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686例临床分析

张巧玲;尚廷慧

关键词:剖宫产, 头位难产, 胎儿宫内窘迫, 社会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以期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方法:对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以及社会因素等是导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病经验

    临床资料在长达20余年的中医内科临床实践中,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十二指肠球炎、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及慢性胃肠动能紊乱等.基本方:党参15g,白术15g,陈皮12g,云苓18g,枳壳15g,厚朴18g,半夏15g,木香15g,砂仁9g(后下),郁金15g,鸡内金18g,炙甘草6g.

    作者:刘翠霞;曹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少腹逐瘀汤加减加保留灌肠.结果:治愈28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3.5%.结论:该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可靠,经济有效.

    作者:杨任亭;任麦存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输血前和手术前1 566例HBV、HCV、HIV和梅毒螺旋体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对HIV患者的规范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贯彻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精神,预防和杜绝因输血或手术后感染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我院要求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HBVM、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现将1 566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桂琼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糖尿病水疱病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水疱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56例糖尿病水疱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控制血糖、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及对水疱局部进行处理,大部分病例治愈.结论:糖尿病水疱病多见于病程长、病情控制不良及伴有多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末梢神经病变者.高血糖损害是糖尿病水疱病发生的病理基础,采取积极措施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糖耐量异常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IG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6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和50例正常人(NC)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糖耐量异常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01).结论:糖耐量异常对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造成损伤.

    作者:王智斌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6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血流峰速E/A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组同常规治疗组A组比较,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LVEF增加,E/A比值增加,临床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B组比A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缬沙坦治疗DCM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肖映芳;林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静注丙泊酚2mg/kg, 术中需要时追加丙泊酚0.2~0.3mg/kg;B组:静注丙泊酚2mg/kg及瑞芬太尼0.16mg/kg.结果:两组比较术中SBP、HR、RR、SPO2差异显著(P<0.05);A组用丙泊酚量大,B组相对少;苏醒时间A组长于B组(P<0.05);镇痛效果,两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但以B组为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患者用药量少,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低,应用于人工流产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作者:王幸巧;姜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妇女宫颈炎、盆腔炎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1144名妇女中妇女发病情况及盆腔炎、宫颈炎发病诱因.结果显示,宫颈炎占首位,发病率59.44%,其次为阴道炎(31.29%)、盆腔炎(27.27%).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对妇女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做到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原则,不仅能直接提高妇女身体健康,而且是关系到保护妇女身心健康发展更为有效的措施.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应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妇科疾病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5种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用罗氏E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237例妇科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结果:子宫颈恶性肿瘤10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5项结果均为阴性.子宫恶性肿瘤5例,2例可见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3例检测结果阴性.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例,1例CA19-9升高,1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卵巢恶性肿瘤8例,3例CA12-5升高,3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结论:统计妇科恶性肿瘤27例,肿瘤标志物阳性结果仅10例(37.0%),存在阳性率较低的问题.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符晓琴;李叶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1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肛门部熏洗配合电灼切除术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18例.结果:一次性治愈110例,复发8例,经二次手术切除及中药熏洗后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作者:曹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肿瘤内科病房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

    肿瘤内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肿瘤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极大,可导致不良情绪产生;治疗期限长,用药频繁多样,整个治疗的花费很高;护理难度大,任务重,具体工作比较繁杂;此外,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身心的损害,患者疾病本身及化疗所带来的痛苦,均可引起护士紧张、焦虑和烦躁.使护士处于高度的紧张和应急状态.

    作者:尹梅荣;杨若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儿科护理工作与感染管理

    新生儿可以从母体获得IgG(被动免疫),故生后6个月内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但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自行合成的IgG的能力一般到6~7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整素等活性及白细胞吞噬能力等也较低,故儿科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和加强防止院内感染的管理,并积极采取以下综合控制措施.

    作者:魏秋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93例,观察运用时间治疗学的方法,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压,白昼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及其血压负荷,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能有效降低24 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动态变化及白昼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尿β2-MG、血β2-MG、尿-mAL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65例(69%),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24例(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节律,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改变(P<0.01).结论:应用时间治疗学,血压能够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24小时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作者:何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保证助产士的职业安全.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工作中存在着的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结果:本文总结了助产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医源性感染、体液污染、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从助产士职业安全教育、生物、理化、环境和心理等方面提出安全防范对策.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以尽量降低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危害,以良好心态、满腔热情及精湛娴熟的技术为孕产妇服务.

    作者:林家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及探讨

    糖尿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晓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①针刀闭合治疗法:平行于患椎棘突中点旁后正线2横指(约4.5cm)作进针点.②神经根封闭治疗法:在棘突下缘旁开1~1.5cm.封闭用药常为确炎舒松10mg,2%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 0.5mg.结果: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总有效率92%.结论: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作者:沈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血清肌酐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7年3月AMI病人98例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肌酐正常组(≤133mol/L)62例,高肌酐组(>133mol/L)3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住院病死率、随诊1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肌酐组患者年龄大、心肌梗死病史多,且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住院病死率(33.3%:3.22%,P<0.01)、1年病死率(44.4%:8.06%,P<0.01)都比肌酐正常组明显增高.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肌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AMI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增高,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均明显增加;高血清肌酐是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曼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家庭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02例初产妇,分为试验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结果: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分布均衡,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后初产妇剖宫产率低于未经教育者,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使初产妇能正确地对待分娩,并增强初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合理选择分娩方式.

    作者:谢亚丽;孔雅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脂肪肝患者血清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3年中,年龄20~60岁,确诊为脂肪肝男性患者240例为试验组和体检中非脂肪肝男性30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检测TC、TG、HDL-C、LDL-C、apoAⅠ、apoB、ALT、AST、GGT、CK.

    作者:姚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乳腺乳头部腺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乳头部腺瘤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乳头部腺瘤好发在中年女性,多数患者伴有乳头溢液及乳腺肿块,病理组织学以导管上皮增生为主,外围肌上皮细胞多见.结论:本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对湿疹样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浸润癌的鉴别诊断很重要.

    作者:周庆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