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学宏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脐带绕颈(UCA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56例产前孕妇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脐带绕颈的声像图特点,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并将检出结果与分娩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准确率达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准确的特点,可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提供可靠依据和恰当的分娩方式.脐动脉VS/VD值、RI值检测对于提示脐带缠绕程度及预测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璇;李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分析1144名妇女中妇女发病情况及盆腔炎、宫颈炎发病诱因.结果显示,宫颈炎占首位,发病率59.44%,其次为阴道炎(31.29%)、盆腔炎(27.27%).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对妇女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做到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原则,不仅能直接提高妇女身体健康,而且是关系到保护妇女身心健康发展更为有效的措施.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2007年住院分娩共发生产后出血共74例,基层产妇分娩后共发生产后出血转来13例,共87例.年龄19~43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51例,阴道分娩75例,剖宫产12例,发生失血性休克15例.
作者:田宝群;连小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0例前置胎盘孕妇,所采取的制止出血和纠正贫血、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以及治疗与护理方案等资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期待疗法失败自然流产4例,26例均在37周左右分娩,婴儿均存活,而且产妇在产后未发生大出血及感染.结论:在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并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使之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凤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的整体,在治疗、护理病人时,不仅要注意局部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1].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作为一个新型的科学的护理模式,正逐步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2].
作者:韩琳;张淑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3小时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UK)中等剂量对AMI 2小时内溶栓治疗80例,其疗效与80例常规治疗相比较.结果:①早期溶栓组冠脉再通率88%,对照组冠脉再通率65%;②溶栓组死亡率2.5%,对照组8.6%;③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溶栓组7.4%,对照组26.3%.结论:AMI溶栓治疗开始越早越好,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阿力甫;张新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以突发腹痛1小时入院,患者夜休时无诱因突感腹痛,症状逐渐加重,呈剧烈持续样,伴气短,呼吸困难,大汗,120送入院.查体:血压75/40mmHg,心率126次/分,呼吸26次/分,神志清,颜面发绀,半卧位,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26次/分,律齐,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弱,腹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治疗,随后因患者病情严重转上级医院,电话回访示:患者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后因动脉瘤破裂患者死亡.
作者:周斌;王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讨论硝苯地平(NF)在非循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参考1996年以来有关文献,归纳总结硝苯地平的非循环系统作用.结论:硝苯地平在非循环系统中有着广泛的临床用途.结果:硝苯地平用于非循环系统疾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不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以来诊治以长期低热为主诉的病儿1500例,病程均在2周以上,体温37.4~37.9℃,诊断为长期低热.年龄0.5~14岁,其中以1~3岁为多,占80%左右.男女比例2:1,以上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占60%以上,其中包括轻咳、喷嚏、腹泻、发热等表现,3~5天后转为低热,持续1~2周.就诊前绝大多数有非正规治疗史,如应用抗生素,尤以抗生素+激素治疗患儿为多占80%以上.
作者:李德亮;宋雪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1]护理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分析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及临床效果.结果: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况,能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费用低,使用和监护简便,并发症少且易处理.结论:肠内营养护理是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护理措施.
作者:任彩琴;张改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3~2006年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寻常痤疮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29岁;病程10天~9年.其中皮损分度属1~2度12例,3~4度24例,5度4例.中医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10例,胃肠湿热型17例,气血瘀滞型13例.
作者:薛利凤;常新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我科从2004年3月~2008年8月共诊治带状疱疹68例.68例中,男48例,女20例;住院患者12例,门诊患者54例;年龄:14~79岁,其中48~79岁32例.
作者:邵乃玲;费建设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保障和加强产科孕产妇的医疗护理安全,是当前产科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产科通常急诊和夜诊患者较多,且孕产妇具有病情变化快、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多、技术标准要求较高等特点,所以产科已成为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为了提高产科工作中护理管理水平,保障孕产妇的安全,当前产科护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找出产科存在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马春远;李静;邓艳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6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血流峰速E/A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组同常规治疗组A组比较,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LVEF增加,E/A比值增加,临床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B组比A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缬沙坦治疗DCM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肖映芳;林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手术患者采取,细致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6例青光眼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病人积极配合,使术眼前房得以尽快恢复,提高了手术疗效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替代异烟肼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为寻求抗结核替代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184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2GALZE/4GAL和2LHZE/4LH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病例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方面疗效一致.结论:加替沙星可以替代异烟肼进入抗结核化疗方案.
作者:王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药心悸宁丸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盐酸美西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用心悸宁丸口服.结果:2组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悸宁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李彦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5种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用罗氏E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237例妇科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结果:子宫颈恶性肿瘤10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5项结果均为阴性.子宫恶性肿瘤5例,2例可见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3例检测结果阴性.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例,1例CA19-9升高,1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卵巢恶性肿瘤8例,3例CA12-5升高,3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结论:统计妇科恶性肿瘤27例,肿瘤标志物阳性结果仅10例(37.0%),存在阳性率较低的问题.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符晓琴;李叶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通过对534例患儿的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提高使用成功率,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作者:牛培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探索Mimics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为骨科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方法:用Mimics对81例骨关节CT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评估骨科伤病细节,模拟骨折复位及固定、模拟截骨、用于术前讨论、术前医患沟通等.结果:Mimics能获得清晰三维图像,并可旋转、拆分、切割及测量,有利于准确诊断,作精细的术前计划,有效的术前交流.结论:Mimics在骨科可用于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演练,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成功率,有益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汪海洋;王琪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