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绍英;张岭;吴坤;夏蕾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广州市某区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一年来发生校园暴力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型的暴力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了1 064名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40.7%,其中男生发生率为49.7%,女生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00);高中生暴力发生率低于初中生(χ2=25.25,P=0.000).男生遭受总暴力、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和性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39.3%、21.6%、17.0%、6.0%,女生为26.3%、14.1%、9.7%、3.2%;男生施暴他人的各暴力发生率分别为26.7%、13.3%、17.0%、3.6%,女生分别为8.6%、4.6%、5.7%、1.7%.吸烟、逃学、游荡、曾受家庭暴力、零用钱少是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OR=6.15、2.52、2.05、1.88、1.31).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池桂波;陈海珍;王声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7年1月31日凌晨1时,孝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2名类似感冒症状的患者,此后不到4 h,陆续有20多位相同症状的患者就诊,均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值班医生根据患者口述,发现所有患者均是107国道孝南某路段的居民和经过该路段的行人,结合临床表现,认为患者均是因吸入某种化学毒气而中毒.
作者:张丽娟;陈仲明;王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为了解沈阳市居民伤害的发生、流行及分布规律,探讨预防控制措施,笔者于2004年12月抽取部分乡镇人群,对2003年全年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王萍;宫建;黄牧;陈叶;李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伤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海岛地区的伤害发生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笔者选择了环境相对孤立、人口相对稳定的南方某海岛县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过去12 a来住院病例中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丹;李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儿童忽视(child neglect)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儿童忽视作为儿童伤害(child maltreatment)中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形式,可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发育产生短期或长期的严重影响,尤其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忽视对儿童以后发育的危害更为严重,可导致从儿童到成人的发育过程中不良的社会或情感反应,造成体格与心理、行为的失常或变态,对儿童造成广泛和深远的不良影响[1~3].
作者:古桂雄;朱庆庆;花静;王丽珍;倪详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伤害居大多数国家死因前5位,是5~24岁年龄段的第1、2位死因[1].
作者:赵虹;徐文明;张洲;张宝林;李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铁某局合肥地区建筑工地农民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中铁某局合肥地区7个建筑工地的658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过去1 a内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农民工的伤害总发生率为20.4%,二次及以上伤害发生率为7.1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建筑类型、工种、年龄等变量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伤害发生率居前5位为碰撞伤、跌伤、钝/锐器伤、动物和昆虫咬伤、车祸(交通伤).结论 建筑工地农民工的伤害发生率较高,建议在建筑工地农民工中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作者:黄朝辉;黄永;王晓滨;张新塘;杨林胜;郝加虎;黄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现况,为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辽宁省6个市/县3 644名0~18岁者过去1 a中伤害情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伤害总发生率为17.07%,农村显著高于城市(OR=1.61,95%CI为1.32~1.96),男性显著高于女性(OR=1.84,95%CI为1.54~2.20),6~岁组发生率高(22.98%),0~岁组发生率低(0.81%).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跌倒、锐器割刺伤、运动伤、撞击挤压伤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伤害损伤性质前5位为开放性伤、浅表伤、扭伤劳损、骨折和烧烫伤,7~9月为伤害的高发季节.结论 辽宁省每年约有1/6儿童青少年发生伤害,应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作者:李宁;王平;刘美娟;刘辉;杨晓丽;张淑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多数调查的重点放在分析不同类型伤害的水平、分布与原因上,除个别医院的伤害监测项目外,很少涉及意外伤害的损伤性质.
作者:于传友;于泉福;富增国;刘辉;刘美娟;王萍;李宁;那军;杨晓丽;张淑娟;潘国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报告,全球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500万以上,其中青少年占半数;全球每年每3~4人中就有一人发生伤害,其中3%~5%遗留躯体功能损害,1%~3%致残.
作者:刘辉;刘莉;马玉霞;赵立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多次跌倒发生情况,探索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离退休教职工做老年多次跌倒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过去1 a内跌倒史、动态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多次跌倒与非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动态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多次跌倒与一次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跌倒干预和预防需要着重于跌倒的高危人群,过去1 a内跌倒史、动态平衡能力下降这两个因素对于发现高危人群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林涛;王声湧;荆春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伤害在全人群的死亡顺位中居第4位,是我国1~34岁居民的第1位死因.因伤害而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但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却占死亡总数的24%[1].
作者:陈雄飞;董晓梅;郑静;王声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急慢性传染病及幼儿严重营养不良得到有效控制,幼儿的意外伤害已成为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幼儿伤残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武汉市托幼机构为基础,收集儿童的伤害情况,为开展儿童伤害控制提供基本的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向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儿××,男性7.5岁,汉族,智力正常,性格偏外向,就读于小学低年级.自幼年时常将医用手术刀片配装精致刀柄视为所喜爱玩具,放置上衣袋中,试图方便削笔与随意玩耍.不慎于奔跑中被拌倒,前胸部着地,出现胸部外伤,随即见皮肤青紫及呼吸困难.
作者:王涛;慕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海岛居民受到意外伤害后的就医意向,为合理分配就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海岛南澳县随机选择16个村委,分别在16个村委中随机抽取30户,经过对调查员的统一培训,应用专门设计的问卷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结果 当海岛居民受伤较轻时,自己处理和不处理的伤者分别占67.3%、19.3%;当受到中等程度的伤害时,自己处理的伤者占33.4%,在私人诊所处理的占27.2%,分别到医院和卫生院处理的占28.1%、10.7%;当受到严重伤害时,自己处理的占25.5%,分别到县医院和卫生院处理的占59.0%、12.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以及不同居住区域的海岛居民在伤害就医意向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 海岛居民发生伤害后的就医意向存在不合理现象,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刘学语;李丽萍;吴宜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职业伤害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存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造修船行业由于具有明火作业多、高空作业多、起重作业多等行业特性,职业伤害发生率一直呈较高水平[2].
作者:王颖丽;夏昭林;庄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手外伤是外科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手外伤患者急剧增加.目前国内对手外伤病因、发病学特点及社会学后果的前瞻性研究资料尚未见报道.
作者:江长青;张翔翌;彭艳斌;周喆刚;万圣祥;肖颖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医疗单位工作场所暴力问题日趋严重,逐渐成为一种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伤害.目前国内尚未有对基层医疗单位暴力研究的报道,为了解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及原因,笔者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以期为预防控制社康中心暴力提供依据.
作者:王廷哲;李林涛;张宏;叶晓玲;刘文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描述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预防措施,为武警部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内通用的标准对武警某总队3 367名官兵在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为31.2%,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3.9%,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2.4%;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4月、5月、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月、7月、8月、9月;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内,非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外.结论 武警官兵伤害发病率较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均有一定的规律;武警部队应将伤害预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伤害预防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军队伤害监测体系,及时总结伤害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汤先钊;赵仲堂;杨占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它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负担.为开展学生伤害干预提供依据,了解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笔者对常山县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成星;王谦信;曾红霞;徐青华;戴健尔;黄光品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