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心理干预在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沈亚芳

关键词:心理干预, 青光眼,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眼压和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把12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给予常规药物、手术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手术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和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眼压下降显著(P<0.05),术后视力恢复好(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眼压,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心理干预在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目的 了解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方法 采用临床调查方法,应用Zang抑郁量表(SDS)及自制调查表对187例神志清晰、无理解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可能与脑梗死有关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3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有无社会保障,发病次数与脑梗死后患者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抑郁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心理问题,应对抑郁高危因素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

    作者:区洁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血糖调控

    目的 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并根据血糖情况配合胰岛素治疗.每天监测血糖,于术后第4、8天测各项营养、生化指标,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术后第4天观察,营养指标(HGB、Alb、TP)EN组较PN组改善(P<0.01),生化指标(TF、ALT、TBIL) EN组较PN组术后第4天升高(P<0.01).患者均可耐受术后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不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体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陶霖玉;罗琼;蓝光会;谢有志;房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甲状腺肿物性质的正确评估与外科治疗168例分析

    目的 评价正确认定甲状腺肿物的性质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收治的168例甲状腺肿物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腺瘤1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甲状腺癌7例,桥本氏病5例.结果 16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无切口感染,发生暂时性声音低调4例,暂时性咳呛6例,永久性调低1例,永久性声音嘶哑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术后大出血、窒息及气管切开病例.结论 对甲状腺肿物性质的正确评估,对采取正确与之相适应的术式和患者良好预后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张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行综合护理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眼科急症,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03年2月以来,重视对青光眼患者的综合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汇报如下.

    作者:陈长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吉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开展情况,做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 对全省72个VCT点求询者的一般情况、主要危险行为等进行分析.结果 41044位求询者中,通过高危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比例较大,同性性行为42%(19/45),非婚异性性行为18%(8/45).结论 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在社会上大力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进一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

    作者:孙柳燕;臧希卉;郭琪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新生儿心律失常 52 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并不少见,随着心血管系统监护的加强,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与年长儿不同,新生儿心律失常有其自身特点,现将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近几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孙继飞;姜喜英;鞠晓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AFP、CEA、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74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与1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AFP、CEA、CA19-9等三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并将各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 联合检测三项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中,与消化道良性疾病组比较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三项肿瘤标志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漏诊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黄德秋;杨清梅;叶健翔;何萍珍;胡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在细胞应激反应中HSP70的保护与调节作用

    HSP70是HSP家族的重要成员,由于其在应激反应中的敏感性以及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当进入应激状态时,机体通过对HSP70mRNA的优先翻译和增强其稳定性等调控机制的变化以适应需要,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以缓解细胞损伤,增强机体对应激的抵抗力,并能在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和免疫等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红波;万亚涛;王莲哲;廖春丽;杨海波;陈兰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8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黑龙江省建三江分局中心医院近四年来共收治60岁以上急性胆囊炎患者87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老年人对急诊胆囊手术一般都能耐受,早期手术及防治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宋建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口腔修复美学的讨论

    口腔修复美学是随着口腔医学美学的不断发展成熟,而逐渐形成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将美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人体美尤其是容貌美的构成法则,以及口腔医学美学、口腔修复美学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口腔修复临床和科研,提高口腔修复工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美学素质,提高技艺水平,从而达到患者满意的既符合生理生物学要求又符合美学规律的口腔修复治疗效果.口腔修复美学的研究范围集中于口颌系统的面下三分之一,而面下三分之一在人的容貌美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其美学结构特征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可以说口腔修复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在口腔修复临床医疗和基础理论研究中,为维护、塑造口腔颌面部尤其是面下三分之一健美的创造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医学美学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

    作者:霍春华;张凤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性阴道炎166例护理体会

    回顾性分析了16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提出老年性阴道炎具体护理措施,强调老年性阴道炎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刘春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注射磷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 58岁,以急性胃肠炎到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门诊输液,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500 ml+磷霉素钠6.0 g,输液约6~7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上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不伴咖啡样物,随之胸闷气短,呼吸费力,濒死感,意识模糊,大便失禁.

    作者:孙艳华;金殿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脑卒中康复过程中肩手综合征的前瞻性护理

    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及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伴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预防组针对存在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采取了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无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预防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杨冰霞;陈晓风;唐丽萍;谢琼丽;谢海菊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34例护理体会

    通过探讨结肠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并分析34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资料,根据心理特点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结合本院近年来收治34例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措施及体会,全部在住院1周至3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某些患者因年纪大、病情重、手术难度高,为了提高疗效,充分术前准备及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周密的围手术护理是很重要的.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损害与预后分析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的退化,心肌梗死后易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退.本研究对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8年住院的AMI患者血清BUN、Scr水平的改变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李明霞;王爱娜;张洪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为各类脑血管病发病之首,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存.目前西医以静脉溶栓、减少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控制高血压,降低血液黏度,抗凝,改善脑循环和保护脑细胞等方法治疗.近年来,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不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现综述如下.

    作者:罗秀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异位妊娠发病增加的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病例以便了解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进一步研究异位妊娠增加的原因.方法 对2001-2008年在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因异位妊娠住院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患者338例进行分析.结果 从2001-2008年,异位妊娠的发病率由4.6%增高至6.2%;患者的平均年龄由32.2岁降低至29岁;结论 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与患者的盆腔炎发病次数、流产次数成正比.

    作者:金勇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规范化康复治疗在偏瘫中的探讨

    目的 观察偏瘫患者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神经内科治疗相同,康复治疗组由经专业训练的康复治疗师进行系统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治疗.由同一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3个月后进行简单Ful-Meye运动功能评分及(BI ADL)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组织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结膜移盖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结膜移盖在真菌性角膜炎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手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60例(60眼),按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结膜移盖及药物治疗组;对比观察其疗效2年.结果 结膜移盖及药物治疗组炎症控制以及角膜的透明性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 结膜移盖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的治疗成功率.

    作者:齐黔方;徐尧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腹腔镜治疗难处理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难处理的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方式、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实施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5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处理技巧及注意事项.结果 150例患者成功手术,全部病例术中未发生胆道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3 min,平均出血量120 ml.术后疼痛轻,1~3 d下床活动,2~5 d恢复半流质饮食,平均住院时间4.2 d.结论 腹腔镜治疗难处理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是可行的,不应局限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

    作者:唐小元;黄裕民;邓时洋;冯年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