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理;姜剑
目的 探讨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方法.方法经皮肾穿刺造瘘,输尿管镜通过造瘘通道,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Ⅰ期取石63例,Ⅱ期取石22例,结石取尽率87%(74/85).结论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
作者:陈文新;汪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配合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57例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5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60 min,术中出血120~400 ml,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平均住院10 d,经3~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植入物.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何敏;王凌志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为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MPR,SSD)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33例上颈椎管损伤的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价颈椎骨折移位、椎间稳定、椎管形态情况,并可提供病变的逼真立体图像,为术前手术方案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结论 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检查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怀仕;刘俊宾;刘小虎;张燕;付晶;丁学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研究制模过程中麻醉、人工呼吸、开胸结扎等对造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随着对操作过程中若干技术的改进,术后2周组动物死亡率由第一阶段的49%降为第二阶段的27%(P<0.05).结论 肺损伤是影响造模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麻醉、术后观察及管理是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昭喆;宋亚辉;谢秀乐;蔡伦安 刊期: 2009年第30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5%,多见于青壮年高能量创伤及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目的是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移位不明显的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于严重移位、复杂的骨折,在治疗方法上仍存在较多争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德超;李奎;崔冰;宁宇;程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由于结肠癌患者多为高龄患者,合并较多老年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上较为常见,糖尿病是外科手术危险因素之一,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现对本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8例老年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战立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X线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有4例肿块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压迫乳腺结构向周围移位,2例肿块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与腺体的略高密度之间形成较模糊界限,只显示肿块的轮廓,6例肿块前部边缘清楚,3例肿块的后部边缘清楚,3例肿块的后部界限不清.7例均未发现钙化影.所有病例均无皮肤增厚、血管增粗征象.7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7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 巨大纤维瘤依据其肿块大,发病年龄小,钼靶X线表现典型,临床征症状轻微等特点,一般可做出诊断.
作者:陈辉;李晋荣 刊期: 2009年第30期
<内经>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过食肥甘、情志不遂、五脏柔弱及五劳七伤有密切关系.人体过多地食肥甘味,就会伤害肾脏,引起骨骼疼痛甚至不能站立,还会使头发脱落.
作者:于明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关键是控制好血糖,保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糖尿病,并能随时监测血糖及尿糖的变化,保持血糖在佳的状态,延缓各种并发病的发生.
作者:杜爽;王艳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近年来文献报道该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含量3.4~13.7μmol /L(0.2~0.8 mg/dl),若超过25.7~34.2μmol/L(1.5~2.0 mg/dl)即出现黄疸.但新生儿皮肤血管丰富,色泽红润,血清胆红素含量达51.3~68.4μmol/L(3~4 mg/dl)时肉眼才能辨出黄疸.
作者:田秀娟;徐津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产后的大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后大出血,尤其在基层较多见,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几年的临床经验应用米索前列醇(米索)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是一种比较建议、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米索前列醇(米索),对产妇第三产程早期服用,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谈丽秀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为了有效地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感染发生率,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对ICU患者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感染、血管内治疗、呼吸机管路及湿化液等与护理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控制措施.结果 重视ICU的布局与环境、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消毒灭菌,严格地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重视血管内治疗的环节,正确地使用护理程序,并加强对ICU的护理管理,使ICU的感染率保持在理想水平.结论 各项的护理措施对ICU的医院感染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葛燕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护理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在护理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信念、价值观念、传统习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1],是中医院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其中13例中转开腹外,10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后良好.结论 急性胆囊炎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操作的技巧.
作者:金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病原菌菌种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5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菌55株,占73.3%,其中又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检测出34株,占45.3%;在检测出的45株葡萄球菌中,MRS36株,占80%.革兰阴性菌20株,占26.7%,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测出9株,占12%;在1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出产ESBLs株3株,大肠埃希菌产酶率为22.2%.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对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85%以上,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低于10%.结论 对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关键是在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何杜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为了保证门诊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以发挥药物治疗的佳疗效.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本院门诊西药房的具体实践及工作中的具体体会,及时准确地向患者交待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结论 门诊药师在发药时主动给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对发挥药物的佳效应,避免用药不当和错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可青;庄见齐;郑晓辉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根据糖尿病临床分期从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根据糖尿病分期辨证论治,可起到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目的 .
作者:陈丽斌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卵巢血流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年龄≤46岁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69例,分成2组:A组,共38例,<40岁;B组,共31例≥40岁.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观察卵巢血流的变化,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观察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3月、6月的卵巢血流RI及PI值明显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FSH、LH、E2、P均在同一水平(P>0.05);术后6月B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可影响术后患者血流及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在临床中应加强术后随访.
作者:胡卫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对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患儿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使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疗效显著(P<0.05).结论 更昔洛韦对小儿水痘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张淑兰;田永青 刊期: 2009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超敏C反应蛋白(usCRP)、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sLEPR)的变化.方法 44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4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和20例非妊娠妇女(对照组),观察各组血中usCRP、IL-6、LEP及sLEPR水平并进行比较,与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usCRP、IL-6、LEP均高于对照组,终止妊娠后usCRP、IL-6、LEP水平均低于终止妊娠前;sLEPR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子痫前期组终止妊娠前LEP水平与sLEPR水平呈负相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子痫前期组终止妊娠前sLEPR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负相关. 结论子痫前期升高的LEP可能来源于胎盘,并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中LEP及sLEPR水平可作为反映疾病程度的临床指标.
作者:郭跃华;赵正焱;赵施竹 刊期: 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