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周维金

关键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液流, 血管破裂, 血管发生, 颅脑损伤, 损伤性, 脑实质, 内出血, 颅内, 病变, 表面
摘要: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系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因此,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颅脑损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后)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妊娠破裂误诊急性阑尾炎24例报告

    妇产科疾病引起的下腹痛是农村基层医院常见急腹症,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自1992年3月~2000年3月输卵管妊娠破裂内出血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4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志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系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因此,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颅脑损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后)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作者:周维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致气管狭窄的诊疗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应用于临床抢救生命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引起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本文报告我院使用MV发生的两例并发症--气管狭窄,并对其产生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讨论.

    作者:曹晓红;冀丽萍;陈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五氯酚钠中毒致死1例报告

    五氯酚钠是一种接触杀螺剂,曾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广泛使用,对人、畜及植物有一定毒性,但人接触后引起中毒致死罕见报道.我站收治1例外用五氯酚钠后中毒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广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多脏器损伤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因被拖拉机撞伤左季肋部,于10分钟后入院.查:血压为0,脉搏120次/分.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腹部膨隆,左季肋区有压痕,全腹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腹腔穿刺抽取液为不凝血液.立即开通多条静脉通路,快速输入平衡液、海脉素、多巴胺等.30分钟后测血压9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李志英;范光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粘液性水肿型心脏病11例报告

    粘液性水肿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因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5~1998年收治的11例粘液性水肿型心脏病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佑;刘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破裂误诊急性胃肠炎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女,30岁,已婚,因腹痛、腹泻、水样便10小时入院.于入院前10小时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后出现腹泻,为黄色水样便,量中等,共5~6次.同时伴有轻度畏寒、恶心及里急后重感.

    作者:魏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隆德县城郊乡麻疹爆发调查

    1996年5月,隆德县城郊乡董山村发生一起麻疹爆发,经调查证实是由一名陕西省某县来串亲的患儿引起.对易感者采取应急接种,疫情得到控制.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水静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及预防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是近年新发现的传染病.其病原是O157:H7大肠杆菌,传染源是带菌的畜(主要是牛羊猪)、禽(鸡鸭).传播途径有三:一是以食源性传播为主,即通过牛肉、牛奶、酸奶和受污染的蔬菜、果汁等传播;二是饮水污染,通过游泳池污染也可感染发病;三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感染.

    作者:郑延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顺铂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癌性胸水是指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原发于胸膜本身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增长迅速,单纯抽液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我们采用顺铂100 mg胸腔内注入治疗20例恶性胸水,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75%.其中配合全身化疗6例,单纯局部治疗14例,副反应轻,经对症治疗能缓解,配合水化,对肝、肾功能影响小,无明显骨髓抑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高桂华;李凤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疗法的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中80%~90%为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也不得不在某个时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由于胰岛素口服会被消化和破坏,因而需要皮下注射.刚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时病人会感到不安和有顾虑,应鼓励病人把心中的恐惧和不安说出来,这将有助于病人解除顾虑.因此,对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我们应对病人进行有关胰岛素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

    作者:邱照芬;刘世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癫痫发作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杨某,女性,2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瘀点,鼻腔及牙龈出血4天,于1999年4月14日入院.入院后解黑大便及肉眼血尿,无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及阴道流血等情况.体检:T 36.8℃,P 74次/分,R 18次/分,BP 80/60 mmHg(1mmHg=0.133 kPa).面色苍白,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不肿大,全身皮肤可见大量瘀点,尤以下肢明显,两侧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针刺部位可见片状瘀斑.实验室检查:Hb 68 g/L,WBC 5.8×109/L,PLT 5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

    作者:杨光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脑血管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称为脑卒中、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硬化症及其引起的慢性脑损害和血管性痴呆而言.急性脑血管病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类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作者单位:

    作者:王文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农村卫生院的困境分析和发展对策

    1困境分析1.1经费补偿不足农村卫生院是以差额补助为主的事业单位,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财政支持力度较往时有一定的提高.但增人不增资,职工的各项政策性补贴都是从卫生院经营的有限利润中支出,再加上工资改革后大幅度调资,各种补贴、费用的不断增长,卫技队伍人员不断扩充,这些支出,已经超过卫生院的承受能力.

    作者:张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氧氯普胺口服中毒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2岁,体重45kg.因上腹部隐痛,24小时内口服甲氧氯普胺25片,3小时后出现颈硬,头后仰,两眼向上注视而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6/10 kPa(1 kPa=7.5 mmHg),脉搏92次/分.神志清,时有憋气,心肺正常,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检查: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存在,阵发性双眼向上注视.颈硬,头后仰,伸舌居中,两侧巴宾斯基征阴性.

    作者:张淑欣;王方杰;江娟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九)

    1.21真武汤加味(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茯苓30克,熟附片15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功用]温肾化水.[主要症状]水肿重在下肢或在脐下,四肢清凉,心悸头眩,筋惕肉瞤,小便短少,动则气喘.舌淡苔少,脉沉细.

    作者:陈庆平;王诗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卵巢上皮性癌腹腔静脉联合化疗的疗效分析

    根据卵巢上皮性癌的生长特点,本文比较了不同化疗途径对其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与分组本文收集了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间收治的中、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61例,年龄19~76岁.所有患者均行肿瘤细胞减瘤术.采用FIGO(1985)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和WHO组织分类及分级,根据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分为根治性手术、肿瘤细胞减瘤术(其中残留病灶<2 cm或残留病灶>2 cm).术后分为两组进行化疗.两组情况见表1.

    作者:周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甘露醇性肾病

    甘露醇性肾病是指应用高渗性甘露醇后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空泡变性而导致肾功能不全,直至肾衰竭.近几年来,随着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等病的增多,甘露醇作为脱水、利尿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应用日益广泛,对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甘露醇引起的肾脏损害.据沈群[1]统计,应用甘露醇后肾损害高达10%~46%.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有关问题作一简述.

    作者:胡青;成桃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疣必治及聚肌胞联合治疗尖锐湿疣

    自1995年1月到1999年12月间,我院在门诊采用疣必治(加拿大博爱药厂生产)、聚肌胞联合治疗尖锐湿疣,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水文;王金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