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任占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吸入激素, 药物, 呼吸道, 直接作用, 血液循环, 抗炎作用, 不良反应, 消化道, 治疗, 全身, 灭活, 局部, 剂量, 给药
摘要:吸入给药: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大部分被肝灭活,因此全身的不良反应较小.所以吸入激素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药学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的探讨

    医院药学要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加强人员管理、科室管理、药品规范化管理,全方位提供药学服务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作者:韦斯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我院住院药房对口服药品质量管理的体会

    口服药卫生管理住院药房中心摆药室根据各病区医嘱进行药品分装(装于小药杯),口服药片(胶囊)因裸装于药杯中,经过药剂人员摆药、护士核对、病房发药等多个环节,存在多途径污染.如来自容器(药杯、置药盘)的污染、医护人员手的污染、空气污染、器具(药勺、剪刀)污染等.

    作者:古丽·加娜提玉素甫;杨文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40岁以上、病程10年以上、反复发作、反复不规范治疗、或治疗失败的迁延难愈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消化性溃疡40~50岁12例(40%),51~60岁15例(50%),60岁以上3例(10%),男25例,女5例,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慢性胃炎,40~60岁21例(70%),61岁以上9例(30%),男23例,女7例.

    作者:刘聚仓;董随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青光眼患者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手术患者采取,细致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6例青光眼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病人积极配合,使术眼前房得以尽快恢复,提高了手术疗效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分析308例妊娠糖尿病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特点,分析孕妇对GD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孕19~38周孕妇口服50g葡萄糖进行筛查,1小时血糖>7.8mmol/L的孕妇进行OGTT试验.结果:308例GDM孕妇中160例(51.9%)空腹血糖异常,264例(85.7%)1小时血糖异常,222例(71.4%)2小时血糖异常,只有70例(21.7%) 3小时血糖异常,其中66例(94.3%)伴有另外1项或者3项血糖异常.结论: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取消3小时血糖检测,因其对孕妇GDM的诊断影响甚微.

    作者:王俊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经颅多普勒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本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21例.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13例占62%,锁骨下动脉闭塞8例,占38%.现以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探讨.

    作者:樊长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与护理

    临床资料本文观察以ADM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晚期乳腺癌病人64例,其中有19例出现程度不同的心脏毒性,发生率为29.7%.出现心脏损伤的19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5~65岁,化疗前均行心电图检查,其中正常的心电图13例,偶发性室性早搏1例,右束支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性早搏2例,冠心病1例.

    作者:苗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50例

    带状疱疹是病毒引起皮肤、神经炎症反应性皮肤病.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药物,特别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是束手无策.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医辨证、西药对症口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50例,疗效很好,报告如下.

    作者:雷进功;霍艳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均给予胞磷胆碱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加用天麻素注射液,10天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好转、差,分别为42例、16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30例、24例、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复查TCD检查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和收缩峰值(Vs)的变化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丁玉平;赵蕾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26例围术期护理

    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2008年8月对26例肾囊肿患者行后腹膜腔肾囊肿去顶术,男16例,女10例;46~62岁,平均54岁;单纯性囊肿19例,多发性肾囊肿3例.

    作者:马爱青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急性胰腺炎扩散途径CT诊断

    目的:分析扩散途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35例急性胰腺炎(AP)病人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急性胰腺炎扩散途径及范围.结果:30例胰腺周围片状水样低密度影,20例左肾前筋膜增后,肾前间隙片状或弧形水样低密度影,8例右肾前间隙片状水样低密度影,13例胸腔积液,以左侧多见,5例并发肺底实变. 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了解扩散途径范围重要手段,能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做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菡;贾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老年高龄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3~2008年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75~94岁,平均78.5岁;其中水肿型13例,坏死型7例.合并胆囊结石18例;16例为胆囊多发性的结石,B超和或CT显示14例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或疑有胆总管末端小结石梗阻,同时伴胆道蛔虫1例;首次发病17例,第2次发病3例;13例伴有高血压,11例伴陈旧性脑梗死,7例伴肺心病,4例伴糖尿病.

    作者:于百生;丁长青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乌蛇四参汤治疗慢性湿疹136例

    临床资料1999年6月~2001年2月收治慢性湿疹136例,男95例,女41例,年龄3~71岁,平均37.5岁;病程1~20年.发病部位:头面双耳部25例,上肢24例,下肢30例,四肢35例,手背掌心部20例,全身泛发2例.

    作者:史华明;王春芳;鲁贵青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吸入给药: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大部分被肝灭活,因此全身的不良反应较小.所以吸入激素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

    作者:任占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52例患者呼吸道、泌尿道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痰及咽拭子)193株(76.6%),泌尿道47株(18.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1.5%、13.5%、15.9%、22.2%,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97.6%.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象严重,且多为耐药菌株;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观念,医生应尽量在药敏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玉华;孙林;陈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急救危重病人中的运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患者,采取胫骨粗隆内侧下方1~2cm平坦处行骨髓穿刺,待成功后输入各种液体和急救药物的资料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危重患者在循环衰竭,外周静脉难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时,均能在1~3分钟内建立输液通道.结论:骨髓腔内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佳的方法,尤其是用于儿童及婴幼儿的急救,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春花;卢柏春;文昌思;陈语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由挪威护理教育模式引发的思考

    高等护理教育的学制与课程设置该院招收高中毕业学生,在学校经过3年教育毕业后,获护理学士学位后不需参加资格考试即可向挪威卫生部申请注册护士执照.学院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3年训练课程中有一半以上时间在临床实习.因该校为基督教学校,在学生选拔及教育课程中重视伦理与价值观念的作用,在课程中能感受到基督教所倡导的博爱精神.

    作者:齐学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短暂性脑缺血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分析

    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敏感性标志物,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信号,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为此,本研究通过对 TIA 患者动态检测其血清 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TIA预后与脑梗死关系.

    作者:杨玉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使用中的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通过对534例患儿的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提高使用成功率,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作者:牛培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93例,观察运用时间治疗学的方法,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压,白昼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及其血压负荷,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能有效降低24 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动态变化及白昼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尿β2-MG、血β2-MG、尿-mAL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65例(69%),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24例(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节律,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改变(P<0.01).结论:应用时间治疗学,血压能够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24小时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作者:何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