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

刘丽群

关键词:儿童, 睡眠障碍, 多导睡眠监测, 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在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睡眠障碍患儿80例,分析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将患儿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0例。综合性护理组分别在多导监测前、中和后行密切观察和个体化护理;常规组在多导睡眠监测行密切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的优缺点。结果多导睡眠监测成功共73例,占91.3%(73/80)。多导睡眠监测反映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为睡眠呼吸障碍,占75.3%。综合护理组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呼吸障碍是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应在多导睡眠监测前、中和后行个体化的综合护理。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试管婴儿双胎的母儿围生期情况

    目的:探讨试管妊娠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母儿一般临床特征及试管妊娠双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某医院分娩的172对试管妊娠双胎(试管妊娠组)和476对自然妊娠双胎(自然妊娠组)。比较两组母亲生育时年龄、妊娠时间、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及两组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试管妊娠组母亲生育时平均年龄高于自然妊娠组,平均妊娠时间低于自然妊娠组,母亲为高龄产妇、剖宫产、先兆流产史、胎盘前置、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妊娠组新生儿双胎体质量差异率≥25%的比率(7.0%)高于自然妊娠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加强试管双胎妊娠孕妇的产前检查和胎儿的监护,预防妊娠并发症,防止母婴不良结局。

    作者:张丽;董彦会;马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无效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失败的原因。方法分析本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总结失败原因及对策。结果两组 DIC、休克、剖宫产、阴道产、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血供存在特殊解剖学特点是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可能失败的原因。

    作者:毛邱娴;林岱华;李力衡;周敬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及死亡率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兰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围产儿的资料。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法(EAPC)评价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全市和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有上升趋势,其 EAPC 值分别为11.9%、14.1%;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EAPC 值为-15.9%。结论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作者:魏倩;梁芳;黄奎奎;杨言军;李芝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96例孕妇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带菌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 B 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 GBS 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 PCR 核酸检测法对196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 GBS 检测,比较孕30~34周(实验组 A)与孕35~37周(实验组 B)带菌情况及妊娠结局。两次检测均阳性的16例为实验组 C,其余不限孕周 GBS 筛查两次均阴性的孕妇15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孕30~34周 GBS 阳性检出率为14.8%,孕35~37周 GBS 阳性检出率为12.8%,实验组 C 的概率8.2%;实验组 C 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50.0%、37.5%和37.5%,对照组分别为24.1%、12.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孕30~34周、孕35~37周与对照组相比,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持续 GBS 带菌明显增加了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对妊娠晚期孕妇常规行 GBS 筛检,并注意防治持续的GBS 带菌状态。

    作者:赵江红;余艳萍;谭琴;梁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热烈庆祝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与分子遗传分会成立

    2015年11月26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妇幼保健发展论坛》上宣布成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与分子遗传分会。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卫生部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主编任爱国教授被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与分子遗传分会作为一个平台,将综合和协调各科室和各学科的力量,开展跨学科协作,培训技术人员,推广适宜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我国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者,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行全胚冷冻预防 OHSS 的研究新进展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目前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地预防 OHSS 的发生以提高助孕安全性及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一直是生殖医学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目前研究认为选择性全胚冷冻是预防 OHSS 的一项有效的举措,本文通过探索 OHSS 风险患者行选择性全胚冷冻的参考指标、全胚冷冻的时机、临床结局、安全性及其利弊等方面,以期得出选择性全胚冷冻的临床策略,为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效率及安全性提供依据。

    作者:黄映琴;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Eph 蛋白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Eph 蛋白是酪氨酸激酶受体中大的受体家族,能够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移的发生等方式,影响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和侵袭转移。国内外研究发现,在卵巢癌组织中存在多种 Eph 蛋白的表达异常。随着进一步研究,将 Eph 蛋白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目标,改变肿瘤中 Eph 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林琳;张广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母胎医学会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对游离胎儿 DNA 筛查非整倍体的建议

    近,国际母胎医学会遗传学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n Genetics,Society for Maternal Fetal Medicine)针对利用游离胎儿 DNA 筛查非整倍体(cell -free DNA screening for fetal aneuploidy)提出了如下建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产妇24例,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17例非活动期产妇获得新生儿16例,分娩方式自娩4例,产钳1例,剖腹产11例,孕产妇死亡1例;7例活动期产妇获得新生儿2例,均为剖腹产,中期引产5例。结论对 SLE 患者行合理宣教,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加强母婴监护,合理用药,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张俊荣;王少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殖中心中专护生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护生的带教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在生殖中心开展规范化培训和带教,培训内容为生殖基础知识、临床实践以及专科护理能力,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结果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高达95%以上,经过系统带教后,护生对于生殖中心有较为系统的了解,丰富了专科理论知识,增强了护理操作技能及生殖专科护理能力。结论在生殖中心开展系统化的护理临床带教,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生的专科护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操作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生对整体带教的满意度,对护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延锦;蔡立柏;董悦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β-catenin 和 GSK-3β在红藻氨酸点燃动物模型颞叶癫痫形成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经典的 Wnt/β-catenin 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βmRNA 在红藻氨酸(KA)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中的时间变化过程及丙戊酸钠(VPA)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生后30天的雄性 SD 大鼠,经皮下注射 KA 制成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后,应用 Real-time PCR 技术检测 KA 后不同时期大鼠海马组织中 Wnt 信号通路分子β-catenin 和 GSK-3βmRNA 的表达,并观察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KA 致痫后在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KA 组急性期β-catenin mRNA 的表达(0.76±0.06)较对照组(1.00±0.0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癫痫形成初期的表达(1.00±0.07)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期的表达(1.33±0.2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 组动物海马组织急性期 GSK-3βmRNA 的表达(0.72±0.12)较对照组(1.00±0.00)显著下降,癫痫形成初期(0.41±0.12)较对照组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期(0.82±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藻氨酸+丙戊酸钠组大鼠海马组织 GSK-3β和β-catenin mRNA 的表达,在颞叶癫痫形成的不同阶段与对照组比较,与 KA 组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nt5a 可能通过经典的 Wnt 信号通路调控 KA 点燃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参与颞叶癫痫的产生。丙戊酸钠的抗痫作用机制与大鼠海马β-catenin、GSK-3β信号分子无关。

    作者:高莹;刘怡瞞;徐向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 IVF 治疗的新鲜周期患者,分为非手术组、手术组、输卵管因素不孕组。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基础卵巢内分泌状态、Gn 天数及用量、获卵数、MII 卵数、受精数、2PN、hCG 日激素、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手术组月经第3天基础激素 FSH 水平明显高于输卵管组和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与输卵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 Gn 天数、Gn 用量、hCG 日激素、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及手术组的获卵数、MII 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低于输卵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组婴儿安全出生比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组临床妊娠比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单侧巧克力囊肿患者54例,非巧克力囊肿侧的平均获卵数(4.1±2.8),明显高于巧克力囊肿侧(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单侧巧克力囊肿剥除手术患者28例,非手术侧的平均获卵数(5.1±4.0),明显高于手术侧(3.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本身影响 IVF 过程和结局。手术剥除囊肿不能改善 IVF 的治疗结局。

    作者:张佳楠;李萌;汤小晗;邓锁;卢美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儿期卵圆孔、卵圆瓣异常的超声表现及预后

    目的:探讨胎儿期卵圆孔、卵圆瓣异常的超声表现及预后分析。方法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卵圆孔偏大、偏小、近闭合、闭合,卵圆瓣冗长、膨出瘤时,测量卵圆孔内径,观察卵圆瓣形态及活动幅度,卵圆瓣呈弧形膨出时,测量其顶点至卵圆孔内径的距离;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圆孔处血流方向,血流频谱形态及流速;所有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12个月。结果产前超声发现卵圆孔、卵圆瓣异常共25例;1例急诊剖宫产分娩,2例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分娩;生后随访发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卵圆孔、卵圆瓣异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超声随访观察其孕期变化及生后情况,对产前分娩方式时机的选择及临床预后的咨询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丽娜;吴青青;姚苓;马玉庆;王莉;张铁娟;韩吉晶;孙丽娟;李晓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COS卵巢血流灌注特点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是引起生育期女性生育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PCOS患者卵巢血流灌注较正常卵巢丰富。卵巢的血流状况在卵泡的正常发育、排卵及卵巢激素的分泌上起着关键作用,卵巢血流灌注的异常可能导致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主要对PCOS患者的卵巢血流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梅梅;丁慧;尹晓静;王珊;李肖肖;于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1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情况的分析

    目的:了解1型糖尿病儿童低血糖的发生率、诱因、发生时间及低血糖表现。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共14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42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20例,每日2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常规治疗组)86例。请患儿及其家长坚持一日测血糖8次,共同观察、记录3个月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分析所测可能的原因、发生时间及低血糖表现。比较3组不同检查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148例患儿共完成血糖监测106209例次,漏测351例次,漏测率0.3%。共发生低血糖625例次,其中无症状低血糖255例次,症状性低血糖370例次,严重低血糖27例次。平均低血糖发生1.41次/(人·月),重度低血糖0.73次/(人·年)。常见临床表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乏力(11.2%)、饥饿感(10.9%)、震颤(7.5%)、恶心(6.1%)及困倦(5.4%)。3组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晚餐前、凌晨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泵组早餐后2小时和凌晨、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午餐前、常规治疗组晚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其他组高。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和胰岛素泵组午餐后2小时的低血糖的发生率高,常规治疗组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高,高于同组其他时间。常见的低血糖发生原因前3位为运动量相对增加(35.1%)、糖尿病饮食食谱发生变化(29.9%)、由心理因素导致进餐少(18.2%)。结论低血糖在1型糖尿病儿童中常见。低血糖的表现以乏力、饥饿感、震颤常见。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多为午餐后及晚餐前。

    作者:刘建丽;厉红;王兰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高校女教工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北京高校不同年龄女教工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整群抽取3436名进行健康体检的35~70岁女教工,进行人体体质测量、各项生化指标检测,以调查问卷形式采集一般信息。结果女教工整体 MS 的患病率为19.9%。随着年龄的增长,MS 的患病率逐渐升高,45岁后 MS 的患病率为28.8%,较45岁前9.0%明显增高。45岁后腰围、血清葡萄糖、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45岁前水平。结论高校女教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整体较社会人群低,但45岁后 MS 患病率显著增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应加强宣传教育,及早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减少 MS 的患病率。

    作者:赵冰;张文静;蒋风萍;崔惠景;屈飞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太原市某医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动态变化

    目的:分析本院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动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4206例(阴道分娩2342例,剖宫产1864例)分析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2010—2014年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平均剖宫产率仍为44.3%。2010—2014年,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13.5%上升至26.6%;瘢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12.9%上升至17.7%;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29.2%下降到18.3%,以难产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29.8%下降到22.4%;而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及其他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无明显变化。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等导致的不必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刘银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在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睡眠障碍患儿80例,分析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将患儿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0例。综合性护理组分别在多导监测前、中和后行密切观察和个体化护理;常规组在多导睡眠监测行密切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的优缺点。结果多导睡眠监测成功共73例,占91.3%(73/80)。多导睡眠监测反映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为睡眠呼吸障碍,占75.3%。综合护理组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呼吸障碍是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应在多导睡眠监测前、中和后行个体化的综合护理。

    作者:刘丽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目的:系统地评价 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hochrane、Medline、CNKI、VIP 和 WanFang Data 数据库,搜集关于 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病例组991例,对照组913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增加患复发性流产的风险相关(Pro/Pro 与 Arg/Pro +Arg/Arg 的OR =2.22,95% CI 为1.27~3.89;Pro/Pro 与 Arg/Arg 的 OR =2.23,95% CI 为1.05~4.73;Pro/Pro 与 Arg/Pro 的OR =1.89,95% CI 为1.36~2.64)。结论 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发病风险增高相关。

    作者:杨艳;夏天;张靖靖;马瑞红;王宝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致肾缩小1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累及泌尿系统很少见,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1]。可发生于尿路的任何部位,其中常累及膀胱和输尿管,较少累及肾[2]。尿路 EMT 起病隐匿,术前较难确诊。本院2013年诊治1例累及左侧输尿管的EMT 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王昊珏;陆显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育生优育;中国优生优育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