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念华
作者:陈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孕妇的影响. 方法将1 02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给PCEA外,其它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 结果观察组的Mulleet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PCEA用于引产镇痛产程时间短,对孕妇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引产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亚丽;张秀玲;孟亚丽;刘培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陈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对高危妊娠进行科学的管理,掌握围生儿死亡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确定围生期保健重点,早期筛查、预测高危人群,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本文就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2 425例孕产妇中802例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高彩凤;丁海霞;刘向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心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心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陈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发生率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寻求防治对策. 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年间分娩的601例前置胎盘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1.6 ‰(601/51 595 ).中央性前置胎盘孕次、产次、人流清宫次数高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前置胎盘组孕次、产次、人流清宫次和人流清宫史多于正常位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央性前置胎盘发生的构成比近15年明显上升(P<0.001). 结论人流和清宫次数的增加可能是当前前置胎盘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作者:易念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基因表达模式.方法应用基因表达系统性分析方法(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建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基因表达的SAGE文库.结果经SAGE分析获得20 880个特异标签,从中得到2 935个特异基因信息,93.6 %基因呈低表达,其余6.4 %基为呈中、高表达.结论宫颈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有众多的基因表达,其中绝大多数基因呈低表达,只有为数很少的基因呈高表达,对今后宫颈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康宏伟;耿力;赵玲;韩劲松;郭红燕;张璐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表超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心脏超声治疗机治疗,对2组病人在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退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后血小板、血糖、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心电图、医技检验指标方面进行比较,借以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在治疗后心电图2组均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 WTBZ〗;体温恢复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25.5,P>0.05);轻、中度硬肿消退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天数治疗组平均为(9.5±3.3) d,对照组为(13.6±4.5) d,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达 90.0 %(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 %(19/30),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体表超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操作简单、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高、经济方便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耿秀娟;李海永;孟宪芳;王晓静;巩德强;蒋宝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出生缺陷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为了解张家港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和死亡情况,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儿死亡率,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对张家港市2003年6 595名出生的婴儿进行了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初步分析如下.
作者:周亚萍;邓红岩;陶永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4年6月29日上午10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主任陈贤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就艾滋病防控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陈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不良围生结局及相关因素. 方法通过对150例ICP患者胎儿电子监测(NST)、脐血流(S/D)、胆汁酸、肝酶、胆红素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ICP患者NST、S/D与围生儿结局无明显关系,胆汁酸水平升高4倍以上者早产率明显增加,胆酸与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超过100 U/L)水平升高者羊水粪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加,胆酸与胆红素水平升高者围生儿死亡率增加. 结论 ICP患者不良围生结局的预测应综合多项检测结果分析,一旦有不良倾向,应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刘凌芝;李丽君;李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先证者男,33岁,结婚4年不育就诊.体格检查:体型瘦长,身高1.81 m,姿态似女性,四肢细长,肩部较窄,骨盆类似女性,皮下脂肪多,肌肉不发达,皮肤细腻.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平日少语,声音细高,喉结不明显,胡须及体毛稀疏,乳房轻度发育,阴毛呈女性分布,睾丸小而硬,性欲低下,精液分析无精子.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常规培养,G显带,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核型为47,XXY,诊断为克氏综合征.
作者:顾菊萍;张振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吗啡对雌激素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ER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将基质细胞给予17-β雌三醇或/和吗啡及纳洛酮干预,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通过RT-PCR 的方法半定量分析吗啡对基质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第一代传代的基质细胞各组接种密度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种用药第1、3、5、7、天进行细胞计数,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E+Mor组细胞数较E2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1).E+ M+N组与E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R 与内参照β-actin 分别在469 bp和348 bp处出现特征性条带.雌激素组、吗啡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E+Mo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吗啡作用24 h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基质细胞ERmRNA的表达,3组吗啡的终浓度分别为1×10-6 mol/L、1×10-5 mol/L、1×10-4 mol/L,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r=-0.946,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吗啡可以直接抑制雌激素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影响了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
作者:王小青;闫丽隽;郭述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16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检出率为45.7/万(161/35 240),后5年检出率62.0/万,较前5年检出率30.0/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先天性心脏病常见,占42.9 %(69/161),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占 21.7 %(35/161) ,心律失常占第三位,为16.2 %(26/161);(3)阴道分娩占32.5 %(52/160),剖宫产占67.5 %(108/160),剖宫产组心功能明显差于阴道分娩组(P<0.05);(4)心脏病组的孕产妇死亡率3.1 %及围生儿死亡率7.5 %均高于非心脏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脏病患者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非心脏病者(P<0.05). 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仍是产科一种严重合并症,需要严密监护、认真处理.9 %(69/161),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占 21.7 %(35/161) ,心律失常占第三位,为16.2 %(26/161);(3)阴道分娩占32.5 %(52/160),剖宫产占67.5 %(108/160),剖宫产组心功能明显差于阴道分娩组(P<0.05);(4)心脏病组的孕产妇死亡率3.1 %及围生儿死亡率7.5 %均高于非心脏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脏病患者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非心脏病者(P<0.05). 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仍是产科一种严重合并症,需要严密监护、认真处理.
作者:夏敏;徐爱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已婚职业妇女的子宫肌瘤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由调查人员经过严格统一培训,对4 590名不同职业已婚妇女进行调查,同时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多方面探讨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子宫肌瘤平均患病率为8.7 %(400/4 590),患者年龄近似于正态分布,平均年龄为(43.9±4.6)岁,40~49岁组的患病率高,为11.1 %(268/2 411),不同职业之间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影响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按照相对危险度依次为母亲或姐妹患有子宫肌瘤、口服避孕药、盆腔炎、宫颈糜烂、多次妊娠和人工流产、长期负重作业、长期站立作业、长期噪声作业等,而月经初潮延迟可能是子宫肌瘤的保护因素. 结论加强妇女劳动保护和生育健康教育,预防和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避免滥用雌激素疗法等是控制子宫肌瘤、促进妇女健康的重要措施.
作者:苏红梅;张碧云;曾芳玲;陈雯婷;岑秀芬;刘筱娴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