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

王廷哲;李林涛;张宏;叶晓玲;刘文忠

关键词:暴力, 流行病学因素, 危险因素
摘要:医疗单位工作场所暴力问题日趋严重,逐渐成为一种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伤害.目前国内尚未有对基层医疗单位暴力研究的报道,为了解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及原因,笔者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以期为预防控制社康中心暴力提供依据.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造船企业工人职业伤害知信行调查

    职业伤害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存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造修船行业由于具有明火作业多、高空作业多、起重作业多等行业特性,职业伤害发生率一直呈较高水平[2].

    作者:王颖丽;夏昭林;庄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武警官兵伤害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 描述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预防措施,为武警部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内通用的标准对武警某总队3 367名官兵在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为31.2%,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3.9%,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2.4%;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4月、5月、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月、7月、8月、9月;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内,非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外.结论 武警官兵伤害发病率较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均有一定的规律;武警部队应将伤害预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伤害预防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军队伤害监测体系,及时总结伤害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汤先钊;赵仲堂;杨占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伤害的发生特征分析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伤害在全人群的死亡顺位中居第4位,是我国1~34岁居民的第1位死因.因伤害而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但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却占死亡总数的24%[1].

    作者:陈雄飞;董晓梅;郑静;王声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社区安全促进活动可持续发展策略

    2003年上海市部分社区试点实施了一个多方参与、赋权式的以市、区爱卫办为依托、街道为主体的社区预防伤害安全促进项目,旨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构建社区政府、社区居民、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预防伤害安全促进伙伴关系,通过赋权给社区和居民,提高社区预防伤害安全促进的实施能力,并在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干预活动,提高社区的安全状态.

    作者:崔红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武汉市1 690名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随着急慢性传染病及幼儿严重营养不良得到有效控制,幼儿的意外伤害已成为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幼儿伤残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武汉市托幼机构为基础,收集儿童的伤害情况,为开展儿童伤害控制提供基本的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向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洼县农村居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伤害居大多数国家死因前5位,是5~24岁年龄段的第1、2位死因[1].

    作者:赵虹;徐文明;张洲;张宝林;李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某海岛医院1994~2005年住院病例中伤害发生情况

    目前伤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海岛地区的伤害发生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笔者选择了环境相对孤立、人口相对稳定的南方某海岛县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过去12 a来住院病例中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丹;李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鞍山市居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鞍山市居民伤害的发生水平与分布特征,为评估伤害导致的疾病负担提供基本信息.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鞍山市4个区共2 807名居民过去1 a中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13.86%,伤害事件发生率为14.89%,标化率为15.18%.伤害类型前5位为刀或锐器伤、跌倒、运动伤、撞击挤压伤和烧烫伤.伤害损伤性质前5位为开放性伤口、浅表伤、扭伤劳损、骨折和烧烫伤.结论 鞍山市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作者:刘美娟;潘雯;郑雅娟;杨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常山县伤害认知调查分析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它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负担.为开展学生伤害干预提供依据,了解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笔者对常山县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成星;王谦信;曾红霞;徐青华;戴健尔;黄光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6年厦门市中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伤害每年导致全球500多万人死亡和更多的人残疾,为大多数国家居民的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叶幼妹;原晓景;张卓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疗单位工作场所暴力问题日趋严重,逐渐成为一种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伤害.目前国内尚未有对基层医疗单位暴力研究的报道,为了解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及原因,笔者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以期为预防控制社康中心暴力提供依据.

    作者:王廷哲;李林涛;张宏;叶晓玲;刘文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

    目的 通过实施幼儿园儿童安全教育课程,对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设计了在幼儿园中班开展针对烫伤、跌落伤、火灾、急救常识课程,在大班开展车祸、切割伤、跌落伤、触电和中毒的危险环境和危险行为识别、急救常识的健康教育课程.安全教育内容围绕某种意外伤害以主题活动形式,在南京市鼓楼区1所幼儿园于2个学期共进行了8个主题活动.实施效果采取课堂评估和终期评估.结果 中班和大班儿童课堂前后评估显示他们的知识掌握明显提高,几乎达100%;中班儿童在安全教育课程后对烫伤、跌落伤、火灾的意外伤害危险因素项目的认知显著提高;大班儿童在车祸、跌落伤、中毒等危险环境和危险行为识别项目的认知都有显著提高.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反应了学龄前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幼儿园儿童接受良好,评估效果满意,为在幼儿园开设安全教育迈出了第一步.

    作者:张佩斌;陈荣华;朱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预防伤害,促进安全,缔造和谐社会——写在第四届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召开之际

    2007年4月16日--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日子,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特大枪击案,一名学生枪杀了同校的32名老师和学生,另有20多人受伤,制造了美国历史上为严重的枪击事件.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国家,尚且发生如此暴力伤害事件.

    作者:叶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0~2006年中国校园安全与学生伤害的报告

    随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内的一声枪响,校园的安全再次引起全球关注.校园是家长和孩子们心目中安全、安静的场所,然而,安全的地方不再安全了.

    作者:苏颖;张林;肖琴;金岳龙;谢伦芳;姚曦;叶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巯基乙酸对小鼠MⅠ/MⅡ期卵母细胞进程及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巯基乙酸(TGA)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巯基乙酸处理后小鼠MⅠ/MⅡ期卵母细胞的成熟进程和形态结构.结果 对照组、0.005 mg/ml TGA组和0.020 mg/ml TGA组生发泡破裂率分别为48.67%、62.67%和56.00%,第一极体排出率分别为26.47%、65.96%和45.24%,0.005 mg/ml处理组第一极体排出率高于对照组和0.020 m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GA处理剂量的增加,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细胞比例和异常程度增加,0.020 mg/ml TGA处理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巯基乙酸可促进卵母细胞体外减数分裂的重启和成熟,但中期卵母细胞的纺锤体及染色体有结构缺陷,对后续胚胎发育可能会产生潜在影响.

    作者:侯绍英;张岭;吴坤;夏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安徽省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3所初级中学共423人,以问卷形式调查初中生意外伤害的现况.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203例,留守组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6.80%,高于非留守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236,P<0.01),留守组前五位意外伤害依次为:咬伤(27.6%)、跌伤(13.3%)、交通伤(11.3%)、锐器伤(7.9%)、触电(6.4%).留守组意外伤害与监护类型、家庭收入、年级有关.结论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较严重,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特别是二次伤害的发生.

    作者:赵科伕;方雪晖;苏虹;何莉;陈娟;陈明春;叶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辽宁省居民意外伤害所致损伤的流行学调查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多数调查的重点放在分析不同类型伤害的水平、分布与原因上,除个别医院的伤害监测项目外,很少涉及意外伤害的损伤性质.

    作者:于传友;于泉福;富增国;刘辉;刘美娟;王萍;李宁;那军;杨晓丽;张淑娟;潘国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孝感市一起毒液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理

    2007年1月31日凌晨1时,孝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2名类似感冒症状的患者,此后不到4 h,陆续有20多位相同症状的患者就诊,均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值班医生根据患者口述,发现所有患者均是107国道孝南某路段的居民和经过该路段的行人,结合临床表现,认为患者均是因吸入某种化学毒气而中毒.

    作者:张丽娟;陈仲明;王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浓度丙烯腈对职业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低浓度丙烯腈(AN)对职业工人健康的慢性伤害,为保护职业接触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4家以AN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车间空气AN浓度;选取267名AN作业工人为暴露组,条件相当且无化学毒物接触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42人为对照组,分析接触低浓度AN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 暴露组头疼、头晕、心悸、胸闷、失眠、咽痛、腹痛等自觉症状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愤怒状态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愤怒、紧张、忧郁、疲惫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压、脉压、白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18.35%)高于对照组(2.63%)(P<0.01);肝脂肪浸润、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畸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AN对职业工人健康有一定伤害.

    作者:韩方岸;胡云;姜方平;王苏华;陆荣柱;仲志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模糊集和系统理论在伤害预防与监测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在模糊集和系统理论中几个当前较活跃的分支,包括有模糊聚类分析和综合评判、模糊优化、模糊决策等,论述了这些分支在伤害预防与监测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和前景,期待这些数学方法能有效的服务于伤害预防与监测领域.

    作者:杨吉会;李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