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的研究

马俊慧

关键词:更年期功血, 米非司酮, 不同剂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更年期功血患者26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以及服用甲羟孕酮,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观察1组明显低于观察2组.结论 服超低剂量米非司酮能诱导更年期功血患者闭经,月经规则或经量减少,副反应小,疗效安全、有效.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耳鼻喉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和分析有关医院感染因素.结果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率为4.18%;呼吸道系统疾病占36.67%、泌尿道系统疾病占30.00%、消化道系统疾病占23.33%、其他系统疾病等占10%.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是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 控制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时间、程序洗手以及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

    作者:翟存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慢性乙性肝炎198例,进行HBV DNA 定量并与HBeA g定量、HBsA g定量进行观察.结果 HBV DNA 定量HBV DNA ≥107 cop ies/ml时HBeA g定量(1.0616±1.3656)NCU/ml;107> HBV DNA ≥105时HBeAg定量(0.2892±0.5854)NCU/ml.结论 HBV DNA 定量与HBeA g定量呈正相关性.

    作者:许世琴;田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6例静脉滴注磷霉素钠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了解磷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 通过对56例静脉滴注磷霉素钠患者的严密观察和细心护理.及时发现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做到及时处理.结果 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的42例,发生过不良反应的14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和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王钦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川芎嗪与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嗪与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栓塞的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栓塞比川芎嗪的疗效更佳,且无严重的毒副反应,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介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剖宫产率逐渐增高的原因.方法 对2011年3月至4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二病区实施剖宫产的376例手术指征: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双胎、高龄产妇等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 ①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②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高的重要原因.③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时间的缩短、术后镇痛的满意效果,使孕妇不需忍受分娩疼痛也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闭合性额颞叶挫伤早期并发精神症状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闭合性额颞叶挫伤早期并发精神症状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5例患者其中伤后2 d内出现精神症状16例,一周内出现精神症状23例.情绪低落6例,妄想4例,幻觉3例,躁狂5例,定向认知障碍5例,采取保守配合镇静及手术治疗.结果 单纯非手术治疗10例,手术治疗15例,经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8例,钻孔引流7例,治疗后精神症状持续5~60 d,2例因严重精神症状转入精神病医院外其余均全部治愈.结论 颅脑损伤后早期精神症状发生率在闭合性脑损伤中较高,损伤部位主要在额颞叶.

    作者:李万义;孙余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直肠癌根治术中DIC4例治疗及分析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创伤出血诱发DIC的原因及预防DIC重要意义.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吉林市中心医院结直肠外科4例直肠癌根治术中出现DIC的临床资料,通过个体化,全面有步骤的心肺复苏、抗休克及DIC治疗,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患者痊愈.结果 表明,对于外科危重患者,预防重于治疗,输血成分应合理搭配,并给予纠正低温,大出血及感染.一旦DIC发生,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还应积极治疗DIC.

    作者:祝晓涛;王刚;孙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反应停治疗结节性脂膜炎1例报道

    目的 分析反应停治疗结节性脂膜炎一例报道.方法 我院于2011年7月收治的一例反应停治疗结节性脂膜炎的患者资料报告.结果 将雷公藤停用,改为沙利度胺50 mg,3次/d,一周后,红斑消退,病情稳定,至今未复发,沙利度胺改为50 mg,1次/n.结论 沙利度胺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中枢镇静,抗炎,抑制血管生成,干扰细胞粘附,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结节性脂膜炎可能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反应,抗炎来发挥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琴华;任瑞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内分泌患者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内分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静脉穿刺前30 min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穿刺中的疼痛程度、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静脉穿刺中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患者轻,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内分泌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谢明菊;汪敏;蔡仿玲;范晓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在临床给予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对比效果.方法 在临床护理中主要采用两种心理护理治疗方法,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的行为.结果 NOSIE总分第二次、第三次均较第一次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积极因素的社会兴趣因子分明显提高,消极因素的易激惹因子分明显头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增加服药的依从性,增加疗效,减少复发和再住院次数.帮助患者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改变不良习惯,增加人际交往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王延杰;胡桂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目的 探讨护理实习生带教的方法及管理.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护理实习生共309人,护理部通过岗前培训、科学分科、实习生科室技术档案的建立、定时集中培训、不定期座谈会及由实习生每月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和差带教老师并对老师进行奖罚等方法进行管理.结果 实习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医院通过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有效的带教管理,完善了临床护理带教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教育质量.

    作者:余喜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用于高度近视中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用于高度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0例7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裸眼视力<0.1者21眼,0.1~0.5者45眼,0.5~1.0者6眼;术前矫正视力:0.1~0.5者14眼,0.5~1.0者26眼,1.0以上32眼;术后裸眼视力:0.1~0.5者3眼,0.5~1.0者9眼,1.0以上60眼.术中所有患者均无疼痛,术中上皮瓣制作不完整、破损7眼,角膜上皮瓣游离3眼.术后一周内所有患者均出现过异物感、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但程度不一样12 h内基本症状消失,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皮缺损,眼睑红肿、不能睁眼5眼,2眼角膜接触镜丢失,术后角膜雾状混浊3眼.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痛苦小、视力恢复快,但存在着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而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受角膜厚度不够的限制将被临床医师所信赖.

    作者:刘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临床的一项新的检查技术,现已成为支气管、肺和胸腔疾病诊断、治疗及抢救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一定的痛苦,并且术前、术中、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所以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做纤支镜检查128例,均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扬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精心的治疗及护理,绝大部分支气管哮喘都能得到控制或缓解.结论 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咳出呼吸道分泌物,掌握吸入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士通过精心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俊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奥曲肽治疗3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常规支持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肝支持治疗,包括给予止痛、利尿、护肝、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能量、抗感染等各项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2 mg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连续治疗直到病情进展时停药.结果 观察组CR1例,PR7例,SD14例,PD8例,总有效率26.7%,临床获益率73.3%.对照组SD11例,PD19例,总有效率0%,临床获益率36.7%.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 2.8个月.观察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3.8个月,对照组TTP为1.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5例,稳定12例,下降13例,良好者共计17例,良好率56.7%;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0例,稳定8例,下降22例,良好者共计8例,良好率26.7%.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活质量良好率等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使用奥曲肽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很少,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皮下注射局部有疼痛,均仅为轻度,不需停药或特殊处理.结论 在常规支持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能够有效延长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作者:张大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瘀血证的辨证论治

    目的 探讨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具体特点.方法 总结瘀血证的病因病机、证侯特点及治疗常用方药.结果 瘀血证广泛存在于临床各科,如内科心血管疾病、急腹症、妇产科、皮肤科及各类慢性疾病等,但治疗方法相同,即所谓证同治亦同.结论 必须在理论上对有关瘀血证治,有深刻的认识,分清疾病症候的实质,弄清病因病机,并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灵活贯通配方,或联合组方,进行辨证施治,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朱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附56例报告)

    目的 观察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方法 年龄大于75岁,伤前能够独立行走,随访时间1.5~3.5年,平均2.5年.结果 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髋内翻,钉道感染5例,处置后愈合.螺钉松动3例.结论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作者:李国辉;张作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凝剂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需要在体外循环,血液在体外与不同材料接触易导致血栓形成,在静脉壶内与空气接触,激活了凝血过程内在的瀑布反应,造成体外循环中,主要是透析器中空纤维内,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更易发生凝血,导致透析器功能受损、堵塞,严重的甚至可造成透析终止.为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透析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凝剂,应用抗凝剂的目的在于:①保持良好的体外循环状态.②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③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触诱发的炎症反应,从而提高生物相容性,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进行.目前,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局部枸橼酸抗凝、类肝素、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和阿加曲班)、血小板抑制剂(前列腺素和萘莫司他)等,现就主要几种抗凝剂进行简述.

    作者:李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临床研究

    自2005年4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完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6~77岁,平均63.7岁,皆为闭合性肱骨头或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摔伤7例,坠落伤1例,骨折分型(根据Neer分型原则[1]):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并脱位2例,肱骨头脱位并塌陷骨折大于45%者1例,患者术前均无肩部血管神经损伤.

    作者:冷新国;刘广;孙波;周宏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胎儿宫内窘迫49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的指征及其降低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92例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行剖宫产的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胎儿宫内窘迫实施剖宫产的几率在逐年上升,临床主要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指征就是胎心率异常,其次为羊水污染,手术前诊断宫内窘迫的正确率约为16%,手术前未诊断出的占剖宫产的20%.结论 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时候要根据综合资料进行判断,而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提高诊断的正确率,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检查出宫内窘迫,但是术中则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这在临床上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作者:齐晓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