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负载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疫苗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低渗裂解、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及ADP-Agarose亲和层析法,从小鼠胰腺癌(MPC83)肿瘤组织中纯化HSP70-PC,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制备树突状细胞HSP70多肽肿瘤疫苗,用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HSP70-PC致敏DC对CTL的增殖及活化效果;建立MPC83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树突状细胞HSP70多肽肿瘤疫苗对荷瘤小鼠治疗的效果和小鼠存活期.结果:经上述方法分离、纯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HSP70-PC蛋白质;HSP70-PC在1.5~2.0 μg/ml范围内可达到刺激树突状细胞强效果,用HSP70-PC修饰的DCs能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能力;应用树突状细胞HSP70多肽肿瘤疫苗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结论:采用低压亲和层析柱可从胰腺癌瘤块中获得较高纯度HSP70多肽复合物,其修饰的DCs疫苗用于荷瘤小鼠免疫治疗有显著疗效,为临床胰腺癌生物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张晓娟;董坚;吴振林;洪敏;邢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白色念珠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A(CsA)对IL-17产生的影响.方法:PBMCs用白色念珠菌+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及IFN-γ的水平.同时利用ELISPOT法检测IL-17产生细胞的频率.结果:CsA对白色念珠菌刺激条件下诱导的PBMCs产生的IL-17与IFN-γ均为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且对IL-17的抑制率高于IFN-γ,而且CsA在培养的早期和晚期均能抑制IL-17与IFN-γ的产生.同时,与单独白色念珠菌刺激相比,加入CsA后,能抑制IL-17产生细胞的频率.结论:CsA剂量依赖性抑制白色念珠菌诱导产生IL-17,进一步证明了CsA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疗效.
作者:权志博;刘昀;李琴;乔丹;吴长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本研究利用PET表达载体克隆,表达鸡蛋主要过敏原卵类粘蛋白基因,为鸡蛋过敏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治疗以及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方法:提取鸡输卵管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卵类粘蛋白基因(ovomucoid,OVM),并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将该片段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成功克隆鸡蛋主要过敏原卵类粘蛋白(ovomucoid,OVM)的全长基因,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33 bp(包括终止密码子),编码210个氨基酸,与GenBank提供的OVM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该序列编码的蛋白为小分子量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 kD,与理论值均相符.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 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在宿主大肠杆菌BL21 (DE3) 中高效表达.结论:本研究采用体外重组的方法克隆出卵类粘蛋白基因,并实现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这为后续鸡蛋食品基础性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陈大玮;邬玉兰;刘志刚;吴序栎;孔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甘草酸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甘草酸苷24 小时后收获腹腔细胞,贴壁培养以获取巨噬细胞.脂多糖(LPS)刺激下培养巨噬细胞24小时,收集培养上清并检测其TNF-α、IL-12 p70、IL-10及M-CSF的水平.结果:甘草酸苷显著抑制LPS刺激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的产生,同时显著增加IL-12 p70的表达,而对IL-10及M-CSF 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甘草酸苷可以通过调节TNF-α及IL-12的表达而发挥其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作者:王大南;于淼;冯永辉;吕昌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体外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向B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体外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脐血CD34+CD19-造血干/祖细胞;在小鼠S-17基质细胞支持下,脐血CD34+CD19-造血干/祖细胞、T3、各种细胞因子共培养建立体外B细胞分化发育培养体系,诱导脐血CD34+CD19-造血干/祖细胞向B细胞分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的B细胞.结果:T3、IL-7与小鼠S-17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CD34+CD19-造血干/祖细胞28天时,分化形成的B细胞数可达初始培养细胞的198倍,诱导细胞大部分表达CD10、CD19.结论:在选用的实验条件下,T3、IL-7与小鼠S-17基质细胞体外能诱导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B细胞分化.
作者:胡嘉波;麻全慧;毛飞;许文荣;许化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T细胞中信号传导分子Vav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IDO的CHO细胞株,与纯化的外周血T细胞共孵育,检测IDO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情况,通过semi-quantitative RT-PCR检测T细胞中Vav1、IL-2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沉淀技术检测Vav1蛋白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IDO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T细胞中Vav1和IL-2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且,IDO还能使Vav1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研究证实在肿瘤局部产生于抗原呈递细胞或肿瘤细胞的IDO,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Vav1的表达和磷酸化过程,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主动免疫受损,有利于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作者:李润美;魏枫;于津浦;李慧;任秀宝;郝希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吞噬自身抗原后体外分化发育及功能的变化,研究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GM-CSF+IL-4诱导分化为DCs,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纯度;运用免疫组化法及透射电镜鉴定DCs能否吞噬自身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吞噬自身抗原后DCs的CD86、MHCⅡ的变化; MTT法检测吞噬自身抗原后DCs刺激同基因背景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DCs刺激后,分泌IL-4、IFN-γ量的改变.结果:所培养DCs的纯度为90.6%,DCs能够吞噬自身抗原,吞噬自身抗原后的DCs体外分化发育异常,抑制同基因背景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刺激同基因背景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4增加,分泌IFN-γ减少.结论:DCs吞噬自身抗原后能够抑制自身成熟,促进淋巴细胞免疫耐受,促进体液免疫.
作者:谢君;林有坤;罗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构建成功的三个针对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小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siSTRIKE-RNAi1、psiSTRIKE-RNAi2、psiSTRIKE-RNAi3和对应的阴性对照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以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人肺成纤维细胞,48小时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肺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并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蛋白质的浓度.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和DNA测序证实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与预期设计一致.转染组细胞TGF-β1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以psiSTRIKE-RNAi2的抑制效应为显著(P<0.01).结论:三个针对TGF-β1shRNA的重组质粒均能抑制TGF-β1在人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马莎;吕昭萍;王应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构建、表达和鉴定抗转铁蛋白受体(TfR)单链抗体(scFv)-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融合蛋白.方法:以pDsRed2-N1-CCL21为模板,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得到两端有EcoRⅠ、NotⅠ酶切位点的SLC基因.以EcoRⅠ、NotⅠ双酶切pET28a+scFv载体和PCR产物,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TfR scFv-SLC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TfR scFv-SLC的表达特性.FCM测定scFv-SLC与肿瘤细胞结合活性.结果: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鉴定可见约350 bp的小片段,与SLC的理论值相符,DNA测序结果表明含有TfR scFv-Linker-SLC序列,表明pET28a+scFv-SLC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IPTG诱导产物经SDS-PAGE分析可见约41 kD的条带,符合scFv-SLC理论值.FCM结果显示TfR scFv-SLC可与MCF-7、HepG2细胞结合,且结合的阳性率较TfR scFv有所提高.结论:成功构建与表达scFv-SLC融合蛋白,且能与MCF7、HepG2等细胞特异性结合.
作者:潘兴飞;刘静;沈昕;许海霞;姚欣欣;陈广生;胡军;朱慧芬;雷萍;沈关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家蝇蛹血淋巴及其提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血淋巴及其提取物与脾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共孵育72小时,采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吸光度值,观察它们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法研究提取物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淋巴冻干粉、分子量在50 kD以上的冻干粉及其提取物对混合淋巴细胞和B细胞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然而对于T细胞的增殖却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TT实验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血淋巴提取物激活了B淋巴细胞的ERK通路,促进了B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家蝇蛹血淋巴及其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为天然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曹小红;毛德志;王春玲;鲁梅芳;侯丽华;王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ELISA测定血浆MCP-1的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较健康对照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蛋白的表达与血浆MCP-1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上调,并且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李曼丽;甘华;谯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弓形虫感染BALB/c小鼠后诱导Th细胞应答的基因表达谱特征.方法:以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6天和第12天各处死小鼠2只,制备小鼠脾细胞悬液并混合,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Th细胞应答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部分表达变化的基因应用Real time-PCR予以验证.结果: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基因芯片检测共有20种基因表达差异超出2倍以上.感染后第12天比第6天,8种基因(Gata-3、Ccr3、Ccr4、Bcl6、Nfatc1、CD80、Fos、CD69)表达上调,12种基因(T-bet、CIITA、Irf1、Mapk9、Nfatc3、Fasl、Tyk2、Lat、Mapk10、Socs3、Socs6、Yy1)表达下调.总体呈现Th2型免疫应答基因上调,Th1型免疫应答基因呈下调趋势.Gata-3和T-bet基因的Real time-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一致.结论:从基因表达谱分析来看,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在感染急性期以Th1细胞应答为主,度过急性期后以Th2细胞应答为主.
作者:李永念;包怀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Bβ-455G/A、-854G/A基因多态性和Fg浓度、分子活性等功能表达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60例首发急性CI患者、114例陈旧CI患者及162例正常对照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测定血浆Fg浓度、Fg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参数及血糖等5项生化指标.结果:Bβ-455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β-854等位基因A在急性CI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变异型分布频率高于正常组(P<0.05);FMPV在急性CI组和陈旧CI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FMPV/Amax、Fg浓度在陈旧CI组高于正常组(P<0.01, P<0.05);三组中Fg浓度、FMPV、Amax及FMPV/Amax与Bβ-455基因型无相关性;陈旧CI中Bβ-854变异型组Fg浓度、FMPV及Amax明显高于野生型组(P<0.01);以Fg浓度、FMPV、Amax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均筛选出Bβ-854基因型.结论:FgBβ-455基因多态性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聚合活性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Bβ-85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调控血浆Fg浓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单体总体聚合功能的表达,但对血浆Fg分子聚合活性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且Bβ-854变异型人群可能是脑梗死疾病的遗传易感人群,有脑梗死病史患者的血浆Fg浓度和分子聚合功能增高程度可能比急性期患者更严重.
作者:李静;许亚茹;元小冬;李宏芬;王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化学脱色白癜风豚鼠模型皮损区HMB45等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复方甘草酸苷27.8 mg/kg和55.6 mg/kg两个剂量治疗过氧化氢白癜风豚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皮损区HMB45、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皮损区HMB45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低,治疗组HMB45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有剂量依赖关系.模型组皮损区TNF-α和IL-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大剂量治疗组皮损区TNF-α和IL-6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促进黑素生成,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皮损区TNF-α和IL-6的表达有关.
作者:姜日花;周明伟;孙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CD4+T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能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功能活性,并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作者:刘晓斐;石云;邹全明;郭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在人类和动物实验中已发现Treg数量和功能缺陷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但目前对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作者:姚智燕;单宝恩;赵瑞景;杨建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超声及超声微泡联合短发夹状RNA(shRNA)干扰技术对宫颈癌细胞(Hela)survivin基因的沉默效应.方法:构建3个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SIREN/S1/S2/S3)和无关序列质粒(pSIREN/con),对培养的Hela细胞行超声及超声微泡联合处理(US+SO)或脂质体转染,以空白细胞组、单纯超声辐照组、pSIREN/S1组、超声辐照+pSIREN/S1组为对照,应用蛋白质印迹和RT-PCR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酶切、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表明,3种pSIREN/S均可抑制Hela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而pSIREN/con无此作用,以pSIREN/S3的抑制效果显著(P<0.05);US+SO组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87.04±1.80)%和(85.94±1.02)%,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survivin可将作为宫颈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标,超声及超声微泡联合shRNA干扰技术可显著沉默靶基因survivin的表达.
作者:陈智毅;梁琨;柳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构建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与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基因腺病毒载体疫苗Ad/MDC-VP1,并观察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利用AdEasy-1系统构建重组腺病毒Ad/MDC-VP1及腺病毒Ad,并检测融合蛋白MDC-VP1的表达.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分别肌肉注射Ad/MDC-VP1和Ad,免疫2次,间隔2周.分别用ELISA法和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CVB3 VP1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末次免疫后3周,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CVB3攻击后检测小鼠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保护率.结果:Ad/MDC-VP1和Ad构建成功,并检测到MDC-VP1融合蛋白的表达.Ad/MDC-VP1组血清CVB3 特异性VP1 IgG、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CTL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病毒攻击后实验组血中病毒滴度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d/MDC-VP1能提高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增加病毒攻击后的保护率.
作者:闫立景;高志云;蓝佳明;揣侠;李剑;金玉怀;谢立新;王永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