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满;唐侨飞;李艳琼;王锦华
目的 探讨喂养行为与婴幼儿身长和体重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出生并健康体检的120例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食物制备、喂养人行为、婴幼儿行为、喂养环境、环境卫生与婴幼儿身长和体重的相关性. 结果 喂养困难情况普遍,包括强迫喂养、喂食过程中家长需不停鼓励,占50%以上;76.7%的婴幼儿与大人食物分开制备,66.7%的婴幼儿食物符合生长阶段.食物制备、喂养人行为、婴幼儿行为、喂养环境、环境卫生5项喂养行为评分分别为(9.84±3.65)、(12.57 +4.22)、(4.28±2.54)、(24.65±9.85)、(10.02±2.58)与婴幼儿身长(r=0.14、0.39、0.48、0.64、0.34)和体重(r=0.14、0.08、0.42、0.76、0.21)相关.结论 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的体格生长相关.正确的喂养行为对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方拴锋;朱晓华;任灵敏;陈静静;叶蓓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分娩的单胎足月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2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托肛法保护会阴接生,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完整率及会阴裂伤程度. 结果 干预组会阴完整率和会阴I度裂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Ⅱ度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Ⅲ-Ⅳ度会阴撕裂,两组产妇会阴完整率、Ⅰ度和Ⅱ度会阴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提高初产妇会阴完整率,减轻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降低初产妇会阴切开的发生风险.
作者:周小玲;白晴;严雅洁;乔青青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对人工流产后妇女避孕行为的影响,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减少流产后并发症、降低再次意外妊娠发生风险. 方法 分析比较PAC组和对照组各163例患者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 PAC组患者流产后出血时间[(4.5±2.3)天]比对照组[(5.5±2.1)天]少,一个月内月经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月经血量多于平时的人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术后第3、6、12个月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发生率依次为18.6%,22.8%和28.6%,呈上升趋势,且均高于PAC组同期的8.8%,3.9%和9.5%;第12个月内PAC组再次意外妊娠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妇女在避孕方式选择上相对固定,在术后第3、6、12个月采取避孕套避孕的妇女均超过80%,而PAC组在术后第3、6、12个月避孕方式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变化,采取避孕套、宫内节育器(IUD)/曼月乐方式避孕的妇女则分别由32.2%和13.7%上升至45.2%和39.5%,采取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避孕的则由54.1%下降至15.3%. 结论 PAC能有效促进流产后妇女采取避孕措施,改变避孕方式,减少流产后并发症和再次意外妊娠的发生风险.
作者:阮丽萍;王治洁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不孕患者2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6月-2013年8月期间,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五组,每组各40例,分别接受自然周期排卵(NC组)、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CC组)、来曲唑促排卵(LE组)、枸橼酸氯米芬联合注射用尿促性腺素促排卵(CC+ HMG组)及来曲唑联合注射用尿促性腺素促排卵(LE+ HMG组),记录五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NC组、CC组、LE组、CC+ HMG组及LE+ HMG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5.00%、12.50%、15.00%、20.00%、22.50%,四组促排卵治疗患者的妊娠率均高于自然周期组,CC+ HMG组患者及LE+ HMG组患者的妊娠率与NC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促排卵可有效提高夫精人工受精患者的妊娠率,采用枸橼酸氯米芬或者来曲唑联合注射用尿促性腺素促排卵治疗的患者妊娠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婷;黄伟媚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产科先兆早产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在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先兆早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盐酸利托君治疗,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经盐酸利托君联合精心护理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3.3%,患者临床孕周得到延长,提升新生儿质量,发挥积极影响;对照组有效率为60.0%,研究组比较对照组存在优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临床治疗产科先兆早产中,应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提升临床疗效,延长孕周,提升新生儿质量,发挥积极治疗疗效.
作者:沈木桂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MTX)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组(62例)和B组(62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MTX单次肌注,50 mg/m2,监测β-hCG,若给药后4~7d下降低于15%,则重复给药一次;B组患者进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 50 mg.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0.32%,B组患者成功率为95.3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包块直径都有显著减小,血β-hCG显著下降,但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住院时间较A组患者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19%,B组为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治疗输卵管妊娠,血β-hCG转阴时间短,妊娠包块缩小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桂英;路玲;沙青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孕产期保健宣教对产褥期妇女饮食及行为的影响. 方法 以80例产褥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均接受相同的常规保健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孕产期保健宣教,于保健宣教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对比两组产妇在保健宣教前后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产褥期饮食行为习惯.结果 保健宣教后,干预组营养保健知识得分[(13.5±2.0)分]显著高于宣教前[(8.4±1.2)分],并且高于对照组宣教后营养保健知识得分[(9.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产妇使用钙剂、复合维生素、鱼肝油等营养补充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产褥期进行洗澡、洗头、刷牙、室外活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孕产期保健宣教可提高产妇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水平,可促使产褥期妇女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
作者:赵芳仍;宋千钧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后优质护理的效果. 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宫颈糜烂84例,分成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2例.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效果. 结果 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5.2%,并发症发生率7.1%,优于常规护理组(88.1%和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后应采用优质护理,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
作者:王茜;谢芳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对腹壁及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时间、发病情况及发病趋势进行研究,并探讨高频彩超对会阴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方法 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34例行剖宫产手术,16例采用会阴侧切手术.患者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0.5±1.3)岁;发病时间8~60个月,平均(22.5±8.9)月;肿物大小1.1 ~4.5 cm,平均(2.5±0.9) cm.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声像图及脉冲频谱表现. 结果 2007-2011年腹壁及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与剖宫产率升高具有直接关系.不同时段的年龄、产后哺乳时间、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发病潜伏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显示会阴瘢痕处皮下内探及形态不规则混合回声团块,无包膜,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包块周围可见条索状血流信号,内部可见点状、条状或分支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以动脉频谱为主,动脉频谱呈低速高阻型.提示高频彩超对会阴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显示率高,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结论 腹壁及会阴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剖宫产率的增高相关.高频彩超对会阴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越;韩淑杰;孙娜;王贺;渠晶;黄琪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理的活检诊断方法和术中标本取材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99例CIN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直接取材活检(29例)、阴道镜下活检(60例)、LEEP诊断性锥切术(4例)及术中常规取材法(81例)与“12”点取材法(18例)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情况. 结果 25~<30岁、30~ <40岁、40~ <50岁、50~ <60岁、60~68岁分别为4.0%(4/99)、46.5% (46/99)、40.4% (40/99)、7.1% (7/99)和2.0% (2/99).2010-2011年、2011-2012年、2012-2013年、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构成比分别为4.0%(4/99)、5.1% (5/99)、10.0% (10/99)、22.2% (22/99)和58.6%(58/99),逐年增多趋势.直接取材活检、阴道镜下活检和诊断性LLEP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2.9% (29/35)、96.7% (58/60)和100%(4/4),直接取材活检的确诊率低于阴道镜下活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例常规取材法和“12”点取材法诊断符合率为92.6% (75/81)和88.9% (16/18),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LEEP诊断性锥切活检比直接取材活检的诊断符合率高;“12”点取材法与常规取材法诊断符合率无差异.
作者:夏红慧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无痛宫腔镜用于取出绝经后宫内节育器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306例用无痛宫腔镜行宫内节育器取出的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6例一次取成功率98.4%;3例因发现肌层假道形成,行二次镜下取出成功;2例宫腔镜下未见IUD,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于腹腔镜下成功取出. 结论 无痛宫腔镜有助于了解节育器的情况,降低术中疼痛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取环方法.
作者:魏莉从;贾华;王进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子宫肌瘤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热消融治疗系统进行一次性子宫肌瘤消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瘤体体积、UFS-QOL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瘤体体积、UF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QO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肌瘤体积消融率为(66.4±24.6)%,消融体积达70%以上占66.7%.治疗后3个月、6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8.5±20.4)%、(42.7±24.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能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可单独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作者:杨亚冰;张月兰;张华;田丰;贾梅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研究青少年睾丸扭转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病起至首次就诊时间不同的治疗结局. 结果 发病起至首次就诊时间在6h以内8例,手法复位均成功;6~12 h 13例,行手术治疗,睾丸均得以保存;12 ~24 h 18例,行手术治疗,13例睾丸得以保存,5例行睾丸附睾切除术;1~10d6例,行手术治疗,仅有2例睾丸得以保存,余4例均行睾丸附睾切除术.结论 睾丸扭转会导致睾丸缺血坏死,睾丸扭转持续时间越长,扭转程度越大,缺血坏死的概率越高.临床中对怀疑为睾丸扭转的患者行明确的早期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睾丸扭转的理想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睾丸扭转的持续时间就越短,能大限度地提高睾丸的挽救率.
作者:姚云龙;姜云横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通过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进一步阐述ERα、ERβ与分娩发动之间的关系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分娩发动的影响. 方法 将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他莫昔芬(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生理盐水、他莫昔芬(0.02%、0.2%、2%,1ml/d)于小鼠受孕第16天开始灌胃.观察灌药后三组小鼠妊娠维持的时间及产程的时间.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子宫肌层及胎盘组织中ERα与ERβ的表达情况. 结果 高剂量组小鼠灌胃后妊娠维持的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程无差异.在子宫肌层中,高剂量组ERα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ERβ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剂量越高,ERβ表达率越低.在胎盘组织中,高剂量组ERα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低、中剂量组,而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ERβ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剂量越高,ERβ表达率越低. 结论 他莫昔芬可以引起小鼠子宫肌层及胎盘组织中ERα表达增加,ERβ表达减少,使小鼠提前分娩,但不影响产程.因此,雌激素ERα表达增加、ERβ表达减少,可能是分娩始动因素之一.
作者:周济芳;张曙萱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P16、P63、PAX-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增生期子宫内膜5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65例,子宫浆液性腺癌29例分别进行染色,并检测结果. 结果 P16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中,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很少表达.P16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9%、95.4%和96.6%,增生期子宫内膜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即子宫内膜癌中几乎不表达,主要表达于增生期子宫内膜.P63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癌三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2%、4.6%和3.4%,增生期子宫内膜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x-2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中,增生期子宫内膜几乎不表达.PAX-2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癌三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96.9%和89.7%,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16和PAX-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P63对子宫内膜癌不敏感,需后续试验进一步量化分析前两种抗体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
作者:王冬;崔俊琪;马爱国;陈慰;徐祖德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并对比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诊断妊娠期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本院检查的中晚期孕妇62 964例,其中24 296例孕妇进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38 668例孕妇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结果. 结果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15.8%,畸形个数检出率为95%;常规产科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9.8%,畸形个数检出率为57.4%.系统超声检查畸形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系统超声检查检出2 630例染色体异常征象,显著高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64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系统超声检查检出心脏畸形1 032例,显著高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检出数(38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晚孕期进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畸形检出率高,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籍雪晶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本院产科病房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资料,分析其病因、分娩方式及治疗方法. 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33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 结论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应合理评估分娩风险,根据血小板计数及合并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麻醉方式,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陈颖;王立媛;杨帅;张冬焱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反复流产患者血清中的性激素水平及相关抗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反复流产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本院健康体检的女性30例(对照组),应用ELISA免疫法检测两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雌二醇(E2)、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b)和抗卵巢抗体(AoAb)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LH、T、PRL水平显著升高,FSH、E2及P的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妇女血清中EmAb、AsAb、ACAb、AoAb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女血清中LH、T、PRL、EmAb、AsAb、ACAb、AoAb水平与流产正相关(r=0.412、0.423、0.358、0.394、0.345、0.364、0.341,P<0.05),FSH、E2及P负相关(r=-0.398、-0.325、-0.375,P<0.05) 结论 妇女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及EmAb等相关抗体与反复性流产相关,联合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反复流产的临床治疗.
作者:杨满;唐侨飞;李艳琼;王锦华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TDI)结合心肌酶学测定对川崎病(KD)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50例KD患儿,根据心肌酶测定分为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心肌酶正常组20例.收集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体检儿童30例(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6个壁二尖瓣环脉冲组织多普勒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m)和舒张期峰值速度(Em、Am),计算E/A、Em/Am和E/Em.结果 心肌酶增高组AST、LDH、CK、CK-MB均高于对照组,CK-MB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酶增高组LVEDD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VEF、E峰、A峰、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酶增高组Sm、Em、Em/Am低于对照组,Am、E/E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肌酶正常组Sm、Em、Em/Am、Am、E/E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清心肌酶学测定尤其CK-MB是检测KD患儿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超声心动图TDI技术为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功能损害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诊断技术.二者结合评价KD患儿心肌损害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艳斌;郑桂霞 刊期: 2015年第Z1期
目的 观察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3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分别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肛门自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迅速恢复.
作者:陈乃军;段承志 刊期: 2015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