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溶性gp130酶联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运用

朱华亭;邱玉华;谢炜;王金香;张维延;张学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 可溶性gp13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摘要: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稳定和简便的人可溶性gp130(sgp130)酶标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本室制备的鼠抗人gp130单抗T2作为包被单抗,另一株识别不同抗原位点的单抗T12经生物素(biotin)标记后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双单抗夹心的人sgp130酶标检测方法,并分别测定了40例健康供血员、40例甲亢及47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中sgp130的含量.结果:成功地研制了人sgp130酶联检测试剂盒,其灵敏度为10 ng/ml.该试剂盒4℃放置3个月,离散度(CV)<±7.6%,回收率为95%~111%,提示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性.用该试剂盒测得的血清中sgp130含量的95%正常值范围为536.92~287.88(ng/ml),甲亢及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中sgp130的含量分别为937.16±217.59和806.45±138.47(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建立的人sgp130酶标检测试剂盒,能够对血清中sgp130进行准确定量,可为临床gp130相关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疗效估价和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参数,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中国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CD3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T细胞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CD3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抗体双重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CD30在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达的水平.结果:CD+4CD-30细胞在重型组,中轻型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CD+4CD+30,CD+8CD-30细胞明显增加,且重型组,中轻型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HFRS患者急性期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各种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与该病免疫发病机制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熊莉娟;罗端德;曾令兰;李淑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IL-6、TNF-α及TGF-β1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分析

    目的:探讨IL-6、TNF-α及TGF-β1在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各组中IL-6、TNF-α及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IL-6、TNF-α、TGF-β1在DM组及DN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DN组中IL-6、TNF-α、TGF-β1明显高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IL-6、TNF-α及TGF-β1对DM及DN的发生、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艳军;韩萍;卢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NK-κB在EAN中的作用及鼻粘膜耐受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EAN中的作用以及鼻粘膜耐受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IFN-γ、TGF-β1、IL-10 mRNA表达和P65蛋白表达.结果:IFN-γ mRNA在发病早期表达明显增加,恢复期下降;IL-10、TGF-β1 mRNA在恢复期表达明显(P<0.05).鼻粘膜耐受后大鼠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减轻,IL-10、TGF-β1 mRNA表达增加(P<0.05).P65蛋白表达与IL-10、TGF-β1 mRNA表达呈负相关,与IFN-γ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65蛋白可能参与EAN的发病,鼻服抗原诱导T细胞产生IL-10、TGF-β1,通过抑制P65蛋白表达这一途径,有效预防EAN发生.

    作者:李静;肖波;周文斌;谢光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片段的重组表达和特异性细胞反应

    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在特异性T细胞反应中的作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Dsg3序列分析,采用RT-PCR法克隆自身抗原Dsg3E1,E2,E3,E4,E5多肽片段的cDNA,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GEX-2T,导入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并经GST层析柱纯化;进一步与PV患者及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T细胞混合培养,观察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Dsg3E1,E2和E4,E5可刺激PV患者T细胞反应,而不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反应.结论:Dsg3E1,E2和E4,E5中包含T-B细胞作用相关的抗原表位,在PV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邓安梅;仲人前;周晔;孔宪涛;陈孙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烟曲霉菌单克隆抗体鉴定和初步应用

    目的:制备抗烟曲霉菌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烟曲霉菌抗原方法.方法:用基因重组烟曲霉菌半乳糖甘蛋白(AFMP1)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选择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单抗配对,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烟曲霉菌抗原.结果:筛选出3株稳定分泌抗烟曲霉菌单抗杂交瘤细胞株,IgG亚类鉴定分别为IgG1、IgG2a、IgG2b,抗体亲和常数分别为1.2×1010、4.56×109和1.81×1010 mol/L,免疫印迹证实单抗特异性识别烟曲霉菌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产物,相加试验表明3株单抗是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组成配对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高灵敏度为0.1 ng/ml,可测范围为0.1~60 ng/ml.结论:3株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组成配对夹心ELISA法可用于快速检测烟曲霉菌抗原.

    作者:车小燕;丘立文;郝卫;邱庆林;潘玉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

    可溶性细胞间沾附分子-1(sICAM-1)主要由细胞膜ICAM-1脱落形成,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以阻断ICAM-1的多种效应。

    作者:孟筱坚;林茂芳;张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IRF-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初步分析了白血病细胞IRF-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RF-1基因,以β-actin基因作为对照,结合凝胶图象扫描,以IRF-1/β-actin作为IRF-1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分析白血病77例,难治性贫血RAEB 2例及4个白血病细胞系.结果:急性白血病18例未检测到IRF-1基因,急白组及慢粒组IRF-1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HL60,K562,U937 3个白血病细胞系IRF-1表达明显降低.慢粒患者应用IFN治疗后IRF-1表达量增加.结论:IRF-1基因是影响白血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在白血病可能存在缺失或部分失活的异常改变,对白血病的诊治有参考价值.

    作者:林东红;刘庭波;王少元;林孟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性喉癌患者血清TNF-α和NO水平测定及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多效应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是巨噬细胞被TNF-α和干扰素-γ等激活时,在NO合成酶作用下,利用L-精氨酸合成的生物信使[1].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和NO在微生物和肿瘤杀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TNF-α和NO作为机体抗肿瘤的效应分子,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有关老年性喉癌与TNF-α和NO的关系少见报道.我们对34例老年性喉癌患者血清TNF-α和NO进行了检测分析.

    作者:章诗富;成丽兰;陈向阳;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研究

    目的:研究用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有效性和可能性.方法: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PLP)139-151诱发EAE小鼠模型,通过转染方式建立具有高效表达IL-10特性的抗原特异性Th2/Tr1样T细胞系,在EAE小鼠发病6 d后给予静脉注射.小鼠每天称体重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结束时,取脊髓进行PLP免疫组化染色,应用数字化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注射扩散性抗原决定簇MBP87-99特异性Th2/Tr1样T细胞的治疗组小鼠的临床评分明显改善,并伴有复发率的下降、首次复发时间的延迟(P<0.05).PLP免疫组化染色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接受MBP87-99特异性Th2/Tr1样T细胞治疗组小鼠脊髓内PLP像素水平为正常值的94.37%±0.52%,而对照组小鼠为正常PLP水平的91.94%±0.50%(P<0.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脊髓内脱髓鞘病变下降30%.结论: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可明显减少脱髓鞘病变,改善EAE的临床症状,为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尹岭;宋春杰;朱克;王鲁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灌胃免疫小鼠后的抗体应答

    目的:测定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灌胃免疫小鼠后的抗体应答效应.方法:将活或灭活的甲肝疫苗加或不加明胶,经胃免疫小鼠,于末次免疫后2 w取血清及肠液,用间接ELISA法分别检测其中的特异性IgG和IgA抗体水平,并与空白及肌注组比较.结果:实验组特异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肌注组(P<0.01);加明胶组的免疫效果较不加者好(IgG:P<0.001,IgA:P<0.05).结论:甲肝活疫苗及灭活疫苗经消化道免疫小鼠后,均可诱导全身及局部的抗体应答;明胶有增强抗体产生的作用,可作为一种安全、廉价的粘膜佐剂被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作者:陈晨;唐俊杰;杨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乙肝表面抗原核酸疫苗在小鼠体内的阳性表达

    目的:用乙肝表面抗原核酸疫苗免疫小鼠,探讨其在体内的表达.方法:用含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质粒载体肌注小鼠,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在注射部位肌组织、局部淋巴结、脾脏的表达;进一步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BsAg抗体;脾淋巴细胞特异及非特异性增殖试验.结果:一次免疫后,在注射部位肌组织可见HBsAg阳性表达;二次免疫后,在脾、局部淋巴结可见HBsAg阳性染色.血清抗体出现阳性;特异性抗原及ConA均可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乙肝核酸疫苗肌注小鼠后,在骨骼肌、淋巴结、脾脏组织中HBsAg呈阳性表达,并出现了一定免疫应答效应.

    作者:温剑平;杨贵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种直接评价HPV16L1抗体活性的新方法

    目的:以pcDNAL1质粒免疫啮齿类动物(C57BL/6)为模型,观察HPV16L1VLP细胞结合抑制实验是否可以用于检测免疫抗体的中和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组包括Ⅰ组pcDNAL1、Ⅱ组HPV16L1 VLP;Ⅲ组pcDNA3.1.每组动物均为6只C57BL/6鼠.每组动物均肌肉注射免疫3次,间隔3 w.末次免疫后14 d眼球后取血并拉颈处死动物,进行HPV16 L1VLP结合抑制试验:免疫血清中和HPV16L1VLP;制备Hela,EJ和RLC310细胞爬片,CS1213细胞涂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血清中和后Hela细胞呈染色阴性,而对照组、不共育组则细胞呈棕黄色.结论:这说明实验组血清具有抑制VLP与Hela细胞粘附的活性效应.这一方法可能比HAI更能直接反映中和抗体的活性和保护作用.

    作者:宋建明;孙向乐;王一理;刘天菊;司履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免疫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抗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对山茱萸总苷对大鼠在免疫诱导期、关节炎急性期、慢性缓解期血清中CⅡ抗体的水平、腹股沟引流淋巴结细胞IFN-γ的自发分泌和刺激性分泌以及淋巴结细胞的特异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山茱萸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特异性抑制免疫大鼠抗CⅡ抗体的产生、腹股沟淋巴结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及细胞增殖.结论: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CⅡ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

    作者:郭丽丽;周勇;王旭丹;张丽;赵世萍;葛东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淫羊藿甙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淫羊藿甙(ICA)抑制肿瘤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NBT染色法,TRAP-PCR,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ICA显著抑制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且端粒酶活性下降与细胞表面粒细胞分化抗原CD11b表达率呈负相关;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方向分化;改变HL-60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表现为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S期细胞逐渐减少;上调分化相关基因p21、下调增殖相关基因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阐明了ICA显著抑制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从基因-蛋白-细胞效应水平揭示了其调节端粒酶活性的可能机制.

    作者:张玲;王芸;毛海婷;温培娥;崔树龄;李晓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淫羊藿总黄酮与补肾复方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群调控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淫羊藿总黄酮(EF)与两个含淫羊藿总黄酮的补肾复方及健脾复方对皮质酮鼠模型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群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UNEL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T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群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与比较.结果:EF与两个补肾复方都能够降低T细胞凋亡率,并对促凋亡及抗凋亡基因群进行适度地调控,而健脾方则不能.结论:EF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可以代表补肾复方拮抗外源性激素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沈自尹;陈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九代清源口服液增强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实验研究

    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第四法宝,为验证九代清源口服液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我们于1999年6月~2000年12月用九代清源口服液辅助治疗癌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琳;杜家胜;衡雪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2A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表达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2A重组腺病毒,研究EB病毒相关肿瘤治疗性疫苗.方法:利用RT-PCR扩增出EB病毒B95.8株潜伏期膜蛋白2A(LMP2A)全部编码蛋白的基因,并克隆至pGEM-T载体中.并将LMP2A cDNA插入E1、E3区替代的腺病毒载体pAX1CW,选择正确的克隆pAX1CW-LMP2A与Ad5 DNA-末端肽复合体共转染29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的重组腺病毒.提取重组腺病毒转染的293细胞DNA,通过酶切初步鉴定.选择阳性克隆感染CV1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集显微镜分析LMP2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挑选同源重组17个克隆中有9个为阳性克隆,扩增到的病毒滴度为2.3×108 pfu/ml.用MOI=100的重组腺病毒感染CV1细胞,48 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LMP2A蛋白表达于CV1细胞膜上,经流式细胞仪检测LMP2A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94.4%.结论:重组腺病毒能有效地介导LMP2A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其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作者:彭光勇;姚堃;许琳;徐江英;谢芳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可溶性gp130酶联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运用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稳定和简便的人可溶性gp130(sgp130)酶标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本室制备的鼠抗人gp130单抗T2作为包被单抗,另一株识别不同抗原位点的单抗T12经生物素(biotin)标记后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双单抗夹心的人sgp130酶标检测方法,并分别测定了40例健康供血员、40例甲亢及47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中sgp130的含量.结果:成功地研制了人sgp130酶联检测试剂盒,其灵敏度为10 ng/ml.该试剂盒4℃放置3个月,离散度(CV)<±7.6%,回收率为95%~111%,提示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性.用该试剂盒测得的血清中sgp130含量的95%正常值范围为536.92~287.88(ng/ml),甲亢及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中sgp130的含量分别为937.16±217.59和806.45±138.47(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建立的人sgp130酶标检测试剂盒,能够对血清中sgp130进行准确定量,可为临床gp130相关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疗效估价和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参数,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作者:朱华亭;邱玉华;谢炜;王金香;张维延;张学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哮喘患者单核细胞CD11c CD14的表达

    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复杂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通过递呈抗原给淋巴细胞、分泌多种前炎性和免疫调节因子而与这种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探讨肺泡巨噬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结构、功能在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病理过程的阐明.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抗体标记单核细胞表面CD11c CD14,以了解哮喘患者单核细胞功能状态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田新瑞;刘卓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六届学术论文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