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玲
目的 总结上矢状窦损伤的治疗经验, 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近5年61例上矢状窦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着重探讨不同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原则、手术策略、术中、术后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 6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3月,恢复良好29例(47.5%),中残19例(31.1%),重残11例(18.0%),植物生存3例(4.9%),死亡8例(13.1%).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和修补方法是成功救治上矢状窦损伤的关键,根据患者具体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提高治愈率, 改善预后.
作者:姚开立;李新桂;郑少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采用Ⅰ期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八五六农场医院35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采用Ⅰ期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34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10 d死于脑出血,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1例,无1例出现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合理使用结肠灌洗,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I期手术的安全可行性有重要作用.
作者:庄明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对本分院2007年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本分院门诊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处方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一年处方逐一审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处方共29236张,医生书写错误处方531张,占处方数1.8%,人均用药2.8种,其中45%的患者使用了针剂,38.6%患者使用了抗菌药,不合理用药处方181张,占处方数0.6%,人均每次药费41.38元.结论 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对不合格和不合理用药处方值得重视,应及时纠正,加强监管,使医院用药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的目的.
作者:刘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外科临床见习使医学生更好地了解外科临床实践工作,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生过渡到实习医生的必经之路.在见习带教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沟通能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陈喜德;魏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的头颅磁共振(MR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的特点. 方法对22例PD患者进行头MRI及TCD检查,总结PD患者的头颅MRI及TCD改变的特点.结果 ①PD患者头MRI可表现为:未见异常、脑萎缩、白质高信号、白质腔隙性脑梗死等;②TCD改变以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为特点(P<0.05).结论 PD患者头颅MRI改变缺乏特征性.TCD主要改变为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TCD检查对研究帕金森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文秀雄;刘晓燕;张广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为各类脑血管病发病之首,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存.目前西医以静脉溶栓、减少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控制高血压,降低血液黏度,抗凝,改善脑循环和保护脑细胞等方法治疗.近年来,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不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现综述如下.
作者:罗秀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1例剖宫产后并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等各项护理措施. 结果 患者转危为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恢复良好,达治愈标准.结论 通过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秀玲;田文琴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74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与1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AFP、CEA、CA19-9等三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并将各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 联合检测三项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中,与消化道良性疾病组比较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三项肿瘤标志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漏诊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黄德秋;杨清梅;叶健翔;何萍珍;胡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分析产妇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因素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产程的影响,护士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及细心护理,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耿申梅;李菊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卵巢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6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进行详细介绍.结果 2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 围手术期及化疗期间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凡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胬肉切除并结膜瓣转移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 方法 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4例71眼行胬肉切除并结膜瓣转移术,术后抗炎、对症治疗,随访1.5年,观察疗效. 结果 3例3眼复发,复发率约为4.2%,所有术眼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胬肉切除并结膜瓣转移术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一种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苏宝清;于洪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采用哌醋甲酯治疗. 结果 确诊病例予哌醋甲酯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结论发作性睡病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可影响其智力及行为发育,加强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马卫东;杨雪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及重构和微血栓病灶形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1].患者终往往死于右心衰竭.PAH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开始应用于临床,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不断改善, 现将近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汉华;陈灿;黄石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其衍生物有青蒿琥酯、蒿甲醚和二氢青蒿素等,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铁离子介导的细胞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还具有更广泛的药理作用,它可以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损伤细胞线粒体等机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于莎莎;佟丽斐;刘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隐匿性乳腺癌一般是指临床上无乳房肿块而是以转移的淋巴结为临床首要表现的乳腺癌,临床少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癌的0.46-1%,国内多家医院报道其发病率为0.7%左右 ,铁岭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从1994-2008年共收治9例隐匿性乳癌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郝文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眼压和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把12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给予常规药物、手术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手术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和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眼压下降显著(P<0.05),术后视力恢复好(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眼压,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心理干预在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亚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通过探讨结肠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并分析34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资料,根据心理特点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结合本院近年来收治34例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措施及体会,全部在住院1周至3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某些患者因年纪大、病情重、手术难度高,为了提高疗效,充分术前准备及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周密的围手术护理是很重要的.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像技术(DR)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DR资料.结果 肋骨骨折32例,创伤性湿肺18例,肺血肿6例,肺挫损12例,肺不张及肺萎缩5例,皮下及纵隔气肿22例,气胸或血气胸23例,脾破裂6例,肾挫损8例.结论 DR能明确创伤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普通X线平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开平;林澄丰;许克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偏瘫患者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神经内科治疗相同,康复治疗组由经专业训练的康复治疗师进行系统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治疗.由同一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3个月后进行简单Ful-Meye运动功能评分及(BI ADL)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组织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且有逐渐增多趋势,现将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2003-2007年收治的65例患儿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