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Ⅱ类择期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

黄桂圆

关键词: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 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现报道如下, 直接影响, 现象, 顺利实施, 术前宣教, 临床观察, 手术台, 手术室, 症状, 四肢, 全身, 麻醉, 地区, 处理
摘要:当前,许多地区规定对Ⅲ、Ⅳ类择期手术患者做术前宣教,而对Ⅰ、Ⅱ类择期手术患者不作要求.但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血压、心率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下的Ⅱ类择期手术患者一进手术室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现象,甚至有些患者上手术台后出现四肢发凉、全身颤抖等症状.若处理不当,可直接影响麻醉的顺利实施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消除上述现象的发生,笔者对80例Ⅱ类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236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结果分析

    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23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定性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 IgM),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表明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存在,现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吴俊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章丘市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425例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防止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传播,我们结合大专院校每年度新生入学体检,于2008年9月对大专院校新生中425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血清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华;宁霞;侯凤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肱动脉采血检查血气分析62例体会

    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是急诊护理操作中常见护理操作.笔者2009年1月1日至3月30日,对62位需行血气分析检查的急诊患者行肱动脉采血,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超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为比较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与地塞米松、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我们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吸氧、抗感染、纠正酸中毒、镇静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述两组药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芝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

    为了探讨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我们采用莫沙必利或多潘立酮与黛力新联用治疗FD,并与单独应用莫沙必利或多潘立酮做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潮;丁秋龙;汤小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股沟斜疝术后麻醉恢复期婴儿与小儿脑电双频指数的差异比较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脑电脉冲的程度,与成人麻醉期间的意识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是在小儿和婴儿可利用的数据资料是有限的.本次研究对象为腹股沟斜疝手术后的患儿,评价从麻醉到清醒的BIS值与意识水平的关系.

    作者:吴晓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毒的感染状况分析

    为掌握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手术前、输血前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TP)的感染状况,笔者对检验科做术前检查和输血前检查的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IgM抗体(HCV-IgM)、梅毒螺旋体抗体(RPR)、HIV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彩娟;刘国庆;左昔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氯诺昔康、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临床效果观察

    常规人工流产术中(以下简称人流术)容易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和不适,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探讨无痛人流手术方法是极有必要的.我们运用丙泊酚(异丙酚)、芬太尼和氯诺昔康作为人流术的麻醉及镇痛用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章杭;张帆;李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鼻塞、耳鸣2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有报道使用本品导致腹泻腹痛、荨麻疹、药物热等不良反应.近年笔者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鼻塞、耳鸣现象.报道如下:

    作者:薛伟祥;王长和;王巧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内外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内外环境进行了检测,以研究新生儿暖箱源性医院感染的情况,减少和控制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随机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YP-90AB暖箱6台中的2台(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公司生产 ),将2台暖箱、专职医护人员的手、暖箱内空气、内侧壁、吸痰管、呼吸面罩、听诊器、奶瓶、奶嘴及使用中的消毒液、洗手液作为监测对象,上述均在患儿进入保暖箱前检测1次.

    作者:陈飞;张绪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中的作用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严重危及妇女健康和生命,输卵管则是异位妊娠常发生的部位.提高超声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确诊率,对降低患者危险性、保护患者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对输卵管妊娠做出早期诊断,并连续动态观察行保守治疗患者的病情变化,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菊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6例护理

    成不必要的损伤,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情况.黄疸者注意有无肝脾肿大,观察皮肤黄染程度;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观察是否有体重不增及低蛋白性水肿;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患儿的反应、前囟及惊厥,防止神经性梅毒的发生.另外,要注意吉海反应的发生,其发生机制与梅毒治疗时大量螺旋体被杀死有关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高热、寒战、心率增快、烦躁、呕吐、腹胀、皮损加重等症状.

    作者:沈建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结核治疗与肝损害

    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球均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肺结核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都名列第一.这些结核病患者都需要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而大多数抗结核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害作用.同时,我国又是病毒性肝炎大国,加之近年来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不断增多,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现象更加普遍,这极大限制了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进而影响了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因此,掌握抗结核药与肝损害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正确处理方法,才能达到佳的抗结核治疗目的.

    作者:马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致全身性不良反应1例

    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酰胺类局麻药,在临床麻醉应用中大多不做皮内注射试验.笔者在临床应用中遇到1例应用利多卡因后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王;朱学良;吴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立足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基层

    编者按根据党中央部署,在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行业指导下,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民营医疗单位普遍开展.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有效指导本次学习实践活动,卫生部组织编写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辅导材料>.本刊节选其中部分内容刊出,以飨读者.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第五讲社区预防与保健第六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与控制(二)

    第四节脑卒中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隙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死为常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阿奇霉素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吸收好等特点.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我所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所收治门诊和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58例,男152例,女106例;年龄10个月至14岁.发热160 例(62.0%),流涕172例(66.7%),鼻塞145例(56.2%),咽痛195例(75.6%),胸痛2例(0.8%),咳嗽207例(80.2%), 呼吸增快15例(5.8%),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69例(26.7%), 肺部啰音18例(7.0%),腹泻6例(2.3%).就诊前均未用过抗生素和中药;排除对大环内酯类过敏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依据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片、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肺炎21例(8.1%),支气管炎123例(47.7%),急性扁桃体炎114例(44.2%).病程<7天180例(69.8%),7~14天60例(23.2%),>14天18例(7.0%).

    作者:李艳梅;翟永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东菱克栓酶是由生物合成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能通过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我院于 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彦兵;宋春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合并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环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三十四)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50%~60%.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方法,包括推拿手法、机械牵引、理疗、药物和功能锻炼等.有研究显示,颈椎关节内外环境力学失衡,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之一,推拿手法、机械牵引和功能锻炼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颈椎关节的力学环境,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首先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詹红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