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逆转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

李尚艾;张文杰;钱焕德

关键词:药物, 逆转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 心肌间质纤维化, 心血管并发症, 心肌细胞肥大, 独立危险因素, 血流动力学, 内分泌激活, 组织结构, 综述, 心脏, 神经
摘要: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VH)已被公认为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引起高血压LVH的主要原因是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激活两方面.高血压LVH时心脏的组织结构发生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下面就药物逆转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简单综述如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60例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手术切口在能满足心内操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小;尽可能不破坏胸廓原有支架结构,以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自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施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6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李伦明;宋宝国;闵振兴;吴曼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波变化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时P波大时限(Pmax)、P波小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P波变异(Pv)的变化,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变化对ACS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20例ACS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体表心电图的Pmax、Pmin、Pd、Pv,并与26例ACS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房颤组Pmax、Pd、Pv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max、Pd、Pv均是ACS并发PAF的预测因子,但仅Pd是独立预测因子(P<0.001).结论 Pmax、Pd、Pv均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而Pd是独立的预测因子.

    作者:王丽辉;祁家祥;田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华法令和肠溶阿司匹林防治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华法令和肠溶阿司匹林用于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的疗效.方法应用统一人群分组对照群组研究的方法,在本院住院和门诊的高龄患者中随机挑选服用阿司匹林(ASA300 mg/d)者73例,服用华法令(WFR 2~5 mg/d)者82例,并随访12个月.结果用药14 d后,WFR组患者心绞痛改善率明显高于ASA组(86.6%vs 67.1%),P<0.01.随访12个月期间,复合终点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WFR组明显低于ASA组(9.8%vs 26.0%),P<0.01.结论华法令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小剂量应用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张领;袁洪文;卫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水平在冠心病(CHD)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定量检测98例CHD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PO和hs-CRP的水平.结果①CHD组血清MPO水平[(229.3±67.1)U/ml vs(99.7±28.7)U/ml,t=13.6,P<0.001]和hs-CRP水平[(2.2±0.9)mg/L vs(1.1±0.6)mg/L,t=8.1,P<0.0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②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MPO与hs-CRP水平只有弱相关关系(r=0.34,P=0.013).结论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不同的病理机理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两者对冠心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曹平良;葛郁芝;盛国泰;邱元芝;李年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以及辛伐他汀对心梗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15 d后结扎冠脉,造成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复合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高脂假手术组、高脂心梗组、辛伐他汀大剂量和小剂量共6组,术后48 h给药,观察48 h和4周死亡率,高频超声心动图于术后4周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及梗死心肌范围.结果高脂组大鼠AMI后48 h死亡率高于正常血脂AMI组(P<0.05).术后4周高脂假手术组较正常血脂假手术组FS降低(P<0.05);且血清TC、LDL-C水平分别与FS、EF和LVDs呈直线相关(P<0.01).辛伐他汀大、小剂量均能降低LVDd、LVDs(P<0.05,0.01),降低LVEDV、LVESV(P<0.01),升高EF、FS(P<0.05).结论高脂血症能损害心功能,增加AMI后急性期死亡率,高脂AMI动物较正常血脂AMI动物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损伤均有加重趋势.辛伐他汀不仅降低血脂水平,还可减轻心室扩张,改善心功能.

    作者:郭艳;王思明;殷惠军;史大卓;刘剑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患者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目的通过在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单侧阻滞,探讨减少蛛网膜下腔麻醉对老年患者循环呼吸影响的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B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给药后第3、5、10、15、20 min时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患侧运动阻滞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A组的感觉阻滞范围略宽,健侧的感觉运动阻滞A组均较B组为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在各个记录点的MAP,及第5、10、15min的HR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都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满足手术需求,对老年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的麻醉并发症.Effects of unilateral spinal anesthesia in the elder patients circulation and respirationZHU Qian, LIU Sha-sha, JLA Nai-guangBeijing Union Medical Collage, Beijing 100730, China

    作者:朱谦;刘莎莎;贾乃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方法全组11例,手术前均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长径14.6~32.5 mm.取右前胸2~3 cm长的微创切口,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以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 1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3~10个月,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漏.结论微创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作者:邱罕凡;陈良万;张贵灿;陈道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HIF-1基因治疗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因子1(HIF-1)在活体心肌内表达后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建立兔缺血心肌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基因注射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毛细血管染色、密度分析检测基因表达及疗效.结果实验组动物局部能够表达外源基因产物,心肌血管新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F-1基因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从而为冠心病的治疗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勇;王彬尧;王长谦;厉锦华;李慧丽;胡大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心脏直视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7例分析

    迟发性心包填塞(late cardiac tamponade,LCT)是心脏直视术后少见的并发症,早期症状隐匿、不典型,临床易延误诊断与治疗,后果严重,应充分重视.我院自1985年5月至2003年10月,心脏直视手术978例,共发生LCT 7例(0.7%).

    作者:王旭东;曲波;孟范泉;尹键;金昌国;李立刚;刘建伟;王德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内含子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E)及其内含子1增强子元件(IE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测定120例冠心病(CH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的ApoE基因型及IE1基因型,血脂测定采用酶法.结果①CHD组ε4等位基因的TC显著高于同组其他基因型,也显著高于对照ε4基因型.②CHD组G/G基因型的血清总胆固醇高于同组的G/C基因型及C/C基因型,也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P<0.05).③CHD组含等位基因ε4的各增强子基因型TC均高于非ε4组,同时G/G型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同组G/C和C/C型,也显著高于非ε4的G/G型、G/C型、C/C型(P<0.01).结论①ε4携带者及IE1的G/G基因型为血脂代谢紊乱的遗传因子.②当ε4携带者的IE1为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时其发生血脂代谢紊乱的危险性尤为明显.

    作者:张典文;崔国方;王刚;张锐;宋达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药物逆转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

    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VH)已被公认为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引起高血压LVH的主要原因是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激活两方面.高血压LVH时心脏的组织结构发生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下面就药物逆转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简单综述如下.

    作者:李尚艾;张文杰;钱焕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瓣膜手术23例

    目的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3例患者同时行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年龄63.3(41~81)岁.瓣膜病变8例为风湿性,10例为瓣膜退行性病变,5例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4例.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后,先做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静脉桥与升主动脉的近端吻合在升主动脉一次阻断下或心脏复苏后完成.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5例行二尖瓣成形,18例行瓣膜置换(使用生物瓣与机械瓣者分别为7例及11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4例、双瓣置换2例).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28.2(11~247)h,平均ICU停留3.1(1~34)d.4例患者因发生低心排综合征而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其中死亡1例.1例发生脑梗塞,1例置入永久起搏器.术后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7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3~55个月,术后均无心绞痛发作,未发生与抗凝相关的出血或血栓、栓塞事件.1例术后第4年死于恶性肿瘤.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彻底纠治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兴荣;苗齐;于洪泉;任华;王振捷;曹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心室晚电位相关概念及意义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是出现在QRS波群终末部、ST段内,以高频、低振幅为特征,有一定方向性的碎裂电活动.这种电信号一般在几十微伏以下,频率在20~120 Hz范围,常规心电图无法捕捉,需要通过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ph)检测[1].

    作者:陈喆;王吉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心脏穿透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

    心脏穿透伤由于病情危重、凶险,死亡率高,临床上需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抢救才能获得成功.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4年6月救治各类心脏穿透伤患者18例,除1例合并脾脏损伤严重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均获得成功.

    作者:王平;陈冠中;梁大昌;钟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体外循环前后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及激活程度的变化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前后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和激活程度的变化.方法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20例为体外组,同期行其他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体外组患者在肝素化后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以2.2~2.4 L/(m2·min)恒流灌注,体外循环期间维持鼻温27℃~29℃.分别在手术开始前、转流开始前和停机成功后取血液标本2 ml,肝素抗凝,分离出血浆,分装并置于-20℃冰箱中保存.对照组患者的采血时间为手术开始前、进胸后和关胸时,标本处理和保存方法同体外组.全部标本均测定血浆总MMP-9浓度和活性MMP-9浓度,计算MMP-9激活程度.结果体外组患者血浆总MMP-9、活性MMP-9浓度及其激活程度于停机成功后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关胸时)(P<0.01);与手术开始前比较,体外组患者上述指标于停机成功后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患者血浆MMP-9浓度和激活程度显著升高.

    作者:王寿勇;张诗海;姚尚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的研究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136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冠心病组)和8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心室壁各节段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峰值速度与对照组相应节段比较均明显减低,运动频谱异常的特点为波幅减低、时相延迟、方向改变或频谱紊乱等.结论 QTVI可直观、定量显示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一种诊断冠心病的无创伤性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庄蓓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策略-载脂蛋白A-I类似物蛋白肽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及生命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仍缺乏明显有效的药物.过去曾认为AS是胆固醇储积疾病,但随着近十年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发现AS不是一种局部性的疾病,而是一种炎症紊乱性疾病,这为寻找AS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区景松;欧志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心肌缺血的左室舒张功能研究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对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肺静脉(PVF)和二尖瓣(MVF)血流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87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前LVEF≤40%和>40%分为A(38例),B(49例)两组,应用经胸(TTE)和经食管(TEE)超声心动图对OPCAB前及术后3月内的PVF、MVF和LVEF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PVF、MVF各项参数术后测值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术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峰值流速均示升高(P<0.05),PVa负值减低,PVs/PVd提高,MVe/MVa减低(P<0.05~0.01).TTE对PVF血流参数的测值低于TEE(P<0.05).LVEF(56.1±12.1)%较术前(48.2±13.6)%显著增加(P<0.01),EDV(P<0.01)、ESV(P<0.001)测值较术前显著降低.A、B两组术后LVE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B组术后各项测值高于A组(P<0.05~0.01).结论 OPCAB能够显著改善左室整体功能,并明显提高心脏的舒张状态.伴有明显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心功能仍能得到显著改善.多普勒超声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定量评价血管重建术的方法.

    作者:管军;康维强;赵林;柏本建;马骏;万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原位心脏移植8例报告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移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 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8例患者施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扩张型心肌病7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7例.4例术前存在中度肺动脉高压,NO吸入等措施降肺动脉压力.抗排异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皮质激素(Pred)+骁悉(MMF)三联方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第9天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给予大剂量泼尼松龙冲击治疗3 d缓解;1例术后第3天出现肾功能衰竭,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于术后35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及抗排异药物神经毒性反应,其余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术后5例已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严格掌握受体适应证、供体的心脏保护、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围术期患者管理,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天起;王春祥;马延平;王东;李培杰;王明华;刘鲁祁;许莉;李军;王春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飞行质谱法与肌钙蛋白Ⅰ快速检测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比较

    目的比较飞行质谱法、肌钙蛋白Ⅰ(TnI)快速检测法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胸痛发作2 h之内的早期AMI(A1组)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5例.利用飞行质谱法测定所有血清,利用TnI快速检测法测定AMI患者的血清.再将病历齐全的同时用飞行质谱法和TnI快速检测法测定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A1组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质荷比为8149.84和5910.00.这两种蛋白质的差异呈显著性.A1组患者在质荷比8149.84的蛋白质呈低表达;而在质荷比5910.00的蛋白质呈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AMI的血清标志物.②飞行质谱法的敏感性是000000E-M8,特异性是0.008,飞行质谱法对早期AMI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明显优于TnI快速检测法.结论飞行质谱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快速、准确诊断早期AMI,优于TnI快速检测法.

    作者:魏晓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