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才
2017年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来自22个国家的39名护士荣获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西安交大二附院护理部主任杨惠云获此殊荣,成为陕西省获该奖章的第一人.
作者: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面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方法:优化预约诊疗平台,推行分时段预约;改建排队叫号系统,新增复诊预约;创建患者服务中心,提供精细化服务模式;利用新媒体、微平台,提供多种支付模式.结果: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患者可以多渠道预约挂号并精确到分钟,同时多途径接收就诊提醒信息,自由选择适合的支付平台完成缴费.结论:系列流程优化举措改善了门诊就医环境,缓解了患者看病难,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减少了医患矛盾.
作者:肖辉;李汉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建立基于PACS-HIS系统的影像教学及评估数据库,探索提高医学实习生及规培医师影像诊断能力的方法.方法:基于PACS-HIS系统,收集临床确诊病例的典型完整影像学资料(X线,CT,MRI)建立数据库,从数据库随机抽取病例用于教学、考察.结果:利用基于PACS-HIS系统的影像教学及评估数据库可高效实施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结论:建立基于PACS-HIS系统的影像教学数据库,在解决传统多媒体教学弊端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为现代医学培养高素质影像人才,满足临床工作和科研需要.
作者:王艳芳;廖美焱;朱冬勇;陈杰;张寒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DA与移动护士站联用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实验组为PDA与移动护士站联合应用,对照组为单纯应用PDA.结果:通过比较联合应用移动护士站前后,护士医嘱执行时间、患者入院评估时间、护士医嘱执行正确率、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联合移动护士站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保障护理安全、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作者:李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使用基于支付宝平台下的体检预约功能,将部分查体者由现场预约转移到网络预约,释放现场压力,同时达到缩短查体者排队时间,在线管理个人体检报告的目的.方法:以支付宝公众号为支撑,以健康查体者为对象,实施内容包含在线查看套餐、预约套餐、在线支付、检后查看个人报告的移动体检预约系统.结果:体检预约效率提高,体检报告云管理,查体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使用基于支付宝平台下的体检预约系统,将部分现场预约转化为网上预约,解决了查体机构面临的排队拥堵,打印报告繁琐,实现了个人查体报告云管理.
作者:李鹏;陈军伟;辛海燕;徐浩;丁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作为病案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知情同意书的电子化是实现病案无纸化归档的重难点问题.在分析了医院知情同意书签署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电子认证服务,采用数字签名、可信时间戳、原笔迹签署及多媒体证据链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可信PDF归档文档,实现了患者知情同意书移动签署及闭环管理.
作者:王晓盈;姜国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评价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容积CT对TIA患者进行CTP联合CTA成像,根据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程度进行分组,并观察不同组的侧枝循环情况,此外,利用镜像技术测量TIA患者患侧和健侧对应脑组织的灌注参数的具体值.结果:54例TIA患者中,轻中度狭窄组有36例,重度狭窄或闭塞组18例,两组的韦利斯氏(willis)环后循环开放率分别为36.11%和88.89%,轻中度组明显低于重度或闭塞组(x2=13.44,P=0.000),且轻中度组的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明显低于重度或闭塞组,差异显著(x2=8.77,P=0.003).54例TIA患者中,与健侧MCA责任区相比,患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均显著降低(P=0.042,0.000),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延迟时间(delay time,DLY)均显著升高(P=0.000,0.013,0.000).结论:脑CTP联合CTA技术可更清晰地了解到TIA患者脑组织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能够更加直观把握脑侧枝循环开放状态,为TIA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沙菲菲;王保奇;张利;杨洋;魏田华;李树彬;马娇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医技检查预约的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病人满意度、运营管理、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方法:统一医技检查资源,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构建全院智能预约系统.结果:预约系统智能化解决了原先预约中设备管理、时间安排、检查准备、系统对接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医院病人满意度、整体运营管理效率、医疗质量和安全性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建设智能化信息系统是改进医疗服务及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柏志安;朱振华;徐彦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构建存储海量数据、承载并行交互计算的、快速实现大数据应用分析需求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方法:采用Hadoop框架结构,使用Spark计算框架,SDB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构建.结果:使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出健康档案大数据平台.结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健康档案平台,建立新的技术方案与思路.
作者:曾航齐;黄桂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使用意愿,分析影响其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为社区智能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市8所社区的5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量表条目均分为(3.43±0.41)分,得分高的条目是使用意向,得分条目低为技术问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医保类型、手机健康管理App的使用频率是影响社区居民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使用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系统使用意愿受年龄、医保类型等多因素影响.医疗机构、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在针对社区居民自身意愿及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本身特点,结合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居民使用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意愿.
作者:李潇;张艳;凌慧;马玉洁;韩二环;雷敏;何兰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血管的形态与功能的病理性改变是多种疾病的诱因,同时在特定的病理状态下,血管也会发生特定的改变.由于血管与疾病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血管的定量分析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早期预测和临床诊断.二维血管定量分析常常会受到结构重叠的影响,因此三维血管定量分析结果更加准确.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血管定量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此,系统总结了血管图像获取到三维血管结构生成相关技术,并按照三维血管节段、血管分支与血管网络三个层次整理相关定量表征指标,为影像组学中血管结构的特征提取提供基础.
作者:郏科人;吴英成;裘茗烟;万薛娇;王磊;魏雪怡;施李丽;蒋葵;吴辉群;董建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平台为儿科护士提供在职培训,并评价培训效果.方法: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在微信平台上设计了移动课堂、交流园地及质量控制3个模块.按照培训计划,教学老师在移动课堂板块定期推送护理制度、知识与技能相关文字、图片及视频,并在微信群中进行难点解答及重点讲解,鼓励群内所有护士与教学老师及其他护士交流互动.值班人员在交流园地定时推送护理新技术、新理念,展示培训工作亮点,收集意见建议.护士长带领培训考核小组人员进行培训质量控制并将结果公示于质量控制板块.结果:实施微信护士在职培训后,本科室培训质量明显提高,N1-N4级护士对培训工作满意度由55.81%上升至95.35%,护理三基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由77.90%上升至94.18%,护理操作并发症发病率由5.24%下降至0.06%,护士核心能力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培训,是提高护士在职培训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体现了科技与护理管理的有效结合.
作者:张晓侠;王英;刘晓梅;刘时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结合3D打印模型方法辅助治疗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术前将患者骨盆区域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格式数据传入计算机中,应用mimics软件对骶骨数据进行分割、三维重建.再将骶骨数据转化为STL格式并传输到3D打印机中,打印骶骨实体模型.术前基于mimics软件中虚拟骶骨三维模型与3D打印实体模型明确骨折类型及骶神经损伤原因并模拟手术.术中以实体模型为参照进行骶后路骶板切除骶神经减压术.结果:术中所见骨折形态与骨块位置与术前三维重建、3D打印模型一致.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左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结合3D打印模型方法辅助治疗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可以使术者明确骨折类型与神经损伤部位,从而减少手术时间,达到佳的手术效果.
作者:刘瑞;董乐乐;郭鹏年;左强;王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性护理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开展患者术后院外康复护理,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命质量、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34.7%(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国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为了解决科研人员手工统计睡眠节律数据繁琐、重复等问题,开发了一套结合多种睡眠评量表的睡眠节律数据统计与利用系统.该系统以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结构模式,包含五种不同的睡眠评量量表,设置多级查询条件,实现七类功能模块的开发,统计结果以不同的图形界面和表格显示.实际应用于解放军总医院和海军总医院临床科室,该系统实现了睡眠数据的多种量表、多级条件、多个层次的查询统计和二次利用,成为睡眠节律研究有效的统计途径.
作者:王少伟;杨红玉;刘敏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设计一种远程医学影像系统,为了方便社区医院与区域医疗中心的互联,解决社区居民看病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和诊疗条件的问题,让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体检、门诊、住院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从而提高大众的医疗保障的水平.方法:采用佳能便携式平板探测器,结合信息平台建设,在社区医院,对病人日常检查进行个性化医疗服务,提供相关检查的数据结果.结果:通过安装和使用该远程医学影像系统,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提高,对于儿童、孕妇、行动不便、不适合受一般辐射的患者,可以就近进行检查,实现了社区医院就诊率的大幅度上升,从原来的50%提升到87%.结论:患者的健康管理层次明显提高,就诊和随访满意度大大提高,体检后的患者来院复诊率增加.实现了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分级诊疗目的,保障了人民看病就诊的需求,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作者:朱家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设计建设适合医院的急诊专业系统,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升急诊工作效率及救治与管理水平.方法:分析急诊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结合国内外急诊专业系统建设情况,设计适合医院的急诊专业系统.结果:设计并实现了急诊专业信息系统,包括急诊分诊预检系统、急诊医生工作站、急诊留观系统.结论:智能化的分诊预检系统,高度集成的急诊医生工作站以及完整的患者数据流大大提升了急诊科工作效率,更加规范了急诊业务流程,为数据挖掘也积累了数据.
作者:袁方剑;张贝贝;肖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自动发药设备在门诊药房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自动发药设备的整体功能设计、发药流程、应用效果进行介绍.结果:使用自动发药设备进行门诊发药能够提高门诊发药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门诊药学服务水平.结论:使用自动发药设备进行门诊发药是药房自动化、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现代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
作者:任柯杭;陈加强;黄璇璇;林亚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医保体系都采用总额预付制的费用支付方式,而这种方式会因医保种类繁多,数据庞大,政策变更频繁等因素给医保控费带来困难.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自主设计了一款医保费用监控平台软件,采取事前事中监测,在院病人医保费用干预,科室、临床医生、特殊病种医保费用实时监控等策略,多维度协助医保控费管理.从平台实施前后近三年,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指标来看,医保费用的上涨趋势得到了一定控制,次均费用增长速度下降,医保控费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覃森荣;周民伟;李小华;刘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便携式家庭医疗设备应用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从便携式家庭医疗设备发展状况、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便携式家庭医疗设备成为医疗设备的一大发展趋势,在病情监控、疾病诊断、辅助治疗等方面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功能.结论:便携式家庭医疗设备成为医疗硬件的发展趋势,将有效解决当前城乡医疗资源和诊疗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作者:陈素琼;向天雨;王惠来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