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庆;钱彩文
目的 建立聚凝胺-微孔板法筛查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自动化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红细胞浓度、聚凝胺试剂中各试剂量的加入比例、CUTOFF值的选择等,确定筛查方法的佳参数与过程.结果 确定的试验方法经实际工作检测,准确率高、灵敏度好,并实现了操作的自动化、标准化与批量化.结论聚凝胺-微孔板法适用于血站系统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大批量筛查.
作者:任忠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雷米普利与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93例高血压拌左室肥厚患者随机接受雷米普利(47例,雷米普利组)或非洛地平(46例,非洛地平组)治疗,随访治疗6个月后复查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结果 用药后两组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均显示有意义的减少[雷米普利组LVM:(244.3±5.4)g和(207.7±3.5)g,LVMI:(131±5)g/m2和(114±4)g/m2,P均﹤0.01;非洛地平组LVM:(250.0±4.2)g和(237.5±4.2)g,LVMI:(136±4)g/m2和(131±3)g/m2,P均﹤0.05];与非洛地平组比较,雷米普利组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降低更明显[LVM:(244.3±5.4)g和(237.5±4.2)g;LVMI:(131±5)g/m2和(131±3)g/m2,P均﹤0.01].结论 雷米普利能够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且优于非洛地平.
作者:扈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使用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焦虑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6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后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各31例.研究组在原有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在原有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普唑仑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8周末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副反应量表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结论使用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焦虑安全、有效.
作者:张尚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证与病,是同一疾病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医的病大都是以疾病的主要症状及症状出现的部位来命名,如发热、咳嗽、心悸等.西医的病大都以疾病发生的具体脏腑组织及病理性质来命名.中医的病名并没有反应出疾病的本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88例住院患者进行抽血检查,对血液样品同时进行传统方法与卡式微柱凝胶法检验血型.结果 在1288例患者血液中用卡式微柱凝集法检测到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100.00%,反定型为99.84%.用盐水法检测出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99.38%,反定型为98.76%.RhD型共10例,占0.78%.结论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加强临床输血安全保障.
作者:董海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中足细胞数量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24例T2DM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C组).其中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大量蛋白尿组(CP组),应用小鼠抗人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尿中PCX阳性染色细胞,计数尿足细胞数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比较各组的尿中足细胞数量、血CRP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的血CRP、尿足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结论 T2DM患者尿中足细胞数量与尿蛋白相关,并随着血CRP的升高而增加.
作者:冯秋霞;程丽静;芦露;罗兰;白艳;李萍;季军;高政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HIV/AIDS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主要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并与HIV(一)者对照,探讨微创手术对HIV/AIDS患者主要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HIV/AIDS患者实施微创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胆囊疾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HIV+)30例,对照组HIV(-)32例.用同样方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于观察组术前1 d,术后7 d、30 d检测血常规、CD4、CD8及其百分比和CD4/CD8.对照组于术前1 d、术后7 d抽外周血,用常规方法检测血常规.观察两组间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残余感染、肺部感染、机会性感染、围手术期死亡等指标.常规统计学方法处理所得数据.结果对照组术前1 d、术后7 d白细胞总数、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术前1 d、术后7 d白细胞总数、淋巴和中性粒细胞存在显著变化(P<0.05).术前1 d、术后30 d白细胞总数、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术前1 d、术后7 d CD4、CD8计数及CD4/ CD8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前1 d、术后30 d CD4、CD8计数及CD4/ CD8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恢复好,无重大并发症或致死并发症发生,无新增机会感染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 LC抑制HIV/AIDS的特异细胞免疫是短暂的.LC对多数HIV/AIDS是安全的,预后较好.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评估主要的风险指标,但需要结合临床分期,综合评估手术安全性.通过合理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术后积极控制机会性感染,HIV/AIDS施行LC手术是安全的.
作者:魏国;温贤敏;范合璋;华欣;何永;蔡林;钟明;何盛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延边地区2009-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延边地区8个县市上报的死亡报告卡,调查报告.结果 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403例,死因前五位为,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先心病,肺炎.从2009年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百分比是逐年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分析χ2=0.508 P>0.05,无显著性差异.先天异常死亡率也逐年下降χ2=10.52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做好产前诊断,提高产时监护和新生儿期保健、新生儿窒息抢救水平仍是目前窘迫的课题.
作者:金海玉;全京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面神经血管减压术中探查确认责任血管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责任血管的处理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 TOF及CISS序列检查,排除继发性因素并确定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关系;术中根据MRI结果指导探查并判断责任血管;用Teflon棉片垫于面神经根部与脑干之间,面神经充分减压.结果 术后55例患者症状立即消失,12例患者延迟缓解,4例无效,手术总的有效率为94.4%,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39个月,复发率为4.2%.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面肌痉挛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MR的检查和术中责任血管的判断及处理技巧是影响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邹叔骋;黄红星;刘博;张卫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21例,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21例皮瓣全部成活,18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表坏死,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治疗痊愈.供皮区创面一期愈合.随访6月至2.5年,皮瓣外形,质地,色泽良好,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皮瓣血供恒定,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皮瓣血供可靠,血运丰富,成活率高,临床上比较常用,且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是修复足部外伤导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明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0例农村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呼吸频率30次/min以上、血压下降等危险因素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 农村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很多,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判断患者的病情.
作者:谷同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高血压病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 版>已将高血压患者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范畴[1].为对辖区高血压内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笔者于2012年1~6月对武汉市翠微街辖区高血压患者认知水平及行为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为高血压社区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江静;谢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老年药物性低血糖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经抢救,1例由于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经随访所有出院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结论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原因及其临床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减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高美华;高桂香;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减少宫内节育器置器后副反应的有效药物及方法.方法 37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9例,于术后即服用清热利湿化瘀类中药复方制剂,连服7 d,以后每月于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重复以上治疗,共3个周期;对照组184例,于术后口服头孢呋辛酯片剂及维生素E胶丸6 d,后两个月经周期口服维生素E胶丸7 d,共3个周期.观察两组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腰腹痛发生情况以及12个月内的妊娠率、脱落率和续用率.结果 观察组子宫异常出血和腰腹部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因症取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续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科清热利湿化瘀类中药复方制剂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的副反应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可降低因症取出率,提高续用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彭文湃;林叙君;陈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56例手足口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给予B族维生素、退热、止咳等辅助治疗,如果合并感染给予头孢美唑抗感染,口腔疱疹严重影响进食者适当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王凌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目前我院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及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并进行用药分析和对2型糖尿病的基本药物口服治疗方案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促进基药在基层医院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近两年治疗2型糖尿病的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共1500份,对2型糖尿病的口服治疗的用药情况和基本药物的使用进行分析.结果 在抽查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中,二甲双胍和磺酰脲类药物是使用多的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以单一用药及二联用药为主,常见的二联用药方案有二甲双胍+磺酰脲类、二甲双胍+非磺酰脲类促泌剂、阿卡波糖+磺酰脲类等.结论 2型糖尿病基本药物口服治疗方案应以二甲双胍为基础,联合其他基本药物降糖治疗.
作者:江丽欢;陈月婵;黄少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并溃疡创面患者22例,均进行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修复糖尿病足创面,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良好,供、受区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12个月,皮瓣恢复良好、质地弹性良好,无明显臃肿,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移植区皮肤有感觉,轻度麻木,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带腓浅神经踝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既能够修复跟、踝部创面,保证修复具有良好血运,促进创面愈合,还能够部分恢复修复处感觉.
作者:付立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卫生部在2001年提出,倡导公民自愿无偿献血,逐步淡化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用3~5年的时间实现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制定了血液安全战略:在所有的地区建立组织良好的、受国家调控的,具有质量体系的输血服务机构;仅从低危人群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输血传播传染病的筛查;通过临床上血液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为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提高血液合格率,降低血液报废率,为此笔者对我中心2009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腹部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对机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寻求有效的护理手段.方法 选取在2010年9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资料,对其术后出现的疼痛对其机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针对疼痛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结局及其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在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缓解,且本次研究的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60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对护理持满意态度,满意率为95.00%.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小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张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中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梗阻组24只、治疗组24只、假手术组8只,梗阻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实验第7天、14 d、21 d各收获动物8只,假手术组于第21天一次处死动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mRNA 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及水飞蓟素的干预影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均显示水飞蓟素在各观察时间点能显著下调TGF-β1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P<0.01).结论 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有效延缓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王成祥;韩子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