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

郭向阳;崔双成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目的, 护理内容, 护理评价
摘要:围手术期护理是针对患者从入院准备手术到术后康复,将手术前、中、后三期的护理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的一种工作方法 .为了提高治疗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我们转变观念,从而向手术拓展了面向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与病房的整体护理要有连续性,从而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

    围手术期护理是针对患者从入院准备手术到术后康复,将手术前、中、后三期的护理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的一种工作方法 .为了提高治疗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我们转变观念,从而向手术拓展了面向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与病房的整体护理要有连续性,从而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作者:郭向阳;崔双成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目的 研究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 对26例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24个月,评价椎间融合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植骨块均完全融合,融合率100%,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显著.

    作者:武士科;张建平;王向荣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观察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用金纳多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并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娜;魏肖利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浅谈开展整体护理与提高县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的体会

    我院是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的一所综合性县级医院.设病床250张、病区9个,现有护理人员126人.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落实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人性化服务理念,我院近年来逐步、分年度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引进、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动了全院护理工作.现就如何提高县级综合医院整体护理质量谈一点体会.

    作者:任巧卓;卢月梅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4种方案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对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头孢硫脒和头孢硫脒+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4组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方案的成本-效果.结果 4组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头孢硫脒优于其他3组药物.结论 头孢硫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比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和头孢硫脒+阿奇霉素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周丽芳;周沛珮;刘艳兵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对6例肝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通过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术后发热1例,肝区疼痛3例,胸腔积液1例,经及时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结论 腹腔镜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子;周雪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动物疼痛模型,提出对今后疼痛模型发展的认识.在模型建立的方法 上,要创制接近临床实际的中西医证病结合模型;在有关疼痛指标的检测方面,要以观察疼痛模型的行为反应和反射活动为主转向以高科技手段定性、定量为主.

    作者:蔺兴遥;邱德文;许建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原因及防治临床分析

    目的 避免或减少剖宫产切口撕裂.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产妇,从子宫切口撕裂与先露下降程度、胎方位、宫口扩张程度、子宫切口位置、扩大子宫切口方式、胎儿大小及胎位、剖宫产前产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胎头深固时子宫切口撕裂率明显高于高浮及衔接(P<0.01);胎方位以枕后拉撕裂率高,宫口扩张8~10 cm子宫切口撕裂率高.切口距膀胱腹膜反折>3cm切口撕裂率显著增高.子宫切口撕裂与胎儿体重有关,术前产程越长,子宫切口越容易撕裂.结论 子宫切口撕裂与胎先露高低、胎方位、宫口扩张程度、子宫切口位置、扩大子宫切口方式、胎儿大小、剖宫产前产程有关.

    作者:陆琼;林克萍;孙何萍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对血糖达标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频率对HbA1c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892例糖尿病患者的HbA1c的检测结果 ,依检测次数分为4组:组1,1年以上检测1次HbA1c;组2,1年内检测1次;组3,每半年检测1次;组4,每3个月检测1次.比较各组间HbA1c的水平.结果 组1共542例(60.76%),组2共237例(26.57%),组3共87例(9.75%),组4共26例(2.92%).随着检测频率的增加,4组的HbA1c值也随之降低.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频率高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作者:张烜;刘亚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手术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 探讨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方法 和如何提高其手术应激耐受能力.方法 对5例因并发其他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保护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纠正低蛋白血症、无创伤性缝线缝合、吻合口针眼涂抹医用胶及包绕止血纱布等围手术期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无肾上腺功能不全和吻合口瘘发生,但术后并发腹壁切口感染、肺内感染及死亡各1例.结论 对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围手术期保护性应用激素和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和提高手术应激耐受能力.

    作者:梁毕科;肖旭波;韩少良;郑晓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检测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D-二聚体(DD)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VIDAS DD测定法对可疑静脉血栓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1年随访,了解是否有肺栓塞症状.结果 共有104例患者参加检测,32例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值<494 ng/ml,72例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检测值>494 ng/ml,其中16例患者经肺通气、灌注扫描V/Q证实为肺栓塞,VIDAS DD法的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 VIDAS DD法可作为诊断栓塞的首选筛选方法 .

    作者:梅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长春汽车产业园区已婚妇女常见妇科疾病调查

    目的 了解汽车产业园区已婚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4 577例已婚女性进行常规妇科查体、妇科超声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以育龄期妇女为高发人群,主要以宫颈炎、子宫肌瘤、附件炎为主要疾病,检出率依次为31.77%、4.76%、4.1%.结论 定期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普治工作,是各种妇科疾病及时发现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丁金环;于敏;路桂梅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白大衣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近年来,研究白大衣高血压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产生机制、对靶器官的损害等作一综述.

    作者:冯小智;车晓宁;毕四锐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我院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分析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依据对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虽未对精神药品作出上述定义,其第三条称精神药品是列入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但是精神药品具有依赖性潜力,滥用或不合理使用能产生依赖性是毋庸置疑的,应加强其合法、安全及合理使用.我院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药品临床适应证较多,因此精神药品的使用较常见,为了解我院该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本文对我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何粤红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医院质量管理的提高在于持续改进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和永恒的目标,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是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广大患者信赖的根本,而持续改进则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质量管理的精髓.

    作者:马金风;李月春;史永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4 320例出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院内感染率.结果 本组共26例存在院内感染,其中120例使用超声雾化器有1例发生感染,28例心包穿刺留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30例中心静脉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20例患者使用了呼吸机,2例出现感染加重,其余21例为呼吸道感染.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积极采取相关对策,对降低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发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麻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4~8月份麻疹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各类并发症的监护,并作好高热、皮疹、口腔和眼睛的护理,经治疗和护理,患者全部治愈.

    作者:游巧芳;包章丽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简论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的创新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继院校教育之后,以传授、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适应各专业卫技人员的实际需求,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的一种终身教育.但对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卫技人员,其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是既要掌握现代的医学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不断发扬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因此,其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应有别于西医的从业人员,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管理,从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教育的内容、手段和观念等方面,与时俱进,全面创新,才能通过富涵中医特色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精湛医术、人文素质为一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医药工作者的目标.

    作者:费忠东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分析

    老年人AMI临床表现及发病过程多不典型,是由于老年机体重要器官自然衰退明显,免疫功能低下,心外并发症多,缺乏典型胸痛症状,临床上稍有疏忽,便造成AMI误诊.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对70岁以上老年人AMI 20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红云;梅亦民;周刚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64排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64层MSCT诊断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48例临床高度可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结束后对原始图像进行20-90期相重建,间隔10%,筛选出佳图像用于后处理.在工作站上完成MPR、MIP、VR-TREE等多种成像方式显示冠脉.每条血管都从多个方位进行分析,特别是开口和分叉部位.选取狭窄程度重的角度进行测量,狭窄大于50%的病灶为有临床意义病灶,检查结果 与同期导管法冠脉造影对照.结果 在48例600段血管中(不包含严重钙化血管24段),CAG显示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狭窄段93处(狭窄>50%).CTA正确诊断84处,漏诊9处(其中右冠中、远段5处,回旋支远段1处,局部有严重运动伪影,前降支分叉部1处,远端1处,对角支开口1处),假阳性8处(4处位于右冠、回旋支和前降支远端,局部血管显影密度低,4处位于右冠远段和前降支中段,搏动伪影).在严重钙化的24段血管中CAG发现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狭窄6处.CTA正确诊断5处,漏诊1处,假阳性6处.64层MSCT诊断无严重钙化血管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98.6%、91.3%和98.5%.诊断严重钙化血管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5%、45.5%和75%.结论 64层MSCT对无严重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50%)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严重钙化影响大,可高估狭窄程度.

    作者:祁俊华;于淑靖;李忠信;马国军;赵炳朕 刊期: 2007年第3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