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卢晏民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老年, 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平喘及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患者好转79例,死亡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为2.4%;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6~21 d,平均12.4 d.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治较为困难,常合并多种疾病,转变快、病死率高,临床诊治需及时有效.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新版标准解读

    乳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各方面关注的焦点.2010年度卫生部新颁布的各类乳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均对原先的标准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动.<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是此次修订具代表性的标准,对这几个标准进行解读、熟悉、掌握可以更好地在工作中进行运用.

    作者:沈锋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浅谈对中药处方的认识

    中药处方是理法方药的结合,是临床辨证论治的终末程序.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的千变万化,创制相应的新颖中医处方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文章就中药临证处方原则、中药处方的安全性,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医处方的新颖性做了简要分析.

    作者:殷世美;杜鑫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1例右肾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通过1例右肾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到了掌握好本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宣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这将有利于临床工作和患者的早日康复,终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护理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老年患者体内各重要器官已出现退行性变化,生理调节功能差,内分泌系统可发生代谢紊乱,对手术耐受力差,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如动脉硬化、冠心病、营养不良等.因此,术后用镇静止痛药时以低浓度、剂量小些为宜,输液不要过快、过量,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异常,应给予相应的积极处理,避免发生并发症.

    作者:金英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阿莫西林1000 mg,均为2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000 mg,均为2次/d口服.疗程均为2周.停药后4周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Hp根除率为90%,对照组为70%.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治疗Hp阳性的PU疗效好,是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王韶轩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妊娠晚期胎儿MCA血流参数与胎儿溶血性贫血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儿MCA血流参数与胎儿溶血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母婴ABO血型不合组、正常对照组,进行胎儿MCA血流参数检测,测得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血型不合组胎儿MCA的Vs、Vd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型不合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MCA的PI、RI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MCA血流参数测定对于预测胎儿宫内溶血性贫血有一定意义.

    作者:高洪波;由春玲;秦加巍;张志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浅谈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就诊时间分析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超过6 h可造成不可逆性脑组织损害,脑卒中的早期就诊与预后有着密切关系[2].现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干部保健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的24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早期就诊原因,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的认识及全民卒中科普教育的意义.

    作者:李卫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竹林胺治疗前列腺肥大2例报告

    1 典型病例1.1 病例一患者,72岁,因尿频、尿少、尿线细10余年而住院治疗.10余年前因上述症状入院检查,诊断为前列腺肥大,服用乙烯雌酚及前列康无明显好转.近2年来病情加重,排尿次数增多,一昼夜约20次左右,尤以夜间有明显尿频,有憋尿感,遂入院治疗.查体:一般状况好,营养尚可,咽不红,心肺叩、听诊正常.肝脾未触及,血压为130/80 mm Hg.肛门指诊结果为前列腺增大,表面光滑.经化验尿常规、X线胸透、心电图、肝功化验、血三脂等项均无异常.B型超声检查、前列腺增生症.服用竹林胺10 mg,3次/d,连服3 d后,改为10 mg,1次/d,维持7~14 d停药.本例服药后3 h排尿较入院时通畅,8 h后排尿顺利,如正常人,患者顿感轻松.停服竹林胺7 d后,患者排尿仍无障碍,15 d后方出现尿断流现象,再服维持量后,又恢复正常排尿.

    作者:庞国丽;安立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舒适护理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临床应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58例气管切开患者56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结论 应用舒适护理理论,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是降低患者不适的有效措施.

    作者:尹佐荣;尹艳秋;邵红;孔玲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88例早产相关因素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引起早产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早产产妇共288例,本组早产患者中,经产妇共82例,初产妇共206例.其中医源性早产共78例,自然早产共210例.分析自然早产和医源性早产产妇中人流史、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双胎、臀位、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其他不明原因等情况.结果 在本组早产产妇中,医源性早产78例,占27.1%(78/288);胎膜早破共102例,占35.4%(102/288);双胎妊娠共48例,占18.6%(48/288).结论 导致早产的前三位因素主要是胎膜早破、医源性早产和双胎妊娠,在妊娠期要加强产前保健,积极预防胎膜早破,控制感染.在孕前要减少人流次数,有助于减少早产发生.

    作者:吴文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应用多巴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1例

    患者,男72岁,因间断胸闷,气短7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一个月为主症入院,既往有明确的冠心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后查体血压(BP)120/80 mm Hg,呼吸略促,半卧位,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5次/min,心音低钝,律尚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于右肋下可触及5.0 cm质软,边缘钝,表面光滑,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浮肿;心电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胸片示两侧下肺纹理增强, 心界向左侧增大;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临床诊断确立为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Ⅳ级,经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入院主症有所缓解,可以平卧,但于入院后第四日,因活动量增加,患者胸闷、气短加重,同时伴有心前区闷痛,周身大汗,测BP 90/60 mm Hg,HR 170次/min,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余体征同前;急检心电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当时给予强心等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无改善,且胸闷气短及心前区闷痛继续加重,测BP 80/50 mm Hg,HR 180次/min,四肢末梢发绀;临时给予多巴胺20 mg加入50%葡萄糖40 ml缓解静脉推注约20 min后,该患胸闷、气短及周身发汗之症状逐渐缓解,且排尿约400 ml,病程中于推注多巴胺过程中,曾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两次,此后测BP为140/80 mm Hg,心率98次/min,心音低钝,律尚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再次复查心电提示窦上性心动过速纠正,心肌缺血有所改善.在随后的治疗中,应用多巴胺20 mg加入5%葡萄糖150 ml中静脉滴注10 d,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未再发生,于入院后半个月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董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评价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宁心宝胶囊2粒,3次/d.治疗组(32例)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20 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以四周为1个疗程.结果 参仙升脉口服液有明显提高心率作用,疗效优于宁心宝胶囊.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高晓慧;李永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发现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56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在透析治疗时给予全面护理.结果 针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加强护理使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提高治疗意识,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神经妥乐平片改善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神经妥乐平片改善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按2:1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相同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予炉甘石洗剂外涂,治疗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涂、神经妥乐平片口服,观察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3周后治疗组的疼痛积分下降优于治疗组(P<0.05),第4周治疗组神经痛的后遗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神经妥乐平片可以较好的改善带状疱疹神经痛.

    作者:莫仲莲;钟山;黄海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3例跖骨应力性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由军事训练导致的跖骨应力性骨折的早期准确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3例军事训练中发生的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共收治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23例,占所有应力性骨折患者34.6%,经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3例,全部得到随访,均痊愈.结论 跖骨应力性骨折发病隐匿,放射学变现多样,诊断关键是结合病史与临床症状适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要与骨肉瘤,骨髓炎相鉴别.

    作者:曹磊;李宜谦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高频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总动脉与颈动脉窦部的对比研究

    目的 运用高频超声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颈总动脉(CCA)与颈动脉窦部(CB)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功能的差异.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CB和CCA不同部位进行观察,分别测量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参数,计算血管扩张性、紧张度、僵硬度等指标.结果 CCA、CB两组间IMT、PSV、RI比较,CB较CCA的IMT增厚(P<0.05),CB较CCA的PSV降低(P<0.05),CB较CCA的RI降低(P<0.05).CB的动脉扩张性和动脉紧张度明显小于CCA(P<0.01);而CB动脉僵硬度则明显大于CCA(P<0.01).结论 颈动脉IMT结合动脉紧张度、动脉扩张性、动脉僵硬度可全面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提供更全面信息.同时颈动脉CB较CCA是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部位,CB应该作为早期评价动脉硬化的重点观察部位.

    作者:臧桐;王学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整合素连接激酶与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PF)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并且缺乏确实有效治疗手段的致命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过程包括肺组织的炎性损伤、组织结构破坏及随后发生肺间质细胞积聚的组织修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肺炎症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间质细胞都可以分泌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增生以及间质胶原的增生,亦可以增加肺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形成和积累[1].

    作者:何坤;张秀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基层医院主动脉夹层误诊3例分析

    主动脉夹层又称夹层动脉瘤,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主动脉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在内膜和中外层之间有血液通过时的压力导致大血管纵向剥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发展形成真假两个通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发病凶险、预后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病死率高.如未治疗65%~73%将于两周内死亡[1].及早诊治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愈后的关键.现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3例夹层动脉瘤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康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将112例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有效性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掌握相关理论及技能,接受并改变健康行为等方面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艳红;武俊亚;陈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目的 通过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探索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检索2001~2010年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亦安全.结论 脑血管病的治疗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治疗中配合中医治疗,有客观的前景.

    作者:许爱珍;李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