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身免疫性肝炎误诊2例分析

刘艳丽

关键词:免疫性肝炎, 高球蛋白血症, 症状不典型, 易误诊, 抗体阳性, 肝脏疾病, 性坏死, 临床, 患者, 病因
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伴有高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呈慢性炎性坏死的肝脏疾病,病因未明,该病比较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2005~2006年我院有2例患者被误诊,现分析如下.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妇女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痛引腰骶,伴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甚至可至昏厥,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青春期女性,多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就出现周期性腹痛,内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因腹痛等症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医在此病的治疗上方法多样,疗效显著,近年来报道颇多,又有一些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雷;唐春荣;李大剑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抗核抗体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SSc)18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3例、类风湿关节炎(RA)28例和健康对照组46例采用欧蒙试剂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ANA.结果 ①75例SLE患者中有70例阳性,阳性率为93.3%,18例SSc患者中有8例阳性,阳性率为44.4%.3例PM/DM患者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333.3%,28例RA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为32.1%.健康对照组只有3例阳性.SLE组与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x2=79.17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c与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x2=13.5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与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x2=3.978,P<0.05结果 有显著性意义.SLE与SSc比较,经x2检验,x2=27.6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与PM/DM比较,经x2检验,x2=4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与RA比较,经x2检验,x2=40.6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A对SL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判断SLE活动的一种新的特异性抗体

    作者:刘光金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分析

    老年人AMI临床表现及发病过程多不典型,是由于老年机体重要器官自然衰退明显,免疫功能低下,心外并发症多,缺乏典型胸痛症状,临床上稍有疏忽,便造成AMI误诊.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对70岁以上老年人AMI 20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红云;梅亦民;周刚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的一般药埋学研究

    目的 观察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对动物的一般药理作用.方法 用抖笼法、爬杆法、游泳耗竭法及麻醉家犬静脉滴注等方法 ,观察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 给小鼠静脉推注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250、500 mg/kg后,小鼠的自发活动明显减少.爬杆试验等级数和游泳耗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小鼠静脉推注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后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500 mg/kg组可缩短戊巴比妥钠入睡时间,250、500 mg/kg组可延长睡眠持续时间.麻醉家犬静脉滴注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后,对血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各波形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呼吸频率和深度也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小鼠的协调运动无明显影响,与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有协同作用,麻醉家犬静脉滴注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潘建新;张克平;高苏祥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社区干预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以自愿的方式选择通州区经委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八里桥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社区内3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干预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通过1年的早期社区干预治疗,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明显提高(P<0.01).结论 早期社区干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白红梅;任亚东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两种不同方法测量血压值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应用两种不同测量血压的方法 ,进行分析对比血压值的差异.方法 2 000例患者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把听诊器胸件分别放置于血压计袖带内和袖带外测量血压并记录.结果 正常血压组:血压平均值袖带外118.7/75 mm Hg,袖带内113.2/71.3 mm Hg,高血压1级组袖带外144.8/84.3 mm Hg,袖带内140.4/82.3 mm Hg,高血压2级组袖带外157.8/95.9 mm Hg,袖带内149.3/92.9 mm Hg,高血压3级组袖带外181.5/110.6 mm Hg,袖带内178.6/114.3 mm Hg.结论 正常血压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袖带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袖带内血压(P<0.01,P<0.05),高血压3级组袖带内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郭新胜;吴贵妆;孙留涛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探讨医院经营管理中护士的新职能

    目的 探索医院经营管理中新的护理职能.方法 通过分析目前医疗卫生核算的现状,探讨护士参与成本核算对医院、科室发展的实际意义,以及参与成本核算过程中对护理工作和护士个人的影响.结果 护士参与成本核算使护理服务更加重视护理需求,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结论 护士的新职能对提高医院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月治;周丹;许瑞宝;林丽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

    造口术(ostomy)一词源于希腊词汇stomato,意思是口.在医学术语中,ostomy是指两个器官间的人工开口[1].近年来,随着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造口患者的数量也在上升.造口可以是临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这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发展、患者的年龄以及总体情况[2].为了找出造口患者普遍突出的围手术期心理问题,特定性、有目的性提供良好的术前信息,我们对30例造口患者进行了初步调查,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付娟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126例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治体会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妊娠期由于孕妇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性激素水平高,阴道分泌物增多,易患尖锐湿疣.本文对我院诊治的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张蓉;虞斌;任渊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对血糖达标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频率对HbA1c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892例糖尿病患者的HbA1c的检测结果 ,依检测次数分为4组:组1,1年以上检测1次HbA1c;组2,1年内检测1次;组3,每半年检测1次;组4,每3个月检测1次.比较各组间HbA1c的水平.结果 组1共542例(60.76%),组2共237例(26.57%),组3共87例(9.75%),组4共26例(2.92%).随着检测频率的增加,4组的HbA1c值也随之降低.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高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作者:张烜;刘亚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胃幽门螺杆菌感染157例报道

    目的 探讨以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对157例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OAC方案,奥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克拉霉素片0.5 g/次,均2次/d口服,疗程7 d.对照组使用OAM方案,奥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甲硝唑片0.4 g/次,均为2次/d口服,疗程7 d.治疗1周后停药,4~8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为治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3.67%,对照组治愈率为85.90%,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AC方案疗效较好,是当前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首选的一线方案.

    作者:郑立敏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常用抗生素与输液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观察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临床常用抗生素配伍后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理化变化,可配伍;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

    作者:李兆君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我院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分析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依据对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虽未对精神药品作出上述定义,其第三条称精神药品是列入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但是精神药品具有依赖性潜力,滥用或不合理使用能产生依赖性是毋庸置疑的,应加强其合法、安全及合理使用.我院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药品临床适应证较多,因此精神药品的使用较常见,为了解我院该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本文对我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何粤红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病历书写常见错误评析

    目的 为了帮助临床医师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方法 笔者将任总检医师工作多年来对终末病案中所发现的病历书写常见错误及容易忽略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发现临床医师书写的住院病历中,问题颇多.结论 临床医师要充分认识到书写病历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诊治疾病的正确思维方法 的过程,也是临床医师的职责和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必须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书写病历、检查病历、分析病历,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医院管理人员了解医院工作状态、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华晨;李惠芝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TE)的关系,提高COPD患者同时患有PTE和DVT的诊断意识.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健康老年人)及COPD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 与DVT和PTE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值为(0.45±0.17)mg/L,>0.5 mg/L者占16%,而实验组>0.5 mg/L者占36.5%,其中并发症PTE、DVT的患者的D-二聚体值明显增高,甚至呈数十倍升高,而无其他疾病的COPD患者>0.5 mg/L者占总数的26.7%,其平均值为(0.50±0.15)mg/L.结论 对所有COPD患者D-二聚体栓测有利于提高DVT和PTE的诊断率.

    作者:吴添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孕三烯酮组38例,服用孕三烯酮2.5 mg,2次/周,连续6个月;米非司酮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0 mg/d,两组均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用药,1次/d,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3年.比较应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0%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米非司酮患者仅有3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10例转氨酶升高.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韦静;贡丽霞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

    围手术期护理是针对患者从入院准备手术到术后康复,将手术前、中、后三期的护理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的一种工作方法 .为了提高治疗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我们转变观念,从而向手术拓展了面向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与病房的整体护理要有连续性,从而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作者:郭向阳;崔双成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口腔门诊入社区的临床护理成效探讨

    我院作为口腔专科医院,因其有着齐全的各科医疗设备器械以及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同时有着规范的医疗护理质量体系,临床医师有着精湛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由此吸引了各地牙疾患者及疑难牙病者,日门诊量较大,患者就诊等待时间长尤为明显,由此我院将其延伸拓展,开设口腔门诊入社区,可缓解聚集一地看病难、看病等候时间久的问题,大大节约患者就诊时间,方便患者,同时也可缓解集中一地所带给医护方面的工作压力.门诊部开设在交通便捷、居民聚集较多的区域,经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较好.现就社区临床护理作如下探讨.

    作者:魏晓娟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前的眼底检查

    目的 观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前近视患者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的检查结果 .方法 分别以直、间接检眼镜对2 315例(4 574眼)和1 358例(2 429眼)行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在扩瞳状态下进行眼底检查,对可疑眼底病灶辅以三面镜确诊.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1998~2000年准分子激光术前以直接检眼镜检查患者共2 315例(4 574眼),发现视网膜脱离2眼,未发现周边服底异常.2001~2002年对1 358例患者(2 429只眼)术前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检查发现各种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和异常.其中包括视网膜非加压发白315眼占13.0%,色素沉着467眼占19.2%,条状变性160眼占6.59%,格子样变性40眼占1.65%,玻璃体视网膜牵引26眼占1.07%,视网膜裂孔49眼占2.02%,亚临床视网膜脱离8眼占0.33%.对严重的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及视网膜浅脱离80眼占3.29%进行眼底激光的治疗,4眼占0.16%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发现近视屈光度越高,眼底发生格子样变性、干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几率较大(P<0.01).结论 准分子激光术前间接检眼镜检查可以发现直接检眼镜不易发现的眼底周边视网膜异常,为及早发现和治疗眼底病变提供良好的方法 和机会.非手术高度近视患者也应进行常规周边眼底检查.

    作者:朱维;孟觉天;王丹梅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浅谈新时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规范;严格病历书写管理;注重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关键环节管理,防范差错与隐患的发生.

    作者:奚玉秀;黄月新;姚纪农 刊期: 2007年第3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