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
目的 深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系膜固定在困难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峨眉半导体材料厂、所职工医院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共开展困难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0例,阑尾周围炎性包块形成26例,阑尾根部坏疽穿孔10例,弥漫性腹膜炎5例,盲肠后位阑尾15例,小阑尾2例,异位肝下阑尾2例.均采用以辅助操作孔为中心,上或下、左或右以不影响辅助操作孔操作为准,相应腹壁体表投影点刺入带有7号丝线的三角针穿过阑尾尖部或根部无血管区的系膜从腹壁引出,用于阑尾悬吊固定或适当移动.结果 6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出血、阑尾残端漏、肠管损伤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75 min.术后平均住院4.6 d.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系膜固定,在困难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增加手术野暴露、降低镜下精细操作难度,操作简便可行,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唐水平;李涛;刘勇;张志军;沈金宝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发生的骶前静脉丛大出血5例病例,术中出血量>600 ml 2例,600~1000 ml 2例,1500 ml 1例.全部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法止血.结果 止血后未再发生出血,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肿瘤的浸润及手术操作不当是引起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按骶骨解剖层次正确操作是预防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重要因素,纱布压迫止血是处理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大强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 (MIPO)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MIPO 技术植入 LCP 钢板内固定治疗,8例进行植骨.结果 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10.8个月.按Neer 评分结果,疗效为优 14例,良10例,可 2例;总优良率为92. 3 %.结论 采用MIPO技术植入LCP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能够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并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恢复.
作者:白海军;王心迎;吉旭彬;徐瑞生;许海宁;赵刚;江善勇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济南市企业离休干部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 于2009年9~10月对济南市2086名企业离休干部进行调查,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建议为诊断标准,对济南市企业离休干部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组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代谢综和征的患病率为20.76%,其中男性为19.81%,女性为23.9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3.78,P>0.05).结论 济南市企业离休干部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黄凤珍;刘军;庞栋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质量.方法 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职业健康检查中体检者的心理需求,并提出解决的对策.结果 在实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马秀岩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阳性患者CAG与平板运动试验(TET)结果,评价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行CAG确诊冠心病并于CAG前1周内行TET检查的69例患者,对比CAG与TET结果.结果 ①69例CAG阳性患者中,TET阳性42例(60.9%),可疑6例(8.7%),阴性21例(30.4%);②TET阳性患者冠脉病变较重,且多为多支病变.结论 TET在评价心肌缺血及诊断冠心病时简便经济,有较高的敏感度,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常用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凤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分析动力髋螺钉(DHS), 解剖型锁定钩板(anatomical locked hook-plate,ALHP)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不同的手术方案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70~90岁,平均80岁.其中13例应用DHS手术内固定治疗;15例采用解剖型锁定钩板内固定治疗,18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1.5 a,应用DHS,解剖锁定钩板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卧床时间分别 3周,2周和1周,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0周,8周和6周.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2例DHS内固定的患者出现螺纹钉穿出股骨头,4例出现髋内翻,2例出现肺部感染.仅30%年龄>70岁的患者恢复至术的活动水平.解剖锁定钩板内固定病例得到临床随访,优良率100%.结论 解剖锁定钩板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可大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禄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7~2009年住院麻醉药品的用量、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麻醉药品的品种、用药金额及升降幅度变化不大.芬太尼针在手术中应用极为广泛;芬太尼透皮贴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羟考酮控释片逐渐受关注;瑞芬太尼针用药频度保持前列.结论 我院住院麻醉药品使用比较合理.
作者:马再鸿;陈楚雄;邱凯锋 刊期: 2010年第18期
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也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1].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与科室护士长素质密切相关,科室护士长是基层的管理者,肩负着众多角色,是联络者、代表者、传达者、计划者、处理冲突者,科室资源管理者和分配者,而门诊护理工作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作者:韦召丽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由于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由剖宫产所致的失误危及母婴的报道不为少数,为引起产科工作者的警惕,提高产科质量,笔者把在剖宫产中常见的失误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1 首先严格掌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剖宫产术是从19世纪末开始运用到临床上来,目前剖宫产已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方法[1].
作者:武文慧;富晓敏;薛荣丽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为了观察阿德福韦酯与干扰素对乙肝病毒抑制率的状况.方法 筛选出符合抗病毒治疗的98例,分别应用阿德福韦酯49例和干扰素49例,疗程均为1年.结果 阿德福韦酯应用半年后使HBVDNA<103拷贝/ml者达到43/49例,占87.8%;干扰素应用半年后使HBVDNA<103拷贝/ml者达到27/49例,占55.1%.1年后HBVDNA>103拷贝/ml者:阿德福韦酯5/49例,占10.2%,干扰素21/49例,占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抑制HBV复制明显优于干扰素.并在药物使用安全性,经济性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均好于干扰素.
作者:孙文锦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刮吸解剖法在腮腺混合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MOD施行刮吸解剖法开展腮腺混合瘤手术,在瘤体包膜外0.5~1.0 cm, 正常腮腺组织内切除瘤体及腺体;对照组用普通电刀进行同样切除范围的手术操作.比较术后并发症,包括复发率、面瘫和涎瘘的情况,术后随访1~7年.结果 观察组较对比组面瘫和涎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刮吸解剖法切除腮腺混合瘤比常规的电刀切除更有优越性,是一种高效、安全、实用,而且价格低廉的操作方法.
作者:邱国良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0.134%、0.178%、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0.5 mg/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并依次标志为Ⅰ、Ⅱ、Ⅲ组.记录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和Ramsay评分并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12、24、48 h VAS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JP<0.05,P<0.01),术后4、12、24 h Ramsay镇静评分Ⅱ、Ⅲ组高于I组(P<0.05),术后8、24 h Bromage评级Ⅲ组高于Ⅰ、Ⅱ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178%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0.5 mg/L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为妇科手术一种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黎达锋;张声笋;项贵业;叶嘉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凝血异常与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对32例凝血异常与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经静脉抗凝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抗凝药物是治疗凝血异常与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
作者:菲尔达吾斯·萨依然;温切木·吾斯曼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立止血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分别采用立止血和奥美拉唑(洛赛克)+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显效24 例,占55.9%,有效17例,占39.5%,无效2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显效22 例,占51.1%,有效16例,占37.2%,无效5例,占11.7%,总有效率为88.3%;就出血率比较,治疗后24 h继续出血率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24~48 h与72 h继续出血人数及出血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显著性.有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排便次数增多,恶心、头晕等症状,减少或停止药物用量后,症状消失;没有出现任何心、肝、肾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立止血具有止血快,维持时间长,而且使用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严孚莹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具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卡贝缩宫素100 μg;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催产素10 Iu,同时静脉滴注催产素20 Iu.比较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产后2 h及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卡贝缩宫素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疗效明显高于缩宫素.
作者:谢鹏飞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纤维喉镜法及支撑喉镜法治疗声带息肉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期间采用这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共300例,其中支撑喉镜150例,纤维喉镜150例,治疗后1个月复查电子喉镜,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支撑喉镜组有效率为98.67%,纤维喉镜组有效率为95.33%.经χ2检验,支撑喉镜组和纤维喉镜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声带息肉特点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
作者:冯国权;李始群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心动过缓患者的室性早搏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门或住院的心动过缓伴有室性早搏病例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6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比较心率和室性早搏的变化.结果 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的减少室性早搏频率的同时24 h平均心率可提高3.2次/min,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伴有心动过缓的室性早搏具有明确治疗效果,同时可明显提高窦房结功能,促进房室结传导,对心动过缓患者室性早搏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作者:李际瞻 刊期: 2010年第18期
护患矛盾是指以护理人员为主体的人群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矛盾,通常是在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护患关系是否和谐完满,不仅体现了社会人际关系的文明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疾患的根本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建设的加强,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新形势下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护患关系的和谐与完满,现就护患矛盾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作者:何华 刊期: 2010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对32例诊断为B1期及B2期的前列腺癌患者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4 h,术中平均出血量 560 ml.术后 3 个月PSA、术后 6 个月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剩余尿及前列腺症状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报告:肿瘤均局限于包膜内.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均存活.无直肠、输尿管损伤,无完全性尿失禁及手术死亡发生.术后1~2个月患者均恢复完全控尿.术后51.9%恢复勃起功能.结论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严密随访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强华 刊期: 201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