年龄19~43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51例,阴道分娩75例,剖宫产12例,发生失血性休克15例.
作者:田宝群;连小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2007~2008年收治的55周岁以上45例手术患者,男32例,女13例,年龄55~83岁.术前心功能不全1例,并发高血压3例.手术种类胃癌16例,胆结石24例,肠梗阻1例,食管癌2例,直肠癌2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刀口延迟愈合1例.
作者:马子利;余文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在现代护理模式下,探讨床头交接班的规范流程. 方法:通过专家参与查房,发现问题,进行总结.结果:护理人员明确了病房的重点患者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清楚了应该为患者解决哪些问题和应该达到的目标,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结论:床头交接班不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护理服务,它保证了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军辉;张桃桃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规范护理行为,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方法:通过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实施.结果:使护患纠纷明显减少.结论: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可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琰;羊愛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伴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2月28例妊娠期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有效护理.结果:在28例孕妇中,顺产10例,剖宫产18例;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1分钟时,6例5分,8例7分,14例9分;出生5分钟时均为10分.结论:精心细致的护理,对妊高征伴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奕銮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婴儿游泳与抚触措施与体会,从游泳前准备,游泳过程及结束4个阶段,探讨护理措施、婴儿抚触、注意事项,并针对预防院内感染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自2006年8月开展婴儿游泳以来,有386例、1116人次婴儿游泳、婴儿抚触等护理.结果:游泳能促使婴儿的大脑发育,提早开发智力,促进骨骼生长,增进食欲,增加肺活量,加快自身免疫功能的建立,提高对疾病的抗病能力,满足了婴儿心理需求.
作者:张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了解肺切除手术后患者排痰的感受,以寻求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二步排痰法和协助咳痰法,探求佳排痰方法.结果:接受的排痰方法,二步咳痰法有5例(9.4%),协助咳痰法有48例(90.6%).结论:了解患者对排痰感受,对提高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王侠;李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80例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简单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血压、心率、术后头痛等指标差异.结果:两组焦虑、手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后头痛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
作者:谭美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肿瘤内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肿瘤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极大,可导致不良情绪产生;治疗期限长,用药频繁多样,整个治疗的花费很高;护理难度大,任务重,具体工作比较繁杂;此外,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身心的损害,患者疾病本身及化疗所带来的痛苦,均可引起护士紧张、焦虑和烦躁.使护士处于高度的紧张和应急状态.
作者:尹梅荣;杨若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报告1例带胫后动脉交腿皮瓣移植治疗大面积皮瓣缺损、胫骨骨外露的护理.术前进行完善的心理护理和交腿训练以及各项充分的准备.术后重视患者的一般护理,采取合适的体位,预防褥疮、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注意皮瓣各项指标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断蒂前后的各项护理.移植后的皮瓣血运极佳,无并发症.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当前护士考试的应对态度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基础,促进护理队伍建设.方法:采用个体考试应对态度量表对76名综合性医院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考试的应对状况总体表现较好,评分为(48.2+7.3).大多数护士采取积极理性的应对态度应对考试;护士的考试应对态度受年龄、护龄、所属科室、考试管理形式影响(P>0.05,P<0.01).结论:护士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性应对态度,护理管理者需正确评价护理人员的考试应对态度,并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作者:祝岩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化疗后白细胞低下患者防护认知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达到防范因白细胞低下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择2007~2008年化疗导致白细胞低下的患者300例进行评估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等患者对化疗所致白细胞低下防护知识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然后根据患者认知程度来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宣教,并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来防范白细胞低下所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症护理,杜绝了白细胞低下所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结论: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积极做好护理知识的宣教,可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作者:邓玉琴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其中男94例,女56例,年龄30~72岁,平均51岁.化疗方案为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
作者:张雪梅;王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正确的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效果探讨.方法:随机选择分娩产妇1062例(剖宫产42例)分成两组,试验组由专科专职的护士对产后术后的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行为的干预,采取孕妇入院后产前健康教育的普及强化,认真指导孕妇正确的哺乳方法、技巧,增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做到能够及时的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产妇乳汁充足60.1%,纯母乳喂养84%,试验组乳汁充足达到83.5%,纯母乳喂养92%.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并能很好的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作者:尕藏措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本文观察以ADM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晚期乳腺癌病人64例,其中有19例出现程度不同的心脏毒性,发生率为29.7%.出现心脏损伤的19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5~65岁,化疗前均行心电图检查,其中正常的心电图13例,偶发性室性早搏1例,右束支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性早搏2例,冠心病1例.
作者:苗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新模式下的护理理念自实行整体护理以来,护士对护理程序有一定的认识及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新的责任制为主体的整体护理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郭兰;管琳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7年11月~2008年12月收治DM并发AMI老年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8~79岁,平均60.32±2.71岁,均为2型糖尿病.入院时血糖为11.5±4.8mmol/L.DM病程3~25年.临床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出汗、心律失常、休克等.实验室检查示:心肌酶升高,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增高;心电图示:ST段抬高或压低明显,T波直立并抬高或倒置或出现病理性Q波.
作者:袁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总结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迅速清除毒物,防止再吸收,同时快速使用解毒药物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引导患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结果:76例中除3例在入院不足1小时内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急症,及时正确的治疗处理,细心全方位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红霞;陈红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年 3月~2008年9月收住107例糖尿病(DM)高血压患者中,男64例、女43例;年龄43~86岁,平均63岁.其中高血压Ⅰ期19例,Ⅱ期73例,Ⅲ期15例.合并肾脏损害26例,经过良好的治疗及精心护理101例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另有4例死于尿毒症,2例死于脑梗死.
作者:党晓民;刘文侠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健康水平,总结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宣传的工作经验.方法:以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讲解有关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和控制血压的重要性.结果:使个人和群体自愿采纳有利于保健的行为活动,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减少高血压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高等护理教育的学制与课程设置该院招收高中毕业学生,在学校经过3年教育毕业后,获护理学士学位后不需参加资格考试即可向挪威卫生部申请注册护士执照.学院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3年训练课程中有一半以上时间在临床实习.因该校为基督教学校,在学生选拔及教育课程中重视伦理与价值观念的作用,在课程中能感受到基督教所倡导的博爱精神.
作者:齐学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帮助糖尿病病人获得有关糖尿病各方面知识,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让患者积极参与治疗.结果: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结论: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大范围内享有健康.
作者:朱彦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检验精神分裂症患者强化康复训练后其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5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比较一般常规护理和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强化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宜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回顾2003~2008年5年间在对5000余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具体实施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实施情况,现总结如下.传授基础知识,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低血糖基本知识.
作者:周艾玲;张周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分析1144名妇女中妇女发病情况及盆腔炎、宫颈炎发病诱因.结果显示,宫颈炎占首位,发病率59.44%,其次为阴道炎(31.29%)、盆腔炎(27.27%).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对妇女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做到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原则,不仅能直接提高妇女身体健康,而且是关系到保护妇女身心健康发展更为有效的措施.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我院作为担负机关保健的医疗单位,始终着眼保健康就是保发展、保稳定、保和谐、保效益、保战斗力,坚持以人为本抓服务,贴近实际求质量,不断完善服务,促进了医疗保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任元富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评价麒麟区实施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方法:对2003~2007年全区上报的项目季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接诊疑似肺结核7 913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 553例,其中涂阳1 093例,涂阳发现率为17.3/10万.初治涂阳病人治疗2个月阴转率为90.91%,复治涂阳病人治疗2个月末阴转率为84.48%,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分别为91.70%、89.20%.结论:结核病控制效果显著,达到控制项目的要求.
作者:何关有;何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保证助产士的职业安全.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工作中存在着的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结果:本文总结了助产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医源性感染、体液污染、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从助产士职业安全教育、生物、理化、环境和心理等方面提出安全防范对策.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以尽量降低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危害,以良好心态、满腔热情及精湛娴熟的技术为孕产妇服务.
作者:林家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通过分析昆明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用药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昆明市高校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盲点--未开展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普及和指导,据此,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作者:秦渝兵;曹勇;龙榕;秦良均;范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河南油田及附近油区儿童血锌、铁、钙、铜、镁、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分析化学法检测150例儿童指血锌、铁、钙、铜、镁、铅含量.结果: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婴儿组缺铁和缺锌的比例高,学龄组缺钙的比例高,高铅比例较低.结论: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平衡膳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婴儿组微量元素锌、铁缺乏较高可能与喂养不足和食物的单一化有关,学龄组微量元素钙缺乏的比例较高与较快的生长发育有关.
作者:何文红;刘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02例初产妇,分为试验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结果: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分布均衡,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后初产妇剖宫产率低于未经教育者,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使初产妇能正确地对待分娩,并增强初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合理选择分娩方式.
作者:谢亚丽;孔雅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查明本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得力措施.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6例中毒患者中,3例死亡,3例治愈出院.结论:一起B型肉毒梭菌引起的家庭食物中毒.
作者:李崇高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铸造金属全冠通常用于牙体修复及固定义齿的固位体.不同种类金属修复体之间可产生微电流,可产生瞬间触电疼痛[1].我们遇到1例不同成分的铸造金属全冠产生微电流刺激牙龈轻度红肿出血,报告如下.
作者:裴菊红;石征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环磷酰胺常用于恶性淋巴癌、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的治疗,属细胞周期性非特异药物,由于其为免疫抑制剂,故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亦常应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出血性膀胱炎、膀胱纤维化,导致过敏性休克临床上极为罕见.
作者:刘云聪;谭诗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病历资料患者,女,10岁,右小腿疼痛不适1个月余.既往无肿瘤病史.X线影像:右腓骨上段可见境界清楚的骨髓质缺如,未见骨基质,假隔样结构形成,骨皮质变薄,轻微膨胀,无骨膜反应.
作者:张东生;邱娜;李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情况,评价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256例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结果:256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93.43%,共计使用10类12种;术前2小时内开始用药占8.59%,术后持续用药≤3天占5.86%;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9.3天.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尚有待改进.
作者:邓德建;宋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讨论硝苯地平(NF)在非循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参考1996年以来有关文献,归纳总结硝苯地平的非循环系统作用.结论:硝苯地平在非循环系统中有着广泛的临床用途.结果:硝苯地平用于非循环系统疾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不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情况、耐药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5例MRSA医院感染病例资料.结果:气管切开21例(46.7%),使用呼吸机28例(26.2%),使用广谱抗生素44例(97.8%),使用糖皮质激素38例(84.4%),中老年43例(95.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药敏结果显示MRSA除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严密监控MRSA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技术,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吸入给药: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大部分被肝灭活,因此全身的不良反应较小.所以吸入激素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
作者:任占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52例患者呼吸道、泌尿道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痰及咽拭子)193株(76.6%),泌尿道47株(18.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1.5%、13.5%、15.9%、22.2%,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97.6%.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象严重,且多为耐药菌株;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观念,医生应尽量在药敏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玉华;孙林;陈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新生儿,出生后2天,因反复四肢抽搐,双眼凝视收住.发作时无发热,查体:精神反应可,前囟张力不高,颈无抵抗,心肺无异常,神经系统阴性,做头颅CT 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考虑新生儿低血钙.予静滴葡萄糖酸钙等对症治疗1周好转出院.约1周后患儿再次出现抽搐,查其母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尿钙及尿磷增高,患儿血钙降低,血磷增高.故考虑系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造成新生儿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予对症治疗1周复查血钙正常后出院,出院后予维生素D对症治疗, 随访半年无复发.
作者:张永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以突发腹痛1小时入院,患者夜休时无诱因突感腹痛,症状逐渐加重,呈剧烈持续样,伴气短,呼吸困难,大汗,120送入院.查体:血压75/40mmHg,心率126次/分,呼吸26次/分,神志清,颜面发绀,半卧位,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26次/分,律齐,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弱,腹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治疗,随后因患者病情严重转上级医院,电话回访示:患者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后因动脉瘤破裂患者死亡.
作者:周斌;王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本文对学校药营专业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以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师的业务水平双提高,为该课程的进一步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适用于<药事管理学>课程,如果运用得当,能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林素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医院药学要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加强人员管理、科室管理、药品规范化管理,全方位提供药学服务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作者:韦斯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医院污水的定义医院污水指医院产生的含有病原体、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医院污水的来源及危害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线照像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排水;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单身宿舍、家属宿舍排水.
作者:谭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口服药卫生管理住院药房中心摆药室根据各病区医嘱进行药品分装(装于小药杯),口服药片(胶囊)因裸装于药杯中,经过药剂人员摆药、护士核对、病房发药等多个环节,存在多途径污染.如来自容器(药杯、置药盘)的污染、医护人员手的污染、空气污染、器具(药勺、剪刀)污染等.
作者:古丽·加娜提玉素甫;杨文智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