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锋
目的 评价疏血通与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舒血宁、复方丹参和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组用疏血通与依达拉奉和营养脑细胞药物.疗程均为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治疗为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治疗组出现1例肾功能轻度异常,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均无给予处理,一周后正常,显示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疏血通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瑞斌;徐士平;严丽;郭松翔;吴祖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N-乙酰半胱氨酸对对比剂肾病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阿托伐他汀组(C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D组).造影前3 d至造影后3 d给予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和N-乙酰半胱氨酸灌胃;造影当天,给予吲哚美辛、N-硝基-L-精氨酸甲酯、泛影葡胺静脉注射.造影前、造影后48 h及造影后72 h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观察肾脏病理标本.结果 与B组比较,C组和D组Scr、BUN均降低(P<0.05),肾脏病理有改善,但C组Scr、BUN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预防对比剂肾病均有保护作用,但阿托伐他汀保护作用更明显.
作者:王迪生;李霞;孔刘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25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一年后健康教育自觉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一年后自觉实施健康体检的血压控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龚秀芬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骨骼与关节是维持人体运动姿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的支架和运动杠杆,肌肉是运动的动力.当其功能受损时,将会给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甚至生命带来影响在对骨骼与关节疾病患者的护理中,护士应积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不仅要注意疾病本身的治疗和护理,更需须要重视疾病的康复与预防,使患者大限度的恢复健康.
作者:曲桂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引起早产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早产产妇共288例,本组早产患者中,经产妇共82例,初产妇共206例.其中医源性早产共78例,自然早产共210例.分析自然早产和医源性早产产妇中人流史、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双胎、臀位、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其他不明原因等情况.结果 在本组早产产妇中,医源性早产78例,占27.1%(78/288);胎膜早破共102例,占35.4%(102/288);双胎妊娠共48例,占18.6%(48/288).结论 导致早产的前三位因素主要是胎膜早破、医源性早产和双胎妊娠,在妊娠期要加强产前保健,积极预防胎膜早破,控制感染.在孕前要减少人流次数,有助于减少早产发生.
作者:吴文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通过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探索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检索2001~2010年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亦安全.结论 脑血管病的治疗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治疗中配合中医治疗,有客观的前景.
作者:许爱珍;李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社区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显的越来越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2002年我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患病人数约1.6亿,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仍然很低.因此社区的护理人员对辖区内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闫会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少女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至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我院30年来仅发现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例1 患儿,女12岁,入院前一个月逐渐出现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急性痛苦面容来院.入院查:既往身体健康,血压120/80 mm Hg,皮肤、黏膜及睑结膜如常,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略大,心尖区未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拟及包块,表面结节状不平,腹部彩色超声,查有液性暗区内有杂乱光团、光点,肿物界限不清,诊断为卵巢肿瘤,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见肿瘤累及双侧卵巢,而子宫正常,可切除双侧卵巢,保留子宫,术后行化疗方案(PC)(PP),联合用药.① PC:顺铂50 mg/m2静脉滴注1次,环磷酰胺600 mg/m2静脉滴注1次.② pp: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1次,3 h滴完.顺铂70 mg/m2静脉滴注1次.以上方案每4周重复1次.
作者:陈展华;陈郡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大腿上内侧包块,当时无伴发热,无疼痛,无盗汗,无消瘦,无活动受限,无跛行,无二便异常,当时未引起重视,今自觉不适,遂以左侧大腿内收肌包块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脊柱无畸形,无压痛,无叩击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左大腿上内侧可扪及约10 cm×4 cm×3 cm包块,质硬,与内收肌粘连明显,无压痛,无波动感,表面光滑,左侧髋活动未见明显受限,左下肢远端血供、外观、活动可.CT表现:左大腿长收肌略增粗,密度减低,其上端及中下部见多发性斑点、斑片状高密度影.所见层面:左侧大腿其余肌肉以及右大腿肌未见异常征象,双侧股骨骨质未见异常征象.CT提示为左侧长收肌骨化性肌炎.
作者:蔡少雨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以增进患者的社会支持及访谈,减少医患纠纷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其相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与正常人焦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重视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增进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田秀芹;祁华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通过对发现我基层部队卫勤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基层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对评估对象特征的多项指标进行系统加工从整体上认识评估对象的优劣,相应的评估程序及指标来反映特定事物的变化与可靠性,后对基层部队卫勤保障体系的结构和结果进行评判估量.结果 在建立基层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综合评估体系所产生的结果,结果评价以计划实施所产生的结果为基础.结论 建立基层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综合评估体系,保证了部队卫生工作的持续良性发展.
作者:张建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在我国医疗模式改革逐步推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利益的背景下,分析我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求相应解决措施.方法 通过对患者,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管理层自省过程中反映的相关问题做了初步分析.结果 调查显现出本院有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素质的问题,管理层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机制提出对应的策略.结论 新的管理措施使患者和医务人员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效果显著.
作者:徐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为了有效的预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制定了基本预防和药物、机械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实施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苏静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晕厥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病之一.晕厥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可完全自行恢复.原因可分为5种类型,神经系统介导的反射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1].康孝理[2]对晕厥的病因进行了分析.许实另有文献[3]阐述了对晕厥的诊断、治疗原则.因晕厥发病突然,容易造成意外及外伤,目前低年资医生对其认识还有不足,现报道1例因晕厥导致头面部、颅底、肺、肾、肠外伤的病例,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吕年;喻刚;鲁晶;申仕海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年龄1~3岁者98例(76.6%),82例为幼托机构儿童(64.0%);轻症者110例(85.9%),重症者18例(14.1%),128例患儿经过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本病主要好发于夏秋季,全年散发.本病预后良好.结论该病目前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治疗方面主要以抗病毒及支持对症为主,做好小儿卫生,特别幼托机构小儿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作者:第雪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1 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Bendixen等对1606例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进行了综述,15~35岁青年人群的病因多为动脉夹层分离、心源性栓塞、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高凝状态,而35岁以上的成人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则是其主要原因.Szapary等对84例青年卒中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占33.3%,高凝状态占15%,心源性栓塞占8.5%,原因不明占17.7%.
作者:牟立群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胆胰间膈小切口在治疗性ERCP中困难胆管插管时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在治疗性ERCP中常规困难胆管插管86例患者采用胆胰间膈小切口后再行胆管插管,对胆管插管成功率和出血、穿孔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6例困难胆管插管患者经胆胰间隔小切口后选择性胆管插管全部成功,无严重出血,穿孔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 胆胰间膈小切口技术在治疗性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可明显提高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安全有效.
作者:邹永军;曹杰;张晓云;张丽荣;王波;禹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临床应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58例气管切开患者56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结论 应用舒适护理理论,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是降低患者不适的有效措施.
作者:尹佐荣;尹艳秋;邵红;孔玲娟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平喘及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患者好转79例,死亡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为2.4%;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6~21 d,平均12.4 d.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治较为困难,常合并多种疾病,转变快、病死率高,临床诊治需及时有效.
作者:卢晏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方法 对院前急救纠纷43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急救前隐患、现场急救隐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结论 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作者:罗波;陈丽伟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