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腮腺恶性肿瘤12例治疗分析

粟伟;廖劲松;张政;程锴;肖小炜

关键词:腮腺肿瘤, 癌, 治疗学
摘要:目的 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行放疗.结果 本组12例中,存活3年者8例,5年者3例,存活10年者1例.结论 在治疗腮腺恶性肿瘤时,首次术式选择合理,术后放疗是减少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颈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化差的晚期癌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6例行手术、放疗和化疗,5例行手术加免疫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为4例,随访3~5年,3年生存者为4例,5年生存者为0例.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免疫治疗辅助手术效果更好.

    作者:张英华;盛才华;范本初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医院应用电子处方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分析

    目的 探讨减少电子处方调剂差错的方法,以便患者能安全、有效地用药.方法 总结分析应用电子处方后门诊药房出现调剂差错的类型、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与结论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规范可行的调剂操作规程,有效的药品管理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能有效地预防调剂差错的发生.

    作者:曾淑琴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测定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变化与中风先兆的关系

    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通过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等可观指标来确立中风先兆的诊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王宇;聂晓云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注射用更昔洛韦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注射用更昔洛韦对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的干扰情况,并建立其细菌内毒素检查的质量标准.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用二个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注射用更昔洛韦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结果 注射用更昔洛韦稀释成0.5 mg/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 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其产品质量.

    作者:刘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静脉护理的体会

    目的 通过各种有效的静脉护理方法来预防、减少和如何处理化疗药物的外渗.方法 从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及临床表现,熟练掌握业务知识以及如何处理化疗药物外渗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结果 大大降低了化疗药物外渗及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遗症.结论 全面细致的静脉护理减少化疗物外渗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红梅;谢丽萍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44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置入鼻肠管, 给予肠内营养(EN)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结果 36例1次插管成功,8例在胃镜辅助下鼻肠管到达患者空肠上段,EN过程中,4例发生腹泻,经减慢输注速度或降低营养液浓度后症状缓解;10例发生咽部炎性反应,给予草珊瑚含片治疗后缓解 .EN 1~4周后,4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配合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施宪孟;樊海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改进脐静脉插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简便、安全、科学地脐静脉插管方法,提高急救时脐静脉插管速度及安全系数.方法 对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胎龄在29~36+6周,体质量在900~2 800 g)及新生儿窒息患儿246例,Apgar 1~10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23例,观察组用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进行脐静脉插管,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脐静脉插管.结果 观察组脐静脉插管时间平均(13.5±4.56)s,一次成功率100%,插管过程中脐带出血0例,对照组脐静脉插管时间平均(35.6±8.75)s,一次成功率78.56%,插管过程中脐带出血>10 ml 68例,5~9 ml者55例,两组插管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高且观察组插管过程不出血.结论 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行脐静脉插管速度快,成功率高,避免插管过程中脐带出血问题,为成功抢救新生儿窒息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何真;葛月萍;王淑靖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访视温馨卡在患者术前准备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设计制作访视温馨卡,融关爱、宣教、指导于一体,兼珍藏纪念、宣传于一职,投入临床使用,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提高术前准备及减轻术前紧张综合症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7年4~5月和6~7月的择期非局麻手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行用访视温馨卡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准备完成及术前紧张综合症情况、术中配合情况.结果 2组比较中,实验组患者准备完成秘99%,术前紧张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配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访视温馨卡可使患者在术前从生理、心理上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唐红兰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07 年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大幅增长; 抗焦虑药以苯二氮卓类为主; 第2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抗抑郁药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氟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帕罗西汀是常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用量明显下降.结论 抗精神失常药物应合理有效的应用.

    作者:刘姿荣;高丽华;邵文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论我国临床药学人才现状和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药学迅速崛起,而临床药学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合格的临床药师是临床药学水平和成败的关键,拥有优秀的人才,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临床药学,实现临床药学现代化.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优秀临床药学人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作者:邓永中;潘志海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夜间急诊超声检查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夜间超声检查对外科急腹症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2例夜间就诊的外科急腹症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12例外科急腹症中以急性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和急性阑尾炎常见,共292例,占70.9%,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365例,15 例临床随访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92.2% .结论 夜间急诊超声检查对外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外科急腹症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杨一敏;关兴;何鑫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用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用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62例高泌乳素症患者血清经聚乙二醇沉淀前、后的泌乳素值,根据其回收率区分巨泌乳素及单体泌乳素,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2例高泌乳素血清中,检出巨泌乳素31例,检出率为19.1%.单体泌乳素经聚乙二醇处理前后的泌乳素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巨泌乳素经聚乙二醇沉淀前后检测的泌乳素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巨泌乳素可引起高泌乳素,用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可以提高临床对高泌乳素血症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麻醉下体位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 解决麻醉状态下易发生的甲状腺体位综合征、截石位所致血压下降、俯卧位时眼损伤、侧卧位皮肤压疮的问题.方法 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各专科常用手术体位易发生的并发症中,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减少了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患者的舒适度.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麻醉后各种体位并发症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闫秀芝;马丽萍;田艳春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精神分裂症4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 方法对本院过去一年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四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筛选出的264例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氯丙嗪组(1),氯氮平组(Ⅱ)、舒必利组(Ⅲ)、利培酮组(Ⅳ).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各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成本分别为:2 116.12、2 568.57、3 634.65、9 632.14元;有效率分别为:62.25%、72.32%、80.63%、89.36%.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四种方案所需花费的成本分别为:33.99元、35.03元、45.05元、107.80元.在方案1的效果基础上,每再获得一个单位效果,方案2、3、4所花费的成本依次为22.80元、71.62元、269.87元. 结论方案1为成本效果比低的方案,但有效率不高;方案2、3、4有效率有较大提高,而三种方案中增加相同的效果所需的成本则以方案2低.

    作者:龚晶淼;王春蓉;胡尚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癌性胸腔积液引流并注药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癌性胸腔积液引流并腔内注药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91例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持续引流并注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感觉较舒适,导管无脱落,感染机会少.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有效预防导管脱落及局部感染等,保证积液引流及胸内注药顺利完成.

    作者:黄映君;丁少冰;郑逸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药物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粘液便硬结便)、腹痛及腹胀等症候群.本文对IBS的各种致病因素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黄美兰;陈静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cTnT/I在ESR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心脏肌钙蛋白T/I(cTnT/I)已被作为诊断心肌损害(包括微小心肌损害)的一项敏感的血清学指标,尤其在肾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且被用来判断预后[1].同时终末期肾病与心血管事件的紧密的联系也被广泛认同,甚至同糖尿病一样被当作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然而临床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症状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包括透析患者)中,相当数量的患者血清心脏肌钙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地升高[3].目前对其确切机制及临床预后意义仍存较大争议.本文对cTnT/I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异常变化、发生机制以及对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刘昕;毛永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在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干预组,80例在非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出院后随访6月和1年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PANSS评分出院后随防6月及1年末干预组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SDSS评分出院后随访6月及1年末干预组职业和工作、社会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等因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王继红;曹红军;宋新勤;晏成芳;龚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胸腺肽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胸腺肽组给予胸腺肽80 mg静脉滴注,1次/d,5~7 d为一个疗程,2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胸腺肽组显效率为70.0%,对照组为43.3%,胸腺肽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6.6%,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肯定.

    作者:杨立新;唐秀光;陈林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腮腺恶性肿瘤12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行放疗.结果 本组12例中,存活3年者8例,5年者3例,存活10年者1例.结论 在治疗腮腺恶性肿瘤时,首次术式选择合理,术后放疗是减少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颈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化差的晚期癌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粟伟;廖劲松;张政;程锴;肖小炜 刊期: 2008年第2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