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母乳喂养咨询室的专业指导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

沈红仙;吴琳莉;潘玉芳

关键词:基层, 母乳喂养咨询室, 纯母乳喂养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对产妇实施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专业指导效果。方法将15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产后休养地不同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均于产后14d、28d接受产后常规访视,干预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母乳喂养咨询室由专业咨询师提供母乳喂养支持,包括电话解答、现场干预及上门指导。评价两组产妇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1d 纯母乳喂养率均达92.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28d时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均出现下降,4、6个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6.3%/25.6%、45.0%/2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可有效帮助产妇提高产后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莫西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并接受莫西沙星治疗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头孢曲松钠和阿奇霉素治疗的3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病原学情况、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发热、咳嗽、气喘、中性粒细胞、胸部X线片显示正常所用时间也较对照组短,但肺部啰音持续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原学菌属分布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国钟;吴春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63例临床分析

    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药物排泄器官之一,由于抗生素和各种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药物相关性急性肾衰竭(D-ARF)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D-ARF 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所以目前临床上的漏诊和误诊情况较普遍。本文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63例D-A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D-ARF的主要药物及其实验室、病理学改变,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D-ARF的临床防治策略,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菊庆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药物有果胶铋、维酶素片、阿莫西林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道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腹股沟疝1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较少发生在成年妇女,在妊娠合并外科疾病中,合并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低,现将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腹股沟疝16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合并腹股沟疝产妇共16例,占同期16660名分娩总数的0.1%,年龄23~37岁,平均27岁;其中初产妇11例(11/16),经产妇5例(5/16),分娩孕周35~41周。1.2诊断标准①腹股沟斜疝:站立时腹股沟处肿物突出,呈椭圆形或梨形,平卧时按压肿块向外上方推挤有轻微阻力,随即很快消失,回纳的疝块不再突出。②腹股沟直疝:疝块呈半球形,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直立时出现,平卧时自行回纳腹腔,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仍可突出。所有腹股沟疝的诊断由外科医师会诊后得到核实。

    作者:潘雪君;吴兰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80例TIA 患者进行随访,将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初发发作持续时间、C 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指标。结果随访3个月,进展为脑梗死70例(25.0%),脑梗死组中男性占61.4%,年龄(64.0±12.0)岁,吸烟者占55.7%,发作持续时间(51.0±15.0)min,存在合并症者占92.9%, C 反应蛋白(8.8±2.1)mg/L,D-二聚体(1.8±0.8)mg/L;对照组患者男性占49.0%,年龄(58.0±12.0)岁,吸烟者占34.3%,发作持续时间(35.0±10.0)min,有合并症者占58.6%,C 反应蛋白(3.5±1.1)mg/L, D-二聚体(0.7±0.2)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性别比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偏大、吸烟、有合并症、TIA发作持续时间长、C 反应蛋白高及D-二聚体高是导致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可能危险因素。TIA患者入院时立即进行风险评估,及早发现进展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TIA进展至脑梗死。

    作者:洪锡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63例的效果

    目的总结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包括语言康复、吞咽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护理意外。护理后生存质量量表(SF-36)各项指标,如一般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精力、精神健康、社会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等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促进更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马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3例

    Ramsay Hunt 综合征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或临近淋巴结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多发性颅神经炎。其典型表现为耳痛、疱疹及周围性面瘫、耳蜗及前庭神经症状,诊断较容易。但部分不典型表现的病例诊断较困难,给早期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报告我科近年来收治的3例不典型病例,并就其综合诊治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廖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浅谈检验试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随着检验试剂种类和品牌的日益增多,各家公司价格不一,试剂质量不尽相同,建立完善、规范的试剂管理制度显得愈加重要。实行检验试剂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对试剂从计划采购至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可大限度地提升试剂管理的效率,降低事故风险。本文针对检验试剂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如下:

    作者:陈剑辉;朱胜军;陈瑶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小肠疾病123例OMOM胶囊内镜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胰腺肠癌相关抗原(CA199)偏高等3组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诊断分析结果。结果123例均完成检查,其中3例(2.4%)出现胶囊滞留,其他胶囊均排出体外。共检出小肠病变81例(65.9%),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阳性率为78.9%,慢性腹痛腹泻组阳性率61.6%,不明原因消瘦或 CA 199偏高组阳性率为6/12。结论胶囊内镜对可疑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患者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检查过程相对安全、舒适、无创,但使用过程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作者:王晓丽;赵洁;马阿火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对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我院100名护士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观察12个月后医生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结果绩效考核实施12个月后,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绩效考核能够较科学地评价护士工作成绩,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剑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特点,为社区医院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市四家社区医院400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情况,调查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社区医院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多的是钙离子拮抗药,β受体阻滞药使用少。结论基层医院应增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利尿药等的应用,社区医院作为高血压病预防和治疗工作的中心应权衡新旧药物的利弊,并注意社区医院临床医师的知识更新,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俞光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马斯洛需求理论,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半年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生活能力、工疗情况、社交能力、讲究卫生以及关心和兴趣等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IPROS 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康复护理中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促进精神分裂患者康复和社会回归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燕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托里消毒散加减干预梅毒血清固定效果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固定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情况、血清RPR滴度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2水平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能提高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探讨新的驱梅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贾亚利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家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共施行108例腹膜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统计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1.9%)术中损伤腹壁下动静脉,手术时间平均45min,住院时间平均2.8d。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6.5%),其中阴囊积血2例,积液3例,均经穿刺抽液后治愈,切口脂肪液化2例。术后随访4~36个月,复发1例(0.9%),无排斥反应,无腹股沟区异物感,无慢性疼痛发生。结论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且符合腹股沟区生理、病理基础,是“全腹股沟区”的加强与修复。

    作者:孙荣德;邱海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学分证书通知

    作者:《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小肝细胞性肝癌CT门静脉期增强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探讨小肝细胞性肝癌(sHCC)门静脉期CT 增强特点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手术后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sHCC患者的术前增强CT 门静脉期强化特点,对照分析其与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27例(54.0%)sHCC 患者术前增强CT 门脉期表现为高强化,23例(46.0%)表现为低强化;术前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与高TNM分期、高Edmonson分级呈明显正相关,与肿瘤坏死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sHCC 增强CT 门静脉期存在差异性强化,且sHCC 门脉期高强化与肿瘤恶性病理特征相关。

    作者:胡仁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成人水痘25例报告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发疹性疾病,好发于儿童[1]。近年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疫苗纳入学龄前儿童非计划免疫接种范围,儿童水痘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成人发病率却有所上升,可能与成年人工作压力大和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现将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成人水痘25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50例的饮食护理

    胆囊病变(炎症、结石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保守治疗无效或不佳的情况下,患者多采取胆囊切除手术,从而较为彻底、迅速地解除病变[1]。术后饮食习惯对于减少由于胆囊切除所导致的继发症状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科对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给予合适的饮食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阮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门脉高压患者双介入手术后预防消化道出血15例护理体会

    门脉高压是肝硬化病情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可出现各种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介入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但在术后初期,由于手术损伤,消化道再次发生出血的可能性仍较高,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对采取双介入治疗--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TVE)的15例患者在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未出现消化道再出血。

    作者:俞淑芳;夏云;徐佳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关于做好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局:为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80号)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医改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建设,现就做好2013年新农合工作通知如下: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 财政部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