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许多地区规定对Ⅲ、Ⅳ类择期手术患者做术前宣教,而对Ⅰ、Ⅱ类择期手术患者不作要求.但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血压、心率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下的Ⅱ类择期手术患者一进手术室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现象,甚至有些患者上手术台后出现四肢发凉、全身颤抖等症状.若处理不当,可直接影响麻醉的顺利实施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消除上述现象的发生,笔者对80例Ⅱ类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桂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脑电脉冲的程度,与成人麻醉期间的意识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是在小儿和婴儿可利用的数据资料是有限的.本次研究对象为腹股沟斜疝手术后的患儿,评价从麻醉到清醒的BIS值与意识水平的关系.
作者:吴晓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东菱克栓酶是由生物合成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能通过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我院于 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彦兵;宋春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验二便常规不必要,而不予重视;②因住院时间短而未解大便;③部分术后患者认为身体已恢复良好无需化验;④因术后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而忘记留取标本,或患者不能自理,需陪护协助,而部分陪护因觉得脏、臭或陪护调换未及时配合采集;⑤极少数患者抱有能省则省的心态.上述因素占371例(30.5%).
作者:黄爱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成不必要的损伤,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情况.黄疸者注意有无肝脾肿大,观察皮肤黄染程度;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观察是否有体重不增及低蛋白性水肿;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患儿的反应、前囟及惊厥,防止神经性梅毒的发生.另外,要注意吉海反应的发生,其发生机制与梅毒治疗时大量螺旋体被杀死有关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高热、寒战、心率增快、烦躁、呕吐、腹胀、皮损加重等症状.
作者:沈建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症性损害,在我国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此病顽固,易复发,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理想.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眩晕是外周迷路或中枢前庭通路失常的临床表现,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我们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眩晕,并与山莨菪碱治疗做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及分组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眩晕患者98例,分为倍他司汀治疗组(治疗组) 50例和山莨菪碱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18~70岁,平均40.5 岁;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0例(40.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5例(30.0%),梅尼埃病8例(16.0%),前庭神经元炎4例(8.0%),不明原因3例(6.0%).对照组年龄16~71岁,平均39岁;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14例(各占29.2%),梅尼埃病11 例(22.9%),前庭神经元炎5例(10.4%),不明原因4例(8.3%).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等相似.
作者:仲永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阿奇霉素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吸收好等特点.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我所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所收治门诊和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58例,男152例,女106例;年龄10个月至14岁.发热160 例(62.0%),流涕172例(66.7%),鼻塞145例(56.2%),咽痛195例(75.6%),胸痛2例(0.8%),咳嗽207例(80.2%), 呼吸增快15例(5.8%),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69例(26.7%), 肺部啰音18例(7.0%),腹泻6例(2.3%).就诊前均未用过抗生素和中药;排除对大环内酯类过敏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依据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片、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肺炎21例(8.1%),支气管炎123例(47.7%),急性扁桃体炎114例(44.2%).病程<7天180例(69.8%),7~14天60例(23.2%),>14天18例(7.0%).
作者:李艳梅;翟永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患者男性,31岁.因右侧乳腺包块2个月入院. 2个月前,患者发现右侧乳房有一小包块,轻度压痛.在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14d,包块无明显缩小,且渐长大.入院体检: T 37℃,P 98次/分,R 20次/分,BP 132/75mmHg,心肺无异常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侧乳头上方可及约 4cm×5cm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可,压痛.腹部及四肢无异常发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46×109/L,中性粒细胞 0.29,淋巴细胞0.184,嗜酸性粒细胞0.43;癌胚抗原(CEA )0.97ng/ml,癌抗原125(CA125)2.954U/ml.B超示:右侧乳腺乳头及乳晕区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6mm× 9mm,边界毛糙(性质待定);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大小约13mm× 8mm.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陈明兴;官洪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为掌握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手术前、输血前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TP)的感染状况,笔者对检验科做术前检查和输血前检查的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IgM抗体(HCV-IgM)、梅毒螺旋体抗体(RPR)、HIV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彩娟;刘国庆;左昔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是急诊护理操作中常见护理操作.笔者2009年1月1日至3月30日,对62位需行血气分析检查的急诊患者行肱动脉采血,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超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在电视腹腔镜的窥视下,利用特殊器械通过腹壁小戳孔在腹腔内施行胆囊切除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口小、痛苦轻、出血少、时间短及康复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胆囊良性病变的治疗,成为评价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 [1].但LC术也有其自身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我院2005年1月至2007 年12月对576例LC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贵香;钱国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严重危及妇女健康和生命,输卵管则是异位妊娠常发生的部位.提高超声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确诊率,对降低患者危险性、保护患者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对输卵管妊娠做出早期诊断,并连续动态观察行保守治疗患者的病情变化,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菊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为探讨小儿渗湿止泻散口服加蒙脱石散(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效果,我们应用上述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并与常规治疗做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金敏;程红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有报道使用本品导致腹泻腹痛、荨麻疹、药物热等不良反应.近年笔者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鼻塞、耳鸣现象.报道如下:
作者:薛伟祥;王长和;王巧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全麻术后苏醒期间,由于麻醉药物残余、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体位等影响因素,患者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相应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如发生窒息、坠床、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引流管脱出、静脉输液外渗等 [1],给患者造成痛苦或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安全隐患是可预测和防范的,并可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将其降低到低程度,提高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性 [2].我院术后恢复室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小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为了防止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传播,我们结合大专院校每年度新生入学体检,于2008年9月对大专院校新生中425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血清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华;宁霞;侯凤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院儿科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对1020例儿童进行了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参加锌检测的儿童共1020例,均为本地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儿童,均为有可疑锌、钙缺乏症状、发育营养欠佳、免疫力低下或家长主动来院要求检测者.男612例,女408例,男女比例为1.5∶1.<1岁 60例(5.9%);1岁~,562例(55.1%);3岁~, 348例(34.1%);6~12岁50例(4.9%).其中有不同程度锌缺乏儿童360例,发生率35.3%.
作者:郝瑞卿;戴晓华;安百玲;王惠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球均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肺结核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都名列第一.这些结核病患者都需要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而大多数抗结核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害作用.同时,我国又是病毒性肝炎大国,加之近年来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不断增多,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现象更加普遍,这极大限制了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进而影响了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因此,掌握抗结核药与肝损害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正确处理方法,才能达到佳的抗结核治疗目的.
作者:马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23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定性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 IgM),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表明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存在,现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吴俊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