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李晓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护理管理, 防范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方法 分析手术室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然后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加强安全质量教育,增强护士法律观念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杜绝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CD检查血流速度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提高血流速度明显.

    作者:李顺兰;管艳敏;赵文霞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但要注意手术速度和技巧.

    作者:刘长青;阮国锋;华澄;王峰;李法升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围手术期手术室整体护理临床探讨

    整体护理是指所有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护理过程,并强调护理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实施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于海侠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如何做好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的宣教工作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新技术,并发挥出独特而优越的作用.由于PCA泵是患者自己控制的止痛泵,它与传统肌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PCA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的不同需求而投放用药等优点.

    作者:胡微澜;任珍;叶建新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深圳市医疗保险劳务工高血压临床路径的研究

    目的 在劳务工高血压普查基础上,研制适合医疗保险劳务工人群的高压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法和课题试验方法,研制深圳市医疗保险劳务工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临床路径.结果 建立医疗保险劳务工高血压人群的临床路径.结论 医疗保险劳务工高血压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强调了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又突出了劳务工特殊群体社区医疗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作者:杨泽民;李红侠;陈虾;李衡梅;邓晓燕;陈建;刘晓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与治疗

    急性乳腺炎是致病侵入乳腺并在期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但好发生于产后初产妇,产妇分娩后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于产后3~4周乳汁大量分泌,大小腺管都充满了乳汁,乳房明显账大,发硬或感疼痛,还有发热.

    作者:赵淑娟;李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68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由于本院处在基层医院,无条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有些患者入院后如转送到介入治疗单位,将会错过灌注的佳时机.

    作者:颜秀丽;黄艳丽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医院感染防控与护理安全浅析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能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作者:邹启云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方法改善透析低血压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20%~30%,透析低血压使患者难以达到干体重,严重需中途停止单次透析,导致透析充分性降低和超滤困难,更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和心脏骤停甚至死亡,严重危害了透析患者的健康及长期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死亡率.

    作者:关岩;张淑云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收治及处置手足口病患者过程中,未发生医院感染,且患者均痊愈.结论 通过采取严格的隔离手段,有效的消毒措施,杜绝了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发生,切实保护患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宋晓莉;李艳芳;张丽娟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复方金黄痔疮软膏的薄层鉴别

    目的 建立复方金黄痔疮软膏中君药的定性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软膏中的有效成分黄柏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供试品与标准品,对照药材薄层图谱斑点相同并清晰,均能鉴别出黄柏.结论 薄层色谱专属性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金黄痔疮软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孔繁晟;杨正奇;严春艳;贲永光;庞小雄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小儿腹泻的综合护理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长期以来危害小儿健康的一组疾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作者:赵淑玲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基本保障

    通过加强药品的采购、领用、库存的管理及药品核算管理,对保证医院药品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药学工作,应该顺应医疗制度改革,实现功能转变,通过药品和药学技术手段向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药学服务.

    作者:卞宏芳;张爱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嗜酸细胞性胆囊炎1例

    嗜酸细胞性胆囊炎(Eosinophilic Cholecystitis)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表现为急性胆囊炎症状,以胆囊壁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1].国内文献少见报道,国外文献仅数十例.本院于2007年8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英;李秋阳;王梓祯;邓海;钮伊群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亚甲蓝肋间毁损在胸部手术后的止痛作用

    目的 探讨胸部手术后止痛的新方法.方法 对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实验组:在胸部手术结束关胸前,在胸椎侧开胸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注入亚甲蓝.对照组:在周围静脉置止痛药泵.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两组止痛效果.结果 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两组疼痛VAS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药物不良反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甲蓝肋间神经毁损预防开胸术后疼痛具有简单易行,持续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作者:赵辉;李航;任宪伟;华新民;徐立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 针对7例颅脑外伤后急性期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老年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脑血管特点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大多数患者(6/7)受伤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血管壁溃疡以及附壁血栓形成等改变,提示脑缺血发作主要与这些病变为基础的脑血流下降、血栓脱落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外伤后脑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是脑缺血发作的诱发因素.结论 老年人外伤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发作主要与原有的脑血管基础疾病有关,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应基于这些病变特征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李丹;常雁;金永健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效果.方法 将急性乙醇中毒患者224例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小剂量纳洛酮组116例(0.4 mg/次),大剂量纳洛酮组76例(0.8 mg+0.8 mg).观察各组患者起效、症状好转和消失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组较小剂量纳洛酮组和常规治疗组无论是起效时间(32.8±14.6,49.6±17.3,68.5±19.8,P<0.05)、症状好转时间(52.6±18.9,78.9±24.1,102.6±34.8,P<0.05)、还是症状消失时间(84.6±21.8,118.4±34.7,155.6±42.8,P<0.05),均明显缩短时间.结论 纳洛酮应用于急性乙醇中毒较常规传统治疗有明显优势,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好.

    作者:陈一平;杨亚非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16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踝臂指数测定及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正常组与冠状动脉病变组踝臂指数差异显著(P<0.001),冠状动脉造影积分越高,踝臂指数越小.以踝臂指数<0.9为二分类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踝臂指数与性别、年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吸烟量、糖尿病等相关.结论 踝臂指数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简单可靠的预测因子,低踝臂指数与性别、年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吸烟量、糖尿病有相关性.

    作者:宋春玲;张舒娜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热疗联合放疗在治疗晚期肺癌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89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给予放射治疗加热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7例,总有效率43.5%;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总有效率25.6%.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疗加热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作者:梁毅;余川运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武警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武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警某部2009年649名入伍3个月的新兵和700名入伍1~2年的非新兵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新兵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精神病性6项因子显著高于非新兵组(P<0.01),新兵组的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症状4项因子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 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心理卫生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干预.

    作者:黄卡亚;刘绪宏;施根林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