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萍
目的 分析蜜款冬花在储藏中生虫的情况和原因.方法生虫后通过低温法、高温法,生虫前采取改进加工炮制方法和核辐射灭菌技术都可以将害虫杀死.结果 蜜款冬花生虫是由于其采收环节所带虫卵在后期适宜环境下产生的,应结合害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杀虫方法.结论 对于医院实际工作来说以预防生虫为主,可以采取改进加工炮制方法和冰箱低温储藏为好.
作者:常承东;靳子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早产儿舒适的体位是类子宫包裹状.早产儿合理的体位可促进其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一般摆放体位的原则四肢中线屈曲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把手放在口边),使其自我安慰,并促进身体的对称性,预防不正确的姿势及变形.摆放体位要使其肢体活动有界限,为此我们设计了早产儿鸟巢,自2010年1月开始应用于早产儿来控制早产儿的体位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玲玲;时富枝;卢瑞存;唐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呼吸衰竭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呼吸机的广泛应用,使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临床上为便于气道管理,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常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法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但是由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人性操作使呼吸系统防御机能受损,且呼吸机使用或护理不当也会对气道及肺组织造成损伤,极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对66例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风琴;杨庆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19项手术安全检查表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4家医院(鹤壁市人民医院,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安阳肿瘤医院,鹤壁京立肿瘤医院)参与手术安全检查表实施研究,共3955例(研究组)16岁以上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入分析,并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3733例(对照组)手术患者比较.主要终点为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死亡率0.8%,对照组死亡率1.5%(P=0.00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0%,对照组11.0%(P=0.001).结论 手术安全检查表实施能够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病发生率.
作者:张体智;朱海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婴儿游泳及抚触是针对新生儿生理及心理特点而总结出来的、全新的、早期的保健服务活动[1].为了探讨游泳以后结合婴儿抚触对婴儿的影响,我院儿科对80例新生儿进行了游泳及抚触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龚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院曾经收3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病例,年龄均为45岁以上,多数肥胖,且病前多数健康.突然患病后心理较为复杂,因而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细心的心理护理.
作者:罗国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化疗护士会接触到化疗药物的配置、使用以及化疗患者的护理.若不注意加强化疗防护,可通过空气吸入、消化道和皮肤接触受到长期低剂量药物的损害,具有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危险[1].因此正确认识目前化疗防护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化疗防护管理是必要的.
作者:黄梅芳;柯锦秀;吴德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研究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积极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5例),两组患者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9%,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6%,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重建,能够对患者各方面功能障碍起到促进与提高作用.
作者:杨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了解某中学住校学生疥疮及手足癣感染情况.对某中学2008~2010年间入校的住校学生疥疮及手足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受检的住校学生中,总感染率为6.77%.疥疮感染率2.02%;手足癣感染率为4.56%;疥疮与手足癣感染率0.19%.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χ2分别为5.54和10.97,P均小于0.01).
作者:高新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为更好规范我院处方的标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儿科、妇科、内科、眼科、耳鼻喉科的门诊处方(西药处方)各1000张,共5000张处方整理后,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以及<河南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1206张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50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同问题的处方数为120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4.12%.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药品适应证与诊断不符,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给药等方面.结论 由此可见,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准确、完整、无误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加强医师处方书写规范及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把好处方审核质量关,是提高处方书写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整改措施.
作者:吕雪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感染中起的作用愈来愈大,但也时常出现治疗效果差而达不到治疗目的的情况.现就此作一概述和讨论.1 临床及菌谱误诊临床和细菌学诊断,对抗菌药的选择应用非常重要,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与实际符合率相当低,并且有时因病情危急或条件限制,不能等到培养报告后才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天吉;罗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用于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常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术后两周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廖俪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治疗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及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复诊的宫颈分泌物,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宫颈上皮内HPV感染基因型.结果 1216例检测标本中612例HPV阳性,感染率为50.39%;其中多重感染227例,占18.7%,单一感染385例,占31.7%单一亚型感染主要基因型为HPV16,其次为HPV18、HPV52、HPV31、HPV33等亚型.结论 宫颈癌患者治疗后HPV感染率仍较高,因此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为临床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基因预后奠定了分子学指标基础,对预测残留或复发有重要价值.同时,有利于患者随诊复检,给受检者可靠的风险提示.
作者:李冰;郭珊;杨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出血性疾病诊治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到2012年11月25例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治愈14例,好转10例,死亡1例.结论 出血性疾病诊治时应全面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断病情,治疗时输入红细胞,也应及时输入含凝血因子的血浆.反复发作应查明原因.
作者:魏效臻;魏怡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紊乱开口困难的手法治疗探讨.方法对30例病例进行治疗.结果 30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紊乱开口困难的手法治疗后满意25例 较满意5例结论以手法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简单,疗效好.
作者:叶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原代分离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GDF-5)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检测软骨细胞相关指标,评价其分化为软骨样细胞的能力.方法 取成人除皱术后的皮肤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DFs,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用100ng/ml GDF-5的成软骨诱导液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及分泌GAG的能力.结果 hDFs呈长梭形,P10以后仍保持较强的增殖潜能,Ⅰ型胶原表达阳性.诱导后的hDFs逐渐成为圆形、多角形,并聚集生长形成软骨样结节;诱导第21 d的细胞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阳性,GAG被甲苯胺蓝染成蓝色.结论 hDFs经100ng/ml 的GDF-5诱导培养可分化为软骨样细胞.
作者:王艳秋;高阳;张曼;李德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进行老年腹部外科围手术的患者53例回顾分析.对其手术期进行密切的观察、精心护理、耐心的指导.结果 53倒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老年患者进行围手术,因为他们年龄特征,加之身体,免疫功差,身体比较弱,各器官的功能都会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在手术前70%~80%的老年人都患有其他疾病,因此这些老年人的手术、治疗和年轻人相比差别非常大,不仅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差,而且手术风险较其他年轻人更大,会更高的出现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临床实践证明,细致、认真、科学的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对老年患者的康复作用关键.
作者:高谷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预防复发方法.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患者168例.用随机表法分为3组,A组56例行宫腔镜定位后行息肉摘除加全面刮宫术;B组54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C组58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服用炔诺酮治疗3个周期.三组均随诊2年,记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月经量情况及再次宫腔镜检查结果等,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A组复发率高,复发率37.50%(21/56);B组复发率次之,为7.41%(4/54);C组复发率低,为1.72%(1/5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优于宫腔镜定位后行息肉摘除加全面刮宫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并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更有助于治疗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作者:梁燕梅;梁莉;伍凤群;刘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其致残率高、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辅助循环装置应用于临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法.我院采用体外反搏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偏瘫患者62例,疗效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贾瑞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多侧孔静脉留置针负压吸引和传统注射器抽吸后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多侧孔静脉留置针负压吸引组22例和注射器抽吸局部加压包扎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皮下积液治愈时间和累计皮下积液量.结果 静脉留置针组平均皮下积液治愈时间为(4.53±1.35)d明显短于注射器抽吸组(6.46±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P<0.01);静脉留置针组平均累计皮下积液量(24.35±7.97)ml少于注射器抽吸组(30.89±9.68)ml,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342,P<0.05).结论 多侧孔静脉留置针负压吸引是一种有效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方法,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创伤小不增加患者痛苦,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余辉;王亚奇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