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侠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6只/组):CFA组(大鼠左后肢足底注射CFA诱导炎性痛,同时行鞘内置管术,术后6 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L-α-aminoadipate(LAA)组(处理方式同CFA组,但术后6 d鞘内给予LAA);对照组(处理方式同CFA组,但足底注射生理盐水).术前2 d及术后7 d检测各组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术后7 d以Real-time PCR法检测脊髓背角GFAP mRNA变化.结果 术前2 d各组大鼠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7 d,CFA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 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CFA组相比,LAA组大鼠脊髓背角GFAP mRNA明显降低(P<0.01),左后肢足底机械痛及热痛阈值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LAA特异性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缓解了CFA大鼠炎性痛,提示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CFA诱导炎性痛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涛;陈磊;张怡靓;李楚彦;陈仁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科自2004年至2009年共收治48例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原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总结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行剖宫产术586例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产妇术后采取一般护理、人性化护理、症状护理结果 孕妇经良好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剖宫产患者术后采取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牛爱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乳腺增生是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近些年由于一些环境、人文及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使乳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3%~5%乳腺增生有癌变可能[1],增生患者发展为乳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增加4~5倍[2],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对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作者:安丽颖;陈园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围,是以口腔内唇、舌、颊及上腭等处黏膜发生单个或多个浅黄色或灰白色如豆大小的溃疡,局部疼痛或刺激时疼痛,并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疾病.近年来,笔者用中医辨证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治疗观察178例,均来自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06例,女72例;年龄小8岁,大75岁;平均年龄33岁.
作者:石灵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妇检发现宫颈肥大,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糜烂,疑有宫颈癌变的患者,采用DIGENE公司生产的SLC-2000B阴道镜检查,并在检查出的可疑部位做组织活检.结果用病理诊断与阴道镜检诊断相比较,得出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符合率94.12%,宫颈癌变阳性检出率100.00%.结论 阴道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辅助确诊宫颈癌变的一个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评分,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7 例TIA 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2.2 %.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71、076和0.84,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3F评分法可能优于其他三种评分法.
作者:王为强;张子诚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4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并存内科疾病,144例完成LC,5例中转开腹手术,148例痊愈,术后猝死1 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 在全身情况允许下,LC是老年急性胆囊炎的适宜、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吴绍峰;俞可克;甄茂川;黄学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3年4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小骨瓣开颅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疗效评估:痊愈16例,生活自理11例,半自理12例,偏瘫卧床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 小骨瓣开颅显微手术具有简便、微创、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之一,而病例的选择、手术时机的把握、手术技巧以及术后血压的控制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蔡智基;吴光辉;刘明;林晖;黄培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计算机X线摄影(CR)是将X线摄影的信号经计算机进数字化处理得到数字化影像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床边摄片是放射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凡需床边摄片患儿,一般均为危重患者.本文搜集57例床边胸部摄片,目的探讨新生儿胸部床边摄片的质量控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NRDS(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产婴肺、吸入性肺炎所有床边胸部摄片患者共57例,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4 h~9 d,平均2 d,57例床边胸部摄片共142次,平均2.5次,多的患者共摄胸部床边4次.
作者:赵成方;徐建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方法 在抗感染、机械通气、支持疗法等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CBP救治ICU中19例ARF、MODS患者.结果 19例患者中,救治成功15例,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明显改善,生化结果、pH、电解质趋于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2例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心肺复苏后脑功能衰竭无改善而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论 对ICU患者及早进行CBP可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脏器功能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宋春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研究涎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涎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结果 涎腺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病理确诊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涎腺恶性淋巴瘤诊断困难;确诊需要行包含部分腺体的完整肿物切除术,并依赖病理;病理分型上多属B细胞恶性淋巴瘤.
作者:郑直;欧阳奇明;陈伟辉;陈泽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手术室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并总结经验.结果 针对查对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到位、记录不到位、仪器故障等原因,制定相应地对应措施.结论 护理人员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查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作者:郝转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强化ICU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通过多种措施改进ICU环境卫生状况并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0.05),病房感染率也是逐次降低(P<0.05),说明强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 ICU感染率与环境监测合格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只说明环境卫生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关注指标,二者不是无关的,单纯通过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手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干预.方法 我院诊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给予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大尿流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经过有效的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有效护理,60例前列腺增生摘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6.1±2.7)ml/s,治疗后大尿流率明显提高(17.5±3.7)ml/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摘除术后,加强膀胱冲洗的有效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IL-8、TNF-α在COPD不同时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非机械通气组与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为缓解期组与顺利脱机组,分别检测四组血清IL-8、TNF-α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组IL-8、TNF-α水平在COPD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经治疗后二者水平明显下降,但顺利脱机组仍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结论 IL-8、TNF-α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过程,动态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纪颖;王心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 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的 CT影像学特点.结果 囊腺肿瘤 5例,假性囊肿5例,真性囊肿1例,无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2例,胰腺癌囊性变2例.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的CT特征,除了分析囊壁的形态、分隔等CT表现外,还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作者:王宏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防治的效果方法 将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由社区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有3例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复查均正常.整个治疗期间,无出现任何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临床工作者需要特别重视,避免误诊,并且及时给予心脏超声检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商怀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之一,而冠心病和脑卒中又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种常见病,因此如何防治老年高血压病,使得从根本上来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率,是当前心脑血管专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收集了我院2001到2010年十年间4380例老年人体检高血压的资料,同时查阅了大量文献,旨在探讨老年人高血压血脂、血糖和脂肪肝的关系,以期为其他医务人员治疗提供参考之用.
作者:段春艳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