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3例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

沐生元;徐开保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 中毒患者, 心肌酶谱, 心电图, 现报告如下, 对照分析, 变化规律, 健康者, 收集, 经验
摘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同时异常未见报道.为了解其变化规律,总结经验,笔者收集本院近几年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3例.与本院健康者作心肌酶谱、心电图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 根据第5版<妇产科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加剧;月经量增多,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或呈脓性,神经衰弱,不孕等.②体征:子宫多呈后位,活动受限,附件增厚,压痛,变硬,有时可触及包块.③B超检查:提示炎性包块,积水等.1.2一般资料取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141例,分为2组:治疗组71例,对照组70例,均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一周,药物、剂量相同;治疗组加用中草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加服中成药.两组年龄、病程、既往史情况大致相同.

    作者:王敏;张春萍;鲍玉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体会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有较多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采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来识别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依此进行乳腺癌的分期治疗.通过对58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以探讨SLNB指导临床腋淋巴结阴性(cN0)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可行性.

    作者:王新杰;张学东;李建团;李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误服亚硝酸钠中毒8例报告

    笔者遇到误服亚硝酸钠中毒8例报告.8例患者均为外地来本地打工的农民及家属,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大47岁,小11岁,平均年龄34岁.午饭后5分钟,发现一人口唇青紫,恶心呕吐,头晕,不能站立而就诊.门诊以食物中收入院,暂给予抗炎对症治疗.

    作者:马国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误诊3例报告

    1995~2002年我院门诊有3例异位妊娠误诊为不全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结肠炎、急性胃肠炎、消化道穿孔等,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保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泻(上)

    什么是腹泻?答:首先讲一下正常便.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个别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日排便2~3次,如果粪便正常、成形,总量不超过250 g左右,应为正常便.有便秘习惯的人,粪块嵌塞直肠,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后便次增加,且伴有轻度里急后重感,这也不称为腹泻.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死亡评估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甲状腺切除术的几点体会

    1987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院对81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在切口选择、甲状腺显露、甲状腺血管处理、喉上、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保护、气管悬吊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申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续))常见体表肿物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接上期)1乳腺常见疾病的细针吸取细胞学形态特点1.1乳腺肿物FNAC诊断标准依据导管上皮细胞分化程度、排列方式及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参照Bethesda方案(1996年)中提出的诊断形式进行四级分类.Ⅰ级:良性病变.(1)导管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核直径一般小于红细胞或淋巴细胞的2倍,核无异型性,染色质及核仁无异常变化,偶见规则核分裂,一般无坏死物;(2)导管上皮细胞排列以规则平铺的单层蜂窝样片状、腺管状、枝杈状结构为主,有时可见乳头状、指状结构;团片周边整齐,一般无松解离散上皮细胞;(3)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多,位于导管上皮团片内、周边及周围.Ⅱ级:非典型性病变.(1)导管上皮细胞分化轻度异常,核直径一般为红细胞或淋巴细胞的2~2.5倍,核一般轻度异型性,染色质轻度增多变粗,可见小核仁,偶见规则核分裂,一般无坏死物;(2)导管上皮细胞排列由规则平铺向拥挤重叠片块过渡,片块周边尚整齐;(3)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减少.Ⅲ级:可疑恶性病变.

    作者:余小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实例(22)

    某作者为了观察丙泊酚合用阿托品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于2001年10月到2002年4月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400例,年龄19~32岁,妊娠6~8周,经尿HCG和盆腔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全部早孕妇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过量喝啤酒当心患痛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第三讲 社区常见疾病 第一章 内科常见疾病

    第二十二节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本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根据病理损害程度,可分为两型,即水肿型与出血坏死型,后者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在我国,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是胆道疾病,由于胆道梗阻引起胆道内压增高,胆汁经共同开口反流进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因此,常称为胆源性胰腺炎.此外,胰管梗阻、酗酒、暴饮暴食、外伤、手术等也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有关.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共同的发病机制是:胰腺的各种消化酶被激活,从而,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

    作者:林继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吸宫术后急性宫腔积血1例报告

    患者宋某,21岁,初孕.因停经68天,于2002年3月16日来我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前检查:子宫前位,增大如孕9周大,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见3.2cm×4.0cm大的妊娠囊反射,有胎芽及心血管搏动.行吸宫术,术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子宫前位,宫腔深11cm,逐号扩张宫颈顺利,用7号吸管,负压53.2kPa,吸出胚胎组织约55g,肉眼见绒毛团块,术毕探宫腔深9.5cm,出血约5ml,手术经过顺利,受术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1小时感下腹痉挛性阵痛,阴道流血少许,BP13.2/9.1kPa,P73次/分.宫底升至耻骨联合上2横指,张力大,触痛明显,考虑为吸宫术后急性宫腔内积血,立即行清宫术.

    作者:张兰英;张英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宽QRS波心动过速1例分析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有间歇性心前区痛病史5年.2002年12月7日下午,在家休息时突感心悸,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急诊入院,精神紧张,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呈端坐位,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中等水泡音,心率212次/分,律齐,A2>P2,无病理性杂音,腹(-).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在吸氧、镇静、扩血管、利尿的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急查心电图示:心率210次/分,P波消失,R-R间期稍有不齐,QRS波时限0.12秒,宽大畸形,在大部分导联ST-T与QRS主波相反,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注无效,5分钟后再给予100mg静注仍无效,故改为三磷腺苷(ATP)20mg静注,约30秒转为窦性心率.患者心悸、心前区痛、咳嗽、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血压100/70mmHg.第2天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4次/分),心肌缺血.住院4天出院,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作者:闻斌;李冰;柳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胸膜腔闭式引流加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并发症,其中以肺癌发生率高.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常常压迫肺组织,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病人生命,如何控制胸水增长,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自1999年起我们采用胸膜腔闭式引流加顺铂胸膜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鲜颖;李景华;孙顺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3例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同时异常未见报道.为了解其变化规律,总结经验,笔者收集本院近几年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3例.与本院健康者作心肌酶谱、心电图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沐生元;徐开保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因素研究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选择1999年10月~2002年12月本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4~81岁,平均(54.0948.96)岁,心率49~102次/min.均符合199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指南>建议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除外症状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高脉压组49例,年龄(56.5±8.87)岁;低脉压组31例,年龄(47.9±5.93)岁.脉压即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所计算的平均值,高脉压组为平均脉压>40 mmHg,低脉压组为平均脉压≤40 mmHg.两组均排除其他影响脉压的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Paget病等).

    作者:聂仁洪;聂立红;王秀珍;王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灸与穴位注射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并用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90例,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临雌皮肤病学>诊断标准[1]确定诊断.本组9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52例,女38例;年龄17~62岁,平均28.6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3.5年;实证38例(42.2%),虚证52例(57.8%).全部患者曾用中西药治疗,且有激素服用史.

    作者:朱云群;何川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统疾病,以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1],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服用药物治疗只能起一种替代作用,而不能阻止疾病的自然进展[2],并且都存在有副作用和长期应用后药效衰减的缺点.我院神经外科1 999年8月~2002年4月采用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CT导向,结合电生理刺激的定位方法,对68例PD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炎姝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丁咯地尔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元月~2003年6月用丁咯地尔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