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和颞骨恶性肿瘤侧颞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周靖国

关键词:恶性肿瘤, 侧颞骨切除术,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评估耳或颞骨恶性肿瘤侧颞骨切除术(LTB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0-2007年接受LTBR治疗的耳或颢骨恶性肿瘤患者病历.结果 35例患者中,平均62.7岁,其中包括鳞状细胞癌(SCC)20例,基底细胞癌(BCC)7例,腺样囊性癌(ACC)7例,腺癌1例.5年生存率(OS)、疾病特异生存率(DSS)和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77%、79%和52%.完全切除能够改善OS、DSS和DFS(均P<0.004)并减少局部复发(P<0.001).结论 耳和颞骨恶性肿瘤患者中,上一前部切除包括LTBR结合术后放射的治疗有效.完全切除所有病灶能够改善生存率并减少复发.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胆胰疾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ERCP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4年9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78例ERCP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出院后电话访问,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并建立了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对疾病的预防、转归有了正确的认识,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海庆;贾春颖;初春梅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无痛人流术与传统人流术的对比观察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但术中扩张子宫颈和刮吸子宫内膜时可使患者感到极度疼痛和不适.为解除受术者恐惧心理,减轻术中疼痛,减少人工流产中引起的综合反应,本院计划生育手术室应用异丙酚加芬太尼开展镇痛人流,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冷英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急门诊青年护士压力源的分析与对策

    急门诊是进行诊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医院占有重要地位.青年护士是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她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护理事业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急门诊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压力.

    作者:孙族华;姜亚波;邹淑丰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病灶切除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应用三孔法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病灶切除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根据疾病和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对387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娴熟的病灶切除手术配合,以术前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迅速准确的传递器械,术毕仪器、器械规范专人消毒保养等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结果 387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顺利通过三孔法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效果好,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三孔法腹腔镜下切除输卵管妊娠病灶较常规4孔法具有减少腹壁穿孔创伤小、节省器械费用、减少瘢痕、手术时间缩短、手术费降低、术后患者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新红;孙哲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粉防己碱预处理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肝脏左中叶缺血50 min,再灌注24 h后处死(I/R组),TET+I/R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TET(50mg/kg),余同I/R组.大鼠处死前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取缺血肝组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湿重十重(W/D)比检测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I/R组血清ALT,AST和LDH升高,组织MDA水平,W/D比值也明显升高,SOD活性和NO含量下降.在TET+I/R组,血清ALT,AST,LDH,以及组织W/D比值较I/R组降低,SOD活性和NO含量升高.此外,TET+I/R组大鼠血清ALT,AST,组织MDA和W/D比值较假手术组升高,SOD活性和NO含量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TET+I/R组肝损害减轻.结论 TET能减轻但不能防止肝I/R损伤的发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是TET抗I/R损伤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忠民;熊进文;林智敏;徐振萍;沈文律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药理学开放性实验课改革

    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已开展多年,取得良好成效[1].导师制即导师(青年教师为主)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模式,目标是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袁冬平;龙军;吕高虹;许惠琴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急性尿潴留效果观察

    四平市中心医院从2002年开始采用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急性尿潴留126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连永华;连永丽;魏莉辉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系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发病率为6.8%[1],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此外,窒息、重症感染(败血症、肺炎)等均是新生儿硬肿症可能导致的发病因素,严重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青;许平;宋宝红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意念导引放松训练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常见的一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呈慢性经过.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IBS属多因素的生理-心理-社会范畴的疾病.

    作者:张晓勤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痰热瘀阻证26例

    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痰热瘀阻型26例(治疗组),并与西药基础治疗的2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殷丽萍;丁兴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门诊患者就诊流程适宜性探索

    目的 探索改善医院门诊就诊流程.方法 通过增设候诊序号打印设备、计箅机排队呼叫系统、特色科室候诊收费专厅来优化门诊就诊流程.结果 优化后的流程将大大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医院的门诊量,改善医院的经营状况,增加医院的效益.结论 优化后的流程科学合理,适宜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邹岩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早期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

    四平市中心医院从1990-2006年收治43例急性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患者,由于及时手术和先进的护理收到理想效果,无一例死亡,有2例术后因小腿合并严重挤压伤,坏死截肢.

    作者:刘晓春;梅立娟;刘敏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初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末明,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或突出表现时,易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rnbo-cytopenic purpu-m,ITP).

    作者:张琰;夏玉彬;丁现超;李新刚;孟君霞;杨卫东;刘秀文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性治疗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和外溢后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等特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延吉市医院消化内科收治急性胰腺炎25例,均采取内科综合性治疗,安全度过了急性期,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金於今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排尿异常的有效训练方法

    目的 探讨早期全面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康复疗效.方法 采用反射性训练、电针、穴位注射、灸法治疗及间歇导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促使反射性膀胱功能的建立.结果 30例患者均拔除尿管,效果明显.结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全面的膀胱功能的早期训练能有效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雁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灾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身处地震灾区的护理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身份既是受灾人员,义是救援人员.因灾害事件的冲击,特殊的环境和使命,加之工作的极度疲劳,不断的余震刺激,过高的救护期望值等原因,使相当比例的护理人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身心问题,主要表现为无助,恐惧,紧张,焦虑,无奈,不安.

    作者:冯琼;周义文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静脉营养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由于很多大手术后、恶性肿瘤、严重的营养不良、禁食等患者常常采用静脉营养的方法,以维持伞身营养,促进伤口的愈合,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因此,静脉营养液的配制,也就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

    作者:赵洪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或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症,是骨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诊治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疾病.

    作者:颜炳龙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35例的胃镜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对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将135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胃镜诊治比较分析.结果 胃镜诊断表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胃十二指肠溃疡51例(36.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3例(22.5%),恶性肿瘤16例(12.2%),Dieulafoy病15例(11.29%),药物性胃肠黏膜损伤20例(13.6%)等;镜下止血A组活动性出血76例,止血成功73例,成功率为96.3%;B组活动性出血28例,止血成功26例,成功率为92.85%;A组止血成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效果显著.

    作者:贾继珍;赵淑芳 刊期: 2008年第34期

  • 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机制及用药安全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与激素相对而言的,这一类药物其化学结构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环,故而得名.

    作者:刘利 刊期: 2008年第3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