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东莞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部分人群艾滋病KABP及感染情况调查

张巧利;王晓霞;陈柏芬;夏宪照;郑少敏;余祖卫;皮世昌;黄兴民;袁达康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 了解示范区内不同人群的艾滋病KABP及感染情况.方法 对东莞市厚街镇和大朗镇两个社区的普通人群和部分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及感染情况等.结果 80%以上的职业人群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能持一个正确的态度,63.4%能正确认识东莞市艾滋病疫情现状.普通人群对艾滋病可通过共用注射器、性及母婴途径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91.2%、87.1%和73.7%,女性服务人群中未婚怀孕者占未婚者15.9%、有临时性伴者占18.9%、近一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4.7%、吸食毒品率为1.1%、性病样症状发生率为38.9%、HIV感染率为0.结论 示范区内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高危人群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高,需尽快采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实验室化验值正常范围标化方法探讨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多中心临床试验均使用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可大大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1].但我国由于经费、标本储存等诸多原因,大多数临床试验实验室指标的评价不能采用国际通用的中心实验室,而代之以在每个临床单位各自的实验室进行.而各中心可能由于测试仪器、试剂以及化验值正常范围不同,以至对化验结果不能进行统一的定量评价,为终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带来了很大问题[2].

    作者:贾宣;成小如;王杨;李卫;李一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武汉市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伤害认知和行为调查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是伤害的高危人群,而我国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对伤害的认知程度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对伤害的认知现状,为我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向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应急心理干预探讨

    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后果常常可以和战争相提并论[1,2],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恐慌和应急时产生的心理危机已经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并逐渐被人们重视.

    作者:邢娟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呼伦贝尔市1956~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报告

    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15°30'-126°04',北纬47°05'-53°20',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和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作者:刘侃儒;洪丽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梗死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干预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恢复期抑郁情绪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对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入院第2天、1 w和20天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病人的入院第2天的SDS、SA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住院1 w和第20天的SDS、SA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干预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脑梗死后出现焦虑、抑郁机率较高,并影响脑梗死康复期神经功能恢复,经干预后可使性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和程度提高.

    作者:张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艾滋病病人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艾滋病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艾滋病人产生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选择3个艾滋病项目县中能随访到的175名艾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制的艾滋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功能量表(APGAR)、生命质量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过去曾有过自杀行为的有12人(占6.9%),其中有6人(50.0%)自杀的主要目的是解脱痛苦;有62人(35.4%)曾想过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活质量和抑郁程度与是否产生自杀行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的产生与性别、配偶感染HIV的情况、家庭功能和抑郁程度因素有关.结论 艾滋病人自杀意念的产生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善艾滋病人抑郁程度和家庭功能状况是降低艾滋病人自杀意念率和自杀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吴红燕;孙业桓;张秀军;张泽坤;曹红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克拉玛依市2000~2004年伤害死亡与减寿分析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世界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伤害造成的残疾及社会经济负担更为惊人[1].

    作者:陈志萍;彭元章;许德民;宋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河南省城市伤害哨点监测资料描述性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医院急诊为基础的伤害事件的发生数量及特征,探索伤害哨点医院监测模式,为伤害预防与控制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3家综合性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其中2家为三级医院,1家为二级医院),采用统一标准,对在2004年1月~12月在哨点医院首次就诊并被诊断为某种伤害的病例进行统一监测.结果 1 a内共报告有效病例6 948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3:1,66.1%的伤害病例年龄在15~44岁,职业构成中工人占31.9%.伤害发生主要原因依次为钝器伤(28.1%),交通伤害(23.0%),跌落(18.3%),刺伤(10.3%)和中毒(6.5%);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为公路/街道(37.9%)、家中(23.4%)、工作场所(22.6%);伤害性质以浅表损伤居首位(28.7%),其次为开放性伤口(25.1%),再次为骨折(16.3%);以非故意伤害(70.7%)及轻度伤害(53.4%)为主;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工作占27.2%.结论 青壮年人群的交通伤害和职业伤害及老年人的跌落伤害为干预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完善交通安全管理,改善社区和家庭环境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作者:周刚;张书岭;李爱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香港多伤员车祸的特征分析

    在世界各地,车祸是创伤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香港不例外,在香港发生的车祸每年约有15 000宗,造成约18 000人伤亡(图1),其中包括约150人死亡及3 000人以上重伤.本研究的目的是收集1999~2004年这5 a车祸资料,将涉及多伤员的车祸情况加以分析,找出这类车祸的风险因素并讨论干预前景.

    作者:邝子宪;胡家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河北省200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2005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合格实验室的要求,完成4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为总结经验,更有效对发挥脊灰病毒学监测作用,现将200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玫;郭玉;张振国;宋慧军;张晓晔;张俊棉;刘燕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太原地区职业人群乙、丙、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目的 研究太原地区职业人群中乙、丙、庚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太原地区从事公共场所工作、饮食服务工作、托幼保教工作以及职业供血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职业人群进行HBsAg、抗-HCV、抗-HGV、ALT检测.结果 HBsAg、抗-HCV、抗-HGV的阳性率分别为3.86%(11/285)、0.70%(2/285)、2.11%(6/285),两性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各职业间HBsAg、抗-HCV、抗-HGV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例HBsAg阳性者3例ALT异常,6例抗-HGV阳性者2例ALT异常,HBsAg、抗-HGV均阳者1例,抗-HCV、抗HGV均阳者1例.结论 太原地区职业人群中存在有乙、丙、庚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并且三者间存在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感染或重叠感染.

    作者:张贵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汕头市与潮州市摩托车驾驶员关于头盔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比较

    目的 调查了解摩托车驾驶员对头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伤害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加油站、小学校门口以及超市停车场等摩托车集中地的摩托车驾驶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问卷对驾驶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驾驶员对摩托车头盔的知识有较高的认知程度,佩戴头盔的目的主要为预防或减轻头部受伤,汕头驾驶员的认知程度(78.2%)高于潮州(70.6%)(P<0.01);载客时两地60%以上的驾驶员都要求乘客佩戴头盔;在汕头市有45.1%的驾驶员觉得交警平时查得严,高于潮州市的30.6%(P<0.01).结论 摩托车驾驶员对头盔知识的认知程度较高,对佩戴方面也有较好的态度,但佩戴率低,应探讨其中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实施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李功理;李丽萍;蔡启恩;Rebecca Iver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我国女性自杀问题的研究状况

    介绍了我国女性自杀的流行特征、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及自杀预防,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女性自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女性自杀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孙美兰;叶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连市10690例申请企业医保补助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调查

    目的 了解2004年大连市参加企业医保补助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检出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申请企业医保补助的高血压患者10 690人,收集其临床资料和体检结果,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10 690名高血压患者中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68.36%,脑卒中检出率为61.08%,糖尿病检出率为38.84%,冠心病检出率为11.72%,肾病检出率为11.61%,并发症的发生与性别及病程有关.结论 申请企业医保补助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以视网膜病和脑卒中检出率较高,提示高血压患者应重点预防视网膜病变和脑卒中的发生,为该市今后的企业医保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梅华;乔晶;高晓虹;李晓枫;任晓南;宋丹;邹飒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成都市青羊区居民伤害2006年哨点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青羊区伤害病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伤害预防提供线索.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在成都市青羊区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伤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6∶1);平均年龄为31.70±18.88岁;发生时间有一定的集中趋势,20点为高(1 220例,8.63%);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 410例,31.20%)、公路/街道(3 501例,24.77%);伤害程度多为轻度(10 344例,73.11%);经诊治后多回家休养(10 532例,74.52%);以意外伤害为主(12 309例,87.09%);受伤部位的前3位分别为头部(5 140例,36.37%)、上肢(3 390例,23.98%)和下肢(2 476例,17.52%);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 289例,30.35%)、机动车车祸(2 178例,15.41%)和钝器伤(1 955例,13.81%).结论 伤害严重影响成都市青羊区劳动力人群的健康,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奉雪冬;黄世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饮酒与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性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饮酒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显示:饮酒后,由于酒精对人的信息接受和感知能力、反应和操作能力及自我控制和定向能力的严重损害而对人的驾驶能力有严重影响,疲劳、人格、药物、年龄、职业等因素也影响到酒精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血液酒精浓度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呈正相关,驾驶员酒后驾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作者:殷凯;黎明强;钟柳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由于农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人群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下,卫生防病知识缺乏,且与家禽接触机会多,传染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加之国家对卫生院的投入不足,基层传染病防治力量薄弱,导致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作者:蓝才燕;潘达颜;郑德文;张漓;杨正平;周永华;覃家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的疗效随访观察

    关节镜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已被广泛采用,尤其在骨外科关节疾病的内部结构的认识、识别、诊断和治疗方面.从1934年首次报告采用关节镜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开始,已形成利用关节镜技术对肩、肘、膝、踝、髋等关节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本文着重对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疾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指导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疾病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高新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维吾尔族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中学生吸烟状况,为在维吾尔族中学生中开展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进行整群抽样,在抽取的2 130名维吾尔族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尝试吸烟率为14.18%(男生31.30%,女生2.39%),吸烟率为12.09%(男生27.24%,女生1.65%).促使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烦恼或无聊(42.09%),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饮酒、父母亲吸烟、零用钱较多.戒烟的主要原因是吸烟有害健康(75.78%).男生吸烟相关知识得分低于女生、初中生得分低于高中生、吸烟者得分低于非吸烟者.75.78%的学生支持在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结论 维吾尔族中学生的吸烟率较低,有较高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对禁烟活动持积极的态度,应针对影响维吾尔族中学生吸烟的因素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何立红;冯国栋;瞿世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622例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疗效和转归分析

    目的 找出影响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疗效和转归的因素,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综合医院1999~2004年间所有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诊断分类,对近2 a部分患者进行随访核实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时间在10 h以内、车祸发生在城市、村镇交通区为治愈的有利因素;面部损伤不是危险性因素;酒后驾车、锐器伤、钝器伤、曾受伤害均为治愈的不利因素;钝器伤、曾受伤害、曾于半年前受伤害均为住院死亡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对城乡居民的健康危害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受伤者的生活质量,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防制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悫;李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