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夕秋;张蕊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吸入在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组43例中,显效12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治疗组43例中,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见效快、疗效佳、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会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方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明显降低;观察组行为神经评分<35分的比率明显降低,而>35分的比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对改善HIE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有积极意义,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吴海霞;厉吉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胸腹部的复合性损伤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其12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小17岁,大58岁,平均37.5岁;开放性损伤3例(刀刺伤、车祸),闭合性损伤9例(车祸、挤压、坠落).
作者:胡世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血糖监测的差异.方法 通过对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知识的教育,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血糖监测情况.结果 出院后1个月血糖监测情况明显分析好于患者入院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患者血糖规律监测与患者自身情况和医务人员的指导密不可分.
作者:李素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精心的治疗及护理,绝大部分支气管哮喘都能得到控制或缓解.结论 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咳出呼吸道分泌物,掌握吸入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士通过精心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俊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术前疼痛是小儿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合适镇痛可加快小儿恢复时间,减少疼痛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为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时间,在疼痛发作之前即采取措施的治疗称超前镇痛,并已成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1],通过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对小儿骶管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超前镇痛在小儿麻醉的有用性.方法 60例ASAI级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分为2组,术前分别肌内注射氯胺酮1、2 mg/kg;手术结束时行骶管穿刺,注入0.5%利多卡因加0.02 mg/kg 吗啡的混合液,容积为0.6 ml/kg.观测术后4、8、12、24 h疼痛情况,并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记录各时点的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合度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 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1 mg/kg能增强骶管单次吗啡的镇痛效果,而肌内注射氯胺酮2 mg/kg临床作用与之相似,但不良反应却显著增高.结论 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1 mg/kg能增强骶管单次吗啡的镇痛效果,而且又减少了各自的副作用.
作者:邵素娟;鞠振红;徐颖;佟征;吕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 李婉玲,女,28岁,门诊患者,因患慢性盆腔炎而自愿采用皮下埋植避孕,患者体形较为消瘦,但体检正常,常规予左上臂距肘关节上6 cm处植入LNG2型药棒,第五天出现左臂麻,无力,伤口疼痛,检查伤口无红肿,周围按压有痛感,因患者体形偏瘦,皮下组织薄,药棒埋植相对较深,考虑药棒压迫或损伤尺神经引起的症状,即予取出药棒,在门诊用微波理疗,药物热敷等到治疗,10 d后症状消失,痊愈.
作者:冼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胶体果胶铋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在对症及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对76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胶体果胶铋胶囊100 mg,4次/d,克拉霉素片0.5 g,2次/d,阿莫西林胶囊1.0 g,2次/d,2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作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 疗程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HP阴性率达94.66%.结论 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吴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创伤出血诱发DIC的原因及预防DIC重要意义.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吉林市中心医院结直肠外科4例直肠癌根治术中出现DIC的临床资料,通过个体化,全面有步骤的心肺复苏、抗休克及DIC治疗,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患者痊愈.结果 表明,对于外科危重患者,预防重于治疗,输血成分应合理搭配,并给予纠正低温,大出血及感染.一旦DIC发生,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还应积极治疗DIC.
作者:祝晓涛;王刚;孙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剖宫产率逐渐增高的原因.方法 对2011年3月至4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二病区实施剖宫产的376例手术指征: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双胎、高龄产妇等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 ①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②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高的重要原因.③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时间的缩短、术后镇痛的满意效果,使孕妇不需忍受分娩疼痛也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贺普丁联合贺维力联合抗病毒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促进肝细胞生长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支持治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贺普丁(拉米夫定)联合贺维力(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情况,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e-Ag/HbeAb血清转换和HBV DNA阴转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ST、ALT、ALB、TBIL、DBIL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贺普丁联合贺维力能够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功能,抗病毒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朱卫华;雷婷;热合曼;聂卫国;刘永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佳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进行回顾.结果 本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和恢复12例,死亡3例.结论 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抢救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艳辉;赵艳杰;李迎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反应停治疗结节性脂膜炎一例报道.方法 我院于2011年7月收治的一例反应停治疗结节性脂膜炎的患者资料报告.结果 将雷公藤停用,改为沙利度胺50 mg,3次/d,一周后,红斑消退,病情稳定,至今未复发,沙利度胺改为50 mg,1次/n.结论 沙利度胺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中枢镇静,抗炎,抑制血管生成,干扰细胞粘附,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结节性脂膜炎可能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反应,抗炎来发挥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琴华;任瑞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肌间血管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用介入方法,术前注入平阳霉素碘油并明胶海绵堵塞供血血管后手术切除血管瘤.结果 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血管介入平阳霉素加碘油注射后栓塞主干血管后手术切除血管瘤治疗肌间血管瘤是比较彻底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志贤;梁杰;卫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糖尿病营养指导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治疗已发生的糖尿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率先提出了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MNT)的概念,并以指南的形式列出了具体的营养治疗建议.糖尿病营养治疗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治疗已发生的糖尿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指出,每个内分泌专科护士均应熟知MNT内容并支持MNT的贯彻实施.本科室将糖尿病营养指导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护理过程中,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总结如下.
作者:许菊丽;诸丽华;王芹;陈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需要在体外循环,血液在体外与不同材料接触易导致血栓形成,在静脉壶内与空气接触,激活了凝血过程内在的瀑布反应,造成体外循环中,主要是透析器中空纤维内,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更易发生凝血,导致透析器功能受损、堵塞,严重的甚至可造成透析终止.为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透析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凝剂,应用抗凝剂的目的在于:①保持良好的体外循环状态.②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③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触诱发的炎症反应,从而提高生物相容性,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进行.目前,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局部枸橼酸抗凝、类肝素、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和阿加曲班)、血小板抑制剂(前列腺素和萘莫司他)等,现就主要几种抗凝剂进行简述.
作者:李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更年期功血患者26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以及服用甲羟孕酮,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观察1组明显低于观察2组.结论 服超低剂量米非司酮能诱导更年期功血患者闭经,月经规则或经量减少,副反应小,疗效安全、有效.
作者:马俊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78例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1.8%,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33.3%,持续性心房颤动占66.7%,结论 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作者:代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分析对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检查的18周以上的2135例孕妇中的18例确诊、1例漏检并经引产或出生后检查证实的19例先天性畸形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例畸形中脑积水6例、脑外露1例、无脑儿1例、脊柱裂2例、颜面部畸形3例、心脏血管畸形2例、胸腹积水2例、腹裂1例、颈部囊肿3例,小畸形2例、膝关节下畸形1例、肠管闭锁1例、肾积水1例,其中5例存在2种以上畸形.19例畸形中18例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筛查出并经引产或出生后检查证实,1例漏诊,产前胎儿筛查准确率为94.74%,符合率为100%,漏诊率为5.2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较高,且可重复检查,胎儿产前筛查可有效减免畸形胎儿的出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露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谈讨产后出血的预防、观察与急救护理.方法 对我院从2006年至2011年12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和优质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谭言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