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附56例报告)

李国辉;张作仁

关键词:高龄老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固定架, 手术
摘要:目的 观察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方法 年龄大于75岁,伤前能够独立行走,随访时间1.5~3.5年,平均2.5年.结果 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髋内翻,钉道感染5例,处置后愈合.螺钉松动3例.结论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COPD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社区综合防治及研究

    目的 研究并制订针对COPD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规范化管理的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分析比较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及预防COPD.方法 对我社区随机选取COPD患者40例,同期抽取高危人群40例,按照现有的社区COPD防治方案开展随访、干预、评估等防治工作,通过分析比较活动耐力及年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评价社区综合防治策略提高COPD的知晓率和控制率方面的作用.结果 经过针对COPD的社区综合防治策略干预后,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均较前明显减少,活动耐力增加(P< 0.05),高危组知晓率有提高(P<0.05).结论 采用有效的社区干预和管理在控制及预防在COPD中作用显著,同时有效的纠正人们行为及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也有效控制了COPD的急性发作次数,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绍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孕期抑郁症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孕期抑郁症与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78例孕妇进行自评量表(SDS)的评定.抑郁症筛查阳性者此后每周进行1次SDS的评定,直至分娩前.然后总结及归纳抑郁症筛查阳性者的相关因素.并于产后6周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孕期抑郁症筛查的阳性率为19.9%,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抑郁症筛查的阴性者的4.460倍,产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多方面.结论 孕期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同时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应及时纠正及重视其发生的相关因素.

    作者:彭敏;陈燕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人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78例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1.8%,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33.3%,持续性心房颤动占66.7%,结论 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作者:代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元化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探索多元化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极性,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地,以培养出合格的实用性人才.

    作者:梁亚霞;刘红霞;杨利民;赵梅珍;黄俊霞;毕路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来器械的管理

    目的 随着骨科手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骨科内置物被临床应用,规范内置物的流程及标准化管理是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面临的又一新的难题.方法 对外来器械进行规范接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结果 通过对外来器械的管理,完善了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流程,保证内植入物、及外来器械的灭菌质量.结论 保证了内置物及外来器械的质量,实现了质量可追溯性,提高了医疗安全,有利于控制医院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郭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佳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进行回顾.结果 本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和恢复12例,死亡3例.结论 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抢救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艳辉;赵艳杰;李迎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息肉(附1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治疗输尿管息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采用硬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息肉11例.结果 11例患者10例一次成功,1例重度肾积水患者取病检后1周行开放手术,术中未发生输尿管黏膜撕脱、穿孔黏膜隧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是治疗输尿管息肉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之一.

    作者:周爱平;廖正泉;张明君;王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加味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配合常规口服卡马西平片、甲钴胺片.对照组单纯以卡马西平片加甲钴胺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附56例报告)

    目的 观察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方法 年龄大于75岁,伤前能够独立行走,随访时间1.5~3.5年,平均2.5年.结果 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髋内翻,钉道感染5例,处置后愈合.螺钉松动3例.结论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作者:李国辉;张作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行气管插管的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较传统经口气管插管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雨;李杨;喻益勇;唐雅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奥曲肽治疗3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常规支持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肝支持治疗,包括给予止痛、利尿、护肝、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能量、抗感染等各项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2 mg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连续治疗直到病情进展时停药.结果 观察组CR1例,PR7例,SD14例,PD8例,总有效率26.7%,临床获益率73.3%.对照组SD11例,PD19例,总有效率0%,临床获益率36.7%.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 2.8个月.观察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3.8个月,对照组TTP为1.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5例,稳定12例,下降13例,良好者共计17例,良好率56.7%;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0例,稳定8例,下降22例,良好者共计8例,良好率26.7%.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活质量良好率等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使用奥曲肽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很少,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皮下注射局部有疼痛,均仅为轻度,不需停药或特殊处理.结论 在常规支持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能够有效延长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作者:张大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膳食营养及心理发育状况探讨

    目的 对儿童的膳食营养及其心理发育状况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治接受儿童发育健康检查的100例儿童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及心理发育测试,分析其的测试结果.结果 在这100例儿童患者中,有60例儿童心理发育正常,处于中等水平,30例发育偏差,10例发育低下.结论 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与其的心理发育密切相关,重视儿童营养问题,合理改善儿童的膳食结构,适当补充钙、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有效促进儿童的心理及智力发育.

    作者:张夕秋;张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与防护措施

    目的 为了降低分娩室助产士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探讨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发生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 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助产士专业知识培训、职业防护、环境消毒管理、免疫接种等.结论 通过加强分娩室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各环节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淑军;钱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26例,在使用常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口服,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比较用药前、治疗后8周心脏指标变化,评估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显效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8%.无效2例,占12%.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腹部复合性损伤12例诊治体会

    胸腹部的复合性损伤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其12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小17岁,大58岁,平均37.5岁;开放性损伤3例(刀刺伤、车祸),闭合性损伤9例(车祸、挤压、坠落).

    作者:胡世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他汀药物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不给予,其余治疗完全同治疗组.观察两组血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 他汀治疗组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除了常规用于降血脂治疗,还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作者:张宁;王振华;陈玉珺;秦素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与护理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对我科6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玉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

    血细胞检验是指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技术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不但为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因此,血常规检测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误诊及漏诊,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作者:舒立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于综合医院成本核算问题的几点思考

    顺应市场经济下医院发展的要求,成本核算是医院首抓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对综合医院成本核算的内容、实施步骤、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作者:霍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凝剂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需要在体外循环,血液在体外与不同材料接触易导致血栓形成,在静脉壶内与空气接触,激活了凝血过程内在的瀑布反应,造成体外循环中,主要是透析器中空纤维内,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更易发生凝血,导致透析器功能受损、堵塞,严重的甚至可造成透析终止.为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透析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凝剂,应用抗凝剂的目的在于:①保持良好的体外循环状态.②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③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触诱发的炎症反应,从而提高生物相容性,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进行.目前,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局部枸橼酸抗凝、类肝素、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和阿加曲班)、血小板抑制剂(前列腺素和萘莫司他)等,现就主要几种抗凝剂进行简述.

    作者:李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