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干预,仅给常规治疗护理,通过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及各项检查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印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及其与放射角度的相关关系胸腔横断面观,心脏长轴指向左前,与矢状面呈45°~60°角.左斜位60°时,视线是从心尖穿过.右前斜30°时,看到的是心脏侧面,视线恰巧垂直通过心脏长轴.左前斜60°和右前斜30°是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中常用的体位,所对应影像是心脏的正面观和侧面观.心脏在胸腔中的空间定位及各种放射角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析、确定、改变放射角度的关键.
作者:高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患者解决就诊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根据病情急、缓缩短就诊时间,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医院门诊导医服务工作讨论如下.
作者:王红霞;许晓银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播而发生胎传梅毒.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可侵犯人体全身器官,既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又可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
作者:孙朋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建立健康档案的10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实施1年干预,重点在于改变饮食结构、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以减轻体重和注意控制高血压.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血压均值明显下降,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变,高血压危险因素认识率与干预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面对广大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控制和健康促进活动,是经济、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作者:孙福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观察基层医院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提供肺功能康复指导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我院接受肺功能康复指导,观察其依从性并对比肺功能康复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及活动耐力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总体依从性较好,达到94.4%;肺功能及活动耐力指标在康复治疗后明显提高,与康复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基层医院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治疗指导,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崔广芸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掌握适应证不严格:使用抗生素应该有明确的指征,根据抗生素的类型、相应的细菌感染类型,以及感染的程度,有选择性地准确应用.如果不是细菌感染就不应该使用.如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以及人流手术不合并感染,均不宜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7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资料.结果:临床应用17例,经11个月~5年随访,17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结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损伤暴力大,血循环破坏重,骨折愈合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高,采用本方法术式创伤较小,易掌握操作,可提高骨折愈合疗效,减少股骨头坏死率.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资料与方法2004年6月~2007年5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男16例,女9例;20~30岁1例,30~40岁6例,40~50岁8例,50~60岁5例,60岁以上5例;发病前明确有高血压病史15例;体力劳动者15例,脑力劳动者10例.
作者:袁吉华;马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资料与方法近年来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70余例.首发症状为疼痛,其中以阵发性腹部绞痛转为持续性剧痛者占80%,有恶心呕吐者占100%,伴体克者占75%,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积液者占51%,白血胞分类及总数增高者占97%.3%患者白血胞分类及总数下降.血尿淀粉酶增高者占87%,13%血尿淀粉酶下降.临床治愈78%,有部分患者留有假性胰腺囊肿,死亡3例,多以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手术清除病灶占56%,保守治疗44%.
作者:马广义;褚亮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趋势是增长的,符合国家对中药注射剂的政策.
作者:张彩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3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确诊后经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症状能缓解,12例需要持续输注等渗葡萄糖12小时才能避免再次发作低血糖,7例遗留记忆力减弱,1例遗留双眼失明、一侧肢体偏瘫.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及时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应加强预防措施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葛淑芝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长期家庭氧疗(LTOT)是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措施,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韩金刚;汪景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剖宫产是解决部分孕妇无法实施阴道分娩和处理各种难产的一个补救措施,掌握好手术指征,是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使孕妇和胎儿免遭不必要的损害,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及死亡率.孕期应加强自然分娩好处的宣传,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对无绝对指征应给试产机会,提供陪伴和无痛分娩,这样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的特征性表现.
作者:王建林;李晓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患者,男,32岁,因车祸伤后昏迷入院,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广泛脑挫裂伤、颅底骨折、口腔颌面部复合外伤(左侧上颌骨及牙槽骨,下颌左侧颗状突骨折)浅昏迷.经抗炎、脱水,止血等治疗1个月后病人完全清醒.拟于外伤45天后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黄理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80例阴道镜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8.7%,活检阳性率为3.75%.结论:阴道镜检查方便、安全、可靠,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掌握技巧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患者进行手术和保守治疗.结果:以腹痛为主要症状,采用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5例痊愈,手术治疗93例痊愈(保脾手术5例).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诊断较易,腹腔穿刺、B超、CT检查等能提高脾破裂的诊断率,处理外伤性脾破裂应根据损伤程度和范围、年龄和体质、有无合并伤,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虎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本社区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疾病谱,为针对性地开展本社区慢性病防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健康体检与既往史询问相结合的办法,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58名受检人员体检结果异常者占99.6%,前五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脂、高血压病、肥胖症、脂肪肝、冠心病,其检出比率分别为89.29%、65.49%、51.82%、27.67%、21.73%.结论:定期健康体检对慢性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慢性病是危害退休人员的主要疾病,高血脂居发病之首,应予以重点防治.
作者:沈磊;陈建峰;罗良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资料与方法2004年11月以来收治抑郁型肠神经官能症患者67例,男29例,女38例;平均32岁.结果61例治愈,6例好转.
作者:王冬云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