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燕;孙业桓;张秀军;张泽坤;曹红院
介绍了我国女性自杀的流行特征、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及自杀预防,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女性自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女性自杀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孙美兰;叶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0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显示,伤害占全球死亡的9%,占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的12%,中国是世界上伤害死亡率和DALY高的国家之一[1].
作者:于传友;于丽娅;张希新;王丽;孙玉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摩托车已成为农村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引起的交通事故不仅导致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作者:张仁波;童吉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后果常常可以和战争相提并论[1,2],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恐慌和应急时产生的心理危机已经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并逐渐被人们重视.
作者:邢娟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关节镜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已被广泛采用,尤其在骨外科关节疾病的内部结构的认识、识别、诊断和治疗方面.从1934年首次报告采用关节镜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开始,已形成利用关节镜技术对肩、肘、膝、踝、髋等关节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本文着重对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疾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指导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疾病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高新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示范区内不同人群的艾滋病KABP及感染情况.方法 对东莞市厚街镇和大朗镇两个社区的普通人群和部分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及感染情况等.结果 80%以上的职业人群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能持一个正确的态度,63.4%能正确认识东莞市艾滋病疫情现状.普通人群对艾滋病可通过共用注射器、性及母婴途径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91.2%、87.1%和73.7%,女性服务人群中未婚怀孕者占未婚者15.9%、有临时性伴者占18.9%、近一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4.7%、吸食毒品率为1.1%、性病样症状发生率为38.9%、HIV感染率为0.结论 示范区内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高危人群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高,需尽快采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张巧利;王晓霞;陈柏芬;夏宪照;郑少敏;余祖卫;皮世昌;黄兴民;袁达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伤害是世界上主要的健康问题,其后果不尽相同,与社会分层、风险暴露和感受性不同有关.为保障个人、社区健康和福利,建立的伤害监视系统在整体小区安全促进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伤害发生水平与愈后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辽宁省3市3县18 583名居民过去1 a中的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19.16%,标化率为18.86%,农村(22.28%)明显高于城市(15.19%).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锐器割刺伤(7.67%)、跌倒(3.55%)、撞击挤压伤(2.04%)、机动车交通事故(1.24%)和运动伤(1.20%),每例伤害平均失能时间为12.57 d,伤害治疗率农村高于城市,致残率城市高于农村.结论 辽宁省每年约1/5居民发生伤害,致残率为0.84%,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工作.
作者:那军;于传友;富增国;于全福;杨晓丽;张淑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校外青少年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自填问卷,于2005年10月调查辽宁省鞍山市从事餐饮、娱乐、服务工作和社区无业/待业的校外青少年584人.结果 校外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42.6%,男性(62.3%)高于女性(37.7%),其中31.6%的人很少或从不使用安全套,近一次性行为中51.2%的人未使用安全套;28.2%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性交易.22人(3.8%)使用过摇头丸、K粉等毒品,使用过毒品者性行为、性交易发生率高于未使用过毒品者.艾滋病知识水平以及对艾滋病易感性的认知影响校外青少年安全套使用频率.结论 校外青少年存在不安全性行为、毒品使用等艾滋病高危行为,增加其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改善其不安全性行为.
作者:胡虹;陈磊;常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性伴通知是指调查性病患者的性接触史,采用某种方法通知其性伴,使性伴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1].我国关于性伴通知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对湖北省随州市的一般人群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地区一般人群对HIV感染者的性伴通知现状、通知意愿及影响因素等.
作者:许珊丹;朱长才;曾婧;张玲;吴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本文基于数理统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对病例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断面的正态分布检验,对HIV浓度和CD4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结论.同时找到CD4浓度与时间的非线性拟合函数,并验证非线性回归高度显著,提出CD4细胞增长率作为艾滋病疗效的评价依据,还详细分析了疗效的预测效果问题,并分类讨论了年龄对艾滋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景祥;徐振源;吴有炜;唐旭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了解摩托车驾驶员对头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伤害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加油站、小学校门口以及超市停车场等摩托车集中地的摩托车驾驶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问卷对驾驶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驾驶员对摩托车头盔的知识有较高的认知程度,佩戴头盔的目的主要为预防或减轻头部受伤,汕头驾驶员的认知程度(78.2%)高于潮州(70.6%)(P<0.01);载客时两地60%以上的驾驶员都要求乘客佩戴头盔;在汕头市有45.1%的驾驶员觉得交警平时查得严,高于潮州市的30.6%(P<0.01).结论 摩托车驾驶员对头盔知识的认知程度较高,对佩戴方面也有较好的态度,但佩戴率低,应探讨其中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实施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李功理;李丽萍;蔡启恩;Rebecca Iver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对近年来饮酒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显示:饮酒后,由于酒精对人的信息接受和感知能力、反应和操作能力及自我控制和定向能力的严重损害而对人的驾驶能力有严重影响,疲劳、人格、药物、年龄、职业等因素也影响到酒精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血液酒精浓度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呈正相关,驾驶员酒后驾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作者:殷凯;黎明强;钟柳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5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合格实验室的要求,完成4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为总结经验,更有效对发挥脊灰病毒学监测作用,现将200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玫;郭玉;张振国;宋慧军;张晓晔;张俊棉;刘燕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4年大连市参加企业医保补助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检出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申请企业医保补助的高血压患者10 690人,收集其临床资料和体检结果,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10 690名高血压患者中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68.36%,脑卒中检出率为61.08%,糖尿病检出率为38.84%,冠心病检出率为11.72%,肾病检出率为11.61%,并发症的发生与性别及病程有关.结论 申请企业医保补助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以视网膜病和脑卒中检出率较高,提示高血压患者应重点预防视网膜病变和脑卒中的发生,为该市今后的企业医保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梅华;乔晶;高晓虹;李晓枫;任晓南;宋丹;邹飒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由于农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人群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下,卫生防病知识缺乏,且与家禽接触机会多,传染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加之国家对卫生院的投入不足,基层传染病防治力量薄弱,导致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作者:蓝才燕;潘达颜;郑德文;张漓;杨正平;周永华;覃家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达90%以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代谢障碍及血管损害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聂立红;蒋亚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青羊区伤害病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伤害预防提供线索.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在成都市青羊区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伤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6∶1);平均年龄为31.70±18.88岁;发生时间有一定的集中趋势,20点为高(1 220例,8.63%);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 410例,31.20%)、公路/街道(3 501例,24.77%);伤害程度多为轻度(10 344例,73.11%);经诊治后多回家休养(10 532例,74.52%);以意外伤害为主(12 309例,87.09%);受伤部位的前3位分别为头部(5 140例,36.37%)、上肢(3 390例,23.98%)和下肢(2 476例,17.52%);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 289例,30.35%)、机动车车祸(2 178例,15.41%)和钝器伤(1 955例,13.81%).结论 伤害严重影响成都市青羊区劳动力人群的健康,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奉雪冬;黄世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疟疾发病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对疟疾发病情况进行空间分析.方法 收集1950~2005年疟疾发病资料,使用Epi Info 3.3.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拟合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结果 1970~1999年,疟疾发病率高达到12 156.42/10万,低仅为1.32/10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度为27.01%;2000~2005年,疫情出现回升,6年间疟疾发病率平均上升速度61.91%.结论 安徽省疟疾历史上严重流行区在长江以北,重点在沿淮淮北地区;现阶段疟疾高发地区仍然徘徊在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但发病范围可能有所扩大.
作者:刘永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找出影响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疗效和转归的因素,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综合医院1999~2004年间所有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诊断分类,对近2 a部分患者进行随访核实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时间在10 h以内、车祸发生在城市、村镇交通区为治愈的有利因素;面部损伤不是危险性因素;酒后驾车、锐器伤、钝器伤、曾受伤害均为治愈的不利因素;钝器伤、曾受伤害、曾于半年前受伤害均为住院死亡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对城乡居民的健康危害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受伤者的生活质量,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防制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悫;李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