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核抗体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

刘光金

关键词:抗核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接免疫荧光法
摘要: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SSc)18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3例、类风湿关节炎(RA)28例和健康对照组46例采用欧蒙试剂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ANA.结果 ①75例SLE患者中有70例阳性,阳性率为93.3%,18例SSc患者中有8例阳性,阳性率为44.4%.3例PM/DM患者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333.3%,28例RA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为32.1%.健康对照组只有3例阳性.SLE组与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x2=79.17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c与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x2=13.5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与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x2=3.978,P<0.05结果 有显著性意义.SLE与SSc比较,经x2检验,x2=27.6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与PM/DM比较,经x2检验,x2=4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与RA比较,经x2检验,x2=40.6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A对SL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判断SLE活动的一种新的特异性抗体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分析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依据对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虽未对精神药品作出上述定义,其第三条称精神药品是列入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但是精神药品具有依赖性潜力,滥用或不合理使用能产生依赖性是毋庸置疑的,应加强其合法、安全及合理使用.我院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药品临床适应证较多,因此精神药品的使用较常见,为了解我院该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本文对我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何粤红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疏肝清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期间,应用自拟疏肝清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为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者,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排除肝胆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8.6岁;病程1~32年,平均4年;重度18例,中度26例,轻度6例.性.

    作者:祝正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目的 研究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 对26例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24个月,评价椎间融合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植骨块均完全融合,融合率100%,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显著.

    作者:武士科;张建平;王向荣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加速超分割放疗配合甲氨蝶呤增敏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均等加速放疗配合甲氨蝶呤增敏治疗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确诊为食管鳞癌患者的随访资料.放疗方案:先设前后野照射DT40~44 Gy,后改为等中心照射缩野躲开脊髓加量24~28 Gy,具体分割方法 为:周一至周五上午,常规分割剂量(2 Gy)1次/d;周一、三、五下午,与上午放疗间隔>6 h,分割剂量1.5 Gy.化疗方案:每周2次静脉推注甲氨蝶呤50 mg,共3周.结果 1、3、5年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0.8%、54.9%、39.6%和71%、42.6%、30.7%.结论 不均等加速放疗配合甲氨蝶呤增敏治疗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法 是可行的.

    作者:陈利军;武莉萍;黄海航;张巍巍;张如楠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门诊患者退药原因分析与对策

    随着人们安全用药知识及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院门诊患者退药呈不断上升趋势.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第27条明确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但我院为了防止医患纠纷,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提高社会效益和提升医院形象,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在确保用药安全基础上,制定了退药申请制度,明确了退药程序:首先由原接诊医生填写退药申请表,注明退药原因,由门诊部主任审查签字,在履行退药申请审核程序基础上,满足患者的退药需求.为加强退药管理,尽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随机抽取门诊退药申请单200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汤坚;凌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简论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的创新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继院校教育之后,以传授、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适应各专业卫技人员的实际需求,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的一种终身教育.但对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卫技人员,其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是既要掌握现代的医学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不断发扬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因此,其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应有别于西医的从业人员,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管理,从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教育的内容、手段和观念等方面,与时俱进,全面创新,才能通过富涵中医特色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精湛医术、人文素质为一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医药工作者的目标.

    作者:费忠东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医院质量管理的提高在于持续改进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和永恒的目标,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是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广大患者信赖的根本,而持续改进则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质量管理的精髓.

    作者:马金风;李月春;史永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血站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监控

    安全的血液质量,贯穿于采供血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血站供应室的质量监控,是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笔者现将本站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监控措施及过程阐述如下.

    作者:赵秀萍;王云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浅谈新时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规范;严格病历书写管理;注重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关键环节管理,防范差错与隐患的发生.

    作者:奚玉秀;黄月新;姚纪农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低分子肝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进行观察,旨在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心绞痛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方面有无明显差别及血凝指标的改变.结果 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的再发率.

    作者:何敏慧;林伟国;郑爱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阵发性室速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出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本文50例患者共发生室性心动过速65阵,早搏型室性心动过速60阵(96.0%)均为非持续性,其中单形性27例(54%),多形性20例(40%),多源性3例(6%).双向性19例(38%),左室性17例(34%),右室性24例(48%),扭转性2例(4%).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效地预防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使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大为提高,增加了心电图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蔡志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在急诊中经常遇到.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抢救时机紧迫短暂,如不及时抢救将严重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建立有效的循环,补充足够的血容量是抢救患者的关键.

    作者:陈跃萍;侯峻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坐骨神经痛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发生疼痛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单侧,从腰臀部沿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酸胀疼痛,甚者如锥刺刀割,遇寒加剧,行走受限等为特点[1].往往迁延不愈,甚感痛苦.笔者近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50例,与同期单用西药治疗的48例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项庆元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常用抗生素与输液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观察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临床常用抗生素配伍后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理化变化,可配伍;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

    作者:李兆君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浅谈开展整体护理与提高县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的体会

    我院是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的一所综合性县级医院.设病床250张、病区9个,现有护理人员126人.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落实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人性化服务理念,我院近年来逐步、分年度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引进、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动了全院护理工作.现就如何提高县级综合医院整体护理质量谈一点体会.

    作者:任巧卓;卢月梅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19例直肠癌造瘘术的术后护理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需要采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根治.由于Miles术需要在腹部做永久腹部结肠造瘘口,成为永久性人工肛门,失去正常的排便方式,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和不便.正确的护理和及时指导患者自身对造瘘口的护理,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在2004-2005年采用该术式治疗直肠癌19例,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玲;李峨嵋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对6例肝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通过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术后发热1例,肝区疼痛3例,胸腔积液1例,经及时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结论 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子;周雪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患纠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和全民法制意识的提高,患者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若操作规范或护患交流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矛盾或护患纠纷.这就给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法律意识,切实防范护患纠纷.

    作者:何晓红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产程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产程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对产程、消除宫颈水肿、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于宫口开大2~3 cm时,研究组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mg,对照组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 用药至宫口开全的时间,间苯三酚组平均为(3.2±0.1)h,地西泮组平均为(4.3±0.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两组宫颈水肿消失率,间苯三酚组为92.3%,地西泮组为89.7%,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 h较用药前平均宫口开大,间苯三酚组明显优于地西泮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苯三酚的解痉作用可消除宫颈消肿,促进宫口扩张,加促产程进展,效果优于地西泮,且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陈诗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5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显微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是目视下行耳前瘘管及周围疤痕组织梭形切除术,但由于反复感染和肉芽增生影响了术中标志物的辨认,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而我科采取显微手术通过显微镜对耳前瘘管进行切除5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向阳;刘海升;周吉香 刊期: 2007年第3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