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冷冻疗法治疗春季角结膜炎19例临床观察

陈延君

关键词:冷冻, 春季角结膜炎
摘要:目的:冷冻治疗春季角结膜炎.方法:采用氟里昂冷冻器,冷冻温度-20~-70℃,冷冻头顶端直径1~1.5mm,每个冷冻点冷冻时间30~60秒钟.冷冻头顶端对增殖的乳头和角膜缘周围的球结膜胶样隆起组织逐点进行冷冻,间隔1周,可重复3~5次.结果:19例患者中,18例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好转.结论:冷冻治疗春季角结膜炎方法简单,疗效好,复发率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晚期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其应用

    资料与方法2004年5月~2008年月收治肺癌晚期患者168例,男99例,女69例,年龄28~76岁,其中鳞癌4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5例,腺癌75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48例,大专61例,本科及以上55例.职业:农民占38%,工人、干部、个体占62%.

    作者:王东莉;陈玮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三垛社区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教育组60例,对照组60例,教育组开展系统健康教育.结果:教育组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性提高,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者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汤风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42例治疗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及效果评价2003年以来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早期AMI病人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显效34例,无效9例,有效率81%,死亡2例,1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42~67岁30例,67~76岁12例.入院后即置病人于监护室内,绝对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

    作者:石翠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散偏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21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散偏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216例)和对照组(216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6.11%,对照组愈显率65.74%,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偏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复方羊角冲剂.

    作者:肖银刚;朱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床头交接班质量改进的探讨

    目的:在现代护理模式下,探讨床头交接班的规范流程. 方法:通过专家参与查房,发现问题,进行总结.结果:护理人员明确了病房的重点患者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清楚了应该为患者解决哪些问题和应该达到的目标,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结论:床头交接班不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护理服务,它保证了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军辉;张桃桃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应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妇科疾病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5种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用罗氏E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237例妇科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结果:子宫颈恶性肿瘤10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5项结果均为阴性.子宫恶性肿瘤5例,2例可见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3例检测结果阴性.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例,1例CA19-9升高,1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卵巢恶性肿瘤8例,3例CA12-5升高,3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结论:统计妇科恶性肿瘤27例,肿瘤标志物阳性结果仅10例(37.0%),存在阳性率较低的问题.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符晓琴;李叶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加替沙星替代异烟肼治疗肺结核18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替代异烟肼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为寻求抗结核替代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184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2GALZE/4GAL和2LHZE/4LH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病例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方面疗效一致.结论:加替沙星可以替代异烟肼进入抗结核化疗方案.

    作者:王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1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肛门部熏洗配合电灼切除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18例.结果:一次性治愈110例,复发8例,经二次手术切除及中药熏洗后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作者:曹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以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和整脊法不同的方法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明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被单纯疗法效果更显著.

    作者:白映军;洪东芹;张朝霞;白本礼;刘小荣;刘婧;段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输卵管妊娠治疗后的宫内再孕率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5~2007年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112例,年龄18~41岁.手术治疗73例,药物保守治疗39例,手术治疗中,其中输卵管粘连44例,输卵管炎18例,输卵管畸形11例.

    作者:靳爱华;李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骨盆骨折合并腹膜后血肿17例分析

    腹膜后血肿是骨盆骨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极易引起误诊,我院自2001~2008年共收治17例病人,8例探查,9例保守,现就其诊断及误诊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尹浩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52例患者呼吸道、泌尿道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痰及咽拭子)193株(76.6%),泌尿道47株(18.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1.5%、13.5%、15.9%、22.2%,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97.6%.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象严重,且多为耐药菌株;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观念,医生应尽量在药敏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玉华;孙林;陈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昆明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盲点及对策探讨

    通过分析昆明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用药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昆明市高校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盲点--未开展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普及和指导,据此,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作者:秦渝兵;曹勇;龙榕;秦良均;范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老年危重病人的监护

    详实了解病史,全面、准确查体正确的临床判断来源于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病史是诊疗工作的基础.病人或家属提供的病史资料往往比较凌乱,缺乏系统性,有些可能与现病无关.因此根据症候群做必要的追问,进一步了解,反复验证资料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极其重要.准确的体格检查结合真实系统的病史资料大约可解决半数以上的诊断问题.

    作者:郭汉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糖耐量异常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IG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6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和50例正常人(NC)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糖耐量异常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01).结论:糖耐量异常对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造成损伤.

    作者:王智斌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6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血流峰速E/A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组同常规治疗组A组比较,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LVEF增加,E/A比值增加,临床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B组比A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缬沙坦治疗DCM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肖映芳;林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血清肌酐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7年3月AMI病人98例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肌酐正常组(≤133mol/L)62例,高肌酐组(>133mol/L)3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住院病死率、随诊1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肌酐组患者年龄大、心肌梗死病史多,且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住院病死率(33.3%:3.22%,P<0.01)、1年病死率(44.4%:8.06%,P<0.01)都比肌酐正常组明显增高.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肌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AMI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增高,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均明显增加;高血清肌酐是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曼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情况,评价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256例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结果:256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93.43%,共计使用10类12种;术前2小时内开始用药占8.59%,术后持续用药≤3天占5.86%;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9.3天.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尚有待改进.

    作者:邓德建;宋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青光眼患者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手术患者采取,细致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6例青光眼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病人积极配合,使术眼前房得以尽快恢复,提高了手术疗效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7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病情平稳后,第1疗程用血塞通注射液8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静滴,第2疗程用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静滴,并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和针灸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梁增坤;姚国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