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5雅培心血管学术巡回研讨会在京沪鹏城三地举行

关键词:雅培, 心血管, 学术
摘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国际心肺血管及肿瘤疾病网www.haobody.com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原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FLP)对100名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和52名冠造结果正常及18名门诊常规体检且无冠心病史者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CHD)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67、0.79和0.44、0.63,P<0.05),而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075和0.064,P>0.05).结论AGT基因变异与CHD发病具有相关性.提示T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则无关联.

    作者:贾永平;任洁;吕吉元;郭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移植材料的选择

    目的总结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移植材料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我们选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共9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本组患者男性74例,女性16例,年龄48~74岁.心功能Ⅱ~Ⅳ级,单支血管病变6例,双支血管病变20例,三支血管病变64例.合并高血压30例,陈旧性心梗18例,慢性肺阻塞性通气障碍14例,糖尿病18例,室壁瘤3例,急性心梗2例.选用乳内动脉搭桥88支,桡动脉搭桥84支,大隐静脉搭桥109支.结果无死亡病例,全部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胸骨裂开3例,胸腔积液8例,肺炎肺不张12例,心律失常15例.随访6~36个月,心电图检查无新的缺血和梗死表现,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正确的选择移植材料是提高血管桥通畅率、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措施.移植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术者的技术水平决定.

    作者:郑庆林;薄学荣;索峰;冯文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起搏方式选择的研究现状

    自1958年首次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来,人工心脏起搏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现今起搏器技术水平已相当完满,起搏器结构精密,功能复杂和精巧,起搏方式也有多种.但是要让起搏治疗达到大效果,除了与起搏器本身及参数设定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临床医生要具体分析患者的情况,采用佳的起搏方式.

    作者:桂春;朱立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并发症与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并发症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检测AMI患者发病第1、3、5和7天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根据结果将106例AMI患者分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强阳性组、阳性组和弱阳性组,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血性胸痛、心源性休克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强阳性组和阳性组的心力衰竭、缺血性胸痛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弱阳性组(P<0.01),但前两组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变化情况可做为估计AMI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陈晓曦;姚光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进行3例无保护ULMCA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心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1例(拒绝外科手术).其中开口、体部及末端分叉病变各1例.1.2方法术前3 d开始服用阿司匹林300 mgqd,噻氯匹定0.25 g bid或氯吡格雷75 mg qd,阿托伐他汀钙10 mg qd,酌情使用硝酸酯类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术中静脉用肝素8000OIU,每小时追加1000 IU.术后回到CCU病房监护,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到正常的1.5~2倍.

    作者:过云峰;陈风;汪渝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8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及血脂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UA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

    作者:郭建浩;陈耀强;邓宁星;陈若峰;周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投稿及稿件查询指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OPCAB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非体外循环的冠脉搭桥术(off-pump cara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带来的一系列心、肺、脑、肾和血液系统的损害,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离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已被众多学者认可为一种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方法,且更适宜那些具有高危因素、无法耐受CPB的冠心病患者.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间我院为26例具有两种以上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施行OPCAB手术,报告如下.

    作者:杨适园;康松涛;彭湘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卡维地洛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及对照组26例,全部给予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卡维地洛5~40 mg/d,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左心室超声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发生部分轻度不良反应,无一例停药.结论应用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安全、有效.

    作者:叶炳华;李爱云;朱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宽度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测量已确诊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200例(研究组)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大宽度,并以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大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波离散度、P波大宽度为一种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可靠指标.

    作者:陈怀京;黄容晖;刘晓松;丁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血清生长因子与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及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DGF、血清IGF-Ⅰ、血浆AngⅡ和66例EH患者血清PDGF、血清IGF-Ⅰ、血浆AngⅡ及早晨尿微量白蛋白(mALB);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血清TGF-β;根据EH患者尿mALB量分为EH伴mALB异常组31例(mALB≥8.68 mg/L)和EH伴mALB正常组35例(mALB<8.68mg/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伴mALB正常组血浆AngⅡ、血清TGF-β、PDGF及IGF-Ⅰ均增高(P<0.05),EH伴mALB异常组增高显著(P<0.01);相关分析显示EH患者AngⅡ与TGF-β、PDGF及IGF-Ⅰ成正相关;mALB与AngⅡ、TGF-β成正相关,与PDGF、IGF-Ⅰ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ngⅡ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清生长因子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AngⅡ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文果;刘丽;何江;梁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吸入一氧化氮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室间隔缺损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6例为治疗组,在呼吸机辅助期间吸入外源性NO;以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13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氧分压及相关时间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入NO可以显著降低心率,对中心静脉压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虽然两组经皮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别,但是吸入NO组Pa02显著提高.治疗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平均动脉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吸入NO后二氧化氮、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吸入前(P<0.05),但仍在允许范围.结论吸入NO是治疗VSD手术后PH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致余;马增山;董铭峰;马胜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005雅培心血管学术巡回研讨会在京沪鹏城三地举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延迟性局限性心包压塞4例

    1984年6月至2004年3月,我院开展体外循环手术2141例,发生延迟性局限性心包压塞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健;汤服民;罗运成;王留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4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41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418例,其中经正中切口414例,左外侧小切口4例.患者搭桥数目1~5(3.1±0.9)根,应用左侧乳内动脉274根,桡动脉21根.结果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2~6 h,平均胸腔引流量为(365.0±23.0)ml,输库血146例(34.9%),二次开胸12例(2.9%),早期心肌梗死4例(0.9%),心绞痛6例(1.4%),心功能不全8例(1.9%),心律失常30例(7.2%),早期死亡4例(0.9%).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柏本健;万峰;辛凌澎;王春贵;王吉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43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较为多见,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识别和处理心律失常非常重要.现就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43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分析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日辉;聂荣华;马军柏;张拥军;詹波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欢迎订阅《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