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力成;刘岩;杨水祥
酒精性肝病( ALD )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 ALD 是我国常见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且有年轻化和女性化倾向,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导尿管留置导尿对尿道黏膜影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病情况,以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应用导尿管。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需要留置导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抗菌超滑导尿管组及普通Foley氏尿管组,每组各40例。检测两组患者尿常规,记录留置尿管期间患者感觉,并行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插管初期抗菌超滑导尿管比普通Foley氏尿管镜下血尿发生率低,插管期间抗菌超滑尿管不适感觉少见。两组患者随插管时间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逐日增加,两组相同天数细菌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菌超滑尿管比普通Foley氏尿管对尿道黏膜损伤轻,并可延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CAUTIs)的发生,对短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此法是较好的预防感染的方法。
作者:丁峰;李文华;王东耀;张福庆;杨光;张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胸腔镜辅助及全胸腔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本院1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wolf Mini-Maze射频消融,其中8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射频消融,2例行全胸腔镜下射频消融。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房颤全部转复,出院前维持窦性心律6例,末次随访时窦性心律8例(80%)。结论胸腔镜辅助或全胸腔镜下Wolf Mini-Maze法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项安全性高、创伤小的手术技术,术后中期随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飞;徐东;张科峰;尚学斌;刘燕晖;李洪利;姚青;李雅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乙二醇中毒及其迟发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结合1993~2013年国内报道的乙二醇中毒病例共20例,对该病临床症候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患者在恢复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频繁呕吐自主神经损害症状,以及四肢麻木、力弱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文献中的2例在误服乙二醇3~20天出现迟发性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言语混乱,伴视物不清;14例中毒患者早期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昏迷12例、神志淡漠与嗜睡各6例、认知损害3例、步态不稳2例、精神症状6例、癫痫4例)。结论乙二醇中毒的临床损害除经典的脑阶段、心肺阶段、肾阶段之外,还存在第4个阶段即迟发神经系统损害阶段。前3个阶段常常重叠,死亡率较高,当有昏迷、癫痫发作,需要呼吸机支持时,提示预后不良;当病情逐步好转时,还需关注迟发性神经系统损害,及早识别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乔文颖;刘建国;曾红;刘禹赓;刘波;贾伟华;李长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后遗症及对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卒中后遗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口服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6、8周,观察组MAS评分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后遗症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祥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对育龄妇女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早期诊断及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不同妊娠期妇女及非妊娠期育龄妇女进行血红蛋白( Hb)、MCV、RDW及血清铁蛋白( SF)等检测。结果妊娠早期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患病率分别为27.97%、24.78%及11.99%;妊娠中期分别为31.19%、28.99%及17.92%;妊娠晚期分别为34.93%、30.82%及21.66%;产后期分别为29.10%、21.98%及40.97%;非妊娠期分别为23.11%、21.76%及6.55%。不同育龄妇女铁缺乏患病率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产后期>妊娠晚期>妊娠中期>妊娠早期>非妊娠期妇女。结论 MCV及RDW可做为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方法,补铁治疗RDW恢复至正常为停止铁治疗的金标准。
作者:景晔;徐和福;陈银海;周英杰;白玉;杨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年会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将于2014年6月13日至15日在京召开,就有关消化疾病的专题展开广泛的研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脊髓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19例结核性脊髓膜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脊髓膜炎占同期住院结核性脑膜炎19.93%,该病例临床表现为截瘫、大小便障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精神及意识障碍、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为主。因脑脊液循环通路不畅,脑脊液检查蛋白及细胞数显著升高,大小便障碍恢复较早,临床治愈率39.49%,后遗症发生率44.54%,病死率15.89%。结论结核性脊髓膜炎治愈率低,后遗症发生率高,死亡率较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周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目前临床和科研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科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神经外科的要求,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其培养质量关乎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未来。神经外科学是外科学的二级学科,是一门复杂而抽象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殊性。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既应具有外科系统研究生培养的共性,又要具有鲜明的专科特色。从1951年瑞典的神经外科专家Lars 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放射外科( radiosurgery )的概念至今已60余年,这种一次性高剂量放射线精确聚焦摧毁颅内病灶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已被认为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作为一名神经外科研究生,如果不在研究生阶段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个在神经外科中越来越重要和普及的分支,在未来的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势必感到缺憾和掣肘。
作者:孙时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对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2010年间收治20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喘鸣及进行性的呼吸困难。1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1/11)、72.7%(8/11)、63.6%(7/11);非手术患者1年生存率为55.5%(5/9),无3年存活患者。结论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阮军忠;段勇;王子彤;张天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3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总胆固醇5.2mmol/L为节点,分为高胆固醇组68例和非高胆固醇组6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高胆固醇组患者的24小时内收缩压、24小时内脉压、24小时内收缩压标准差、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日间收缩压、日间脉压、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均显著高于非高胆固醇组,差异有显著性。血总胆固醇水平与24小时内收缩压标准差、24小时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平均收缩压均数标准差、平均舒张压均数标准差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需要联合调解脂代谢异常的药物,协同预防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作者:周秋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4(RPB4)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90例研究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1.0mm与≥1.0mm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测定血浆RPB4水平。结果 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RBP4及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动脉硬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RBP4与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TC、LDL-C、HbA1c、HOMA-IR、hsCRP、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浆RBP4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高璐;秦明照;陈晓燕;常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防御机制是个体应付挫折情境时,为防止或减低焦虑等精神压力,所采取的一些习惯性的适应行为,不同的发育阶段会采用不同的防御方式。随着心理防御机制在精神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接受与应用,人们更为重视其在个体成长、应对应激以及精神病理机制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1-5]。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心理防御机制与某些心理障碍有一定相关性,一定防御机制的应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及某些类型的个性有关[6,7]。按照精神动力学的理论,父母作为孩子的重要客体,在孩子的个性形成及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就医学生和文科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利医学带教工作。
作者:吴彦敏;刘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以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526例的孕28~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孕28~34+6周(小孕周)中A组(胎膜早破潜伏期≥48小时者)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0.05)。小孕周组与大孕周组相比较无论潜伏期长短均是小孕周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大孕周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产妇与B组产妇发生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相比较,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相比较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孕35周前破水者应期待治疗,对于>35周者应积极终止妊娠,分娩方式可遵循产科常规。
作者:孙红敏;米鑫;李凤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和中国发病率较高,在发达国家发病率虽有下降,但死亡率下降并不显著,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在中国胃癌发病率位居第三,死亡率位居第四[1]。死亡率居高不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早诊率低(玉期仅占10%),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仅占手术患者的50%~65%)。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约30%。外科手术切缘阴性( R0切除)和足够的淋巴结清扫( D2淋巴结清扫术)是胃癌根治性治疗的惟一手段,但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期较晚,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多项研究证明,术后辅助化疗较单纯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改善生存。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期。
作者:依荷芭丽·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益气活血法以脉络通瘀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ASO )的相关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健康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余分组采取高脂饲料喂养加维生素D3( VD3)灌胃的方法,建立ASO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脉络通瘀汤灌胃治疗。药物治疗4周,测定各分组大鼠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内皮素(ET)、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血管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并评价。结果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随给药剂量增加,血浆中ET、动脉血管匀浆中ET值均呈递减趋势,血浆中VEGF值呈递增趋势,LDL-C、GLU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各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组方对ASO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保护、血脂血糖控制等有关。
作者:曹刚;庞鹤;曹建春;王新祥;王硕仁;吴圣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62岁,因“发热伴眼耳肿胀1年”于2013年9月22日就诊。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因发热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肺炎”,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并在治疗期间出现耳廓及眼眶软组织肿胀,头颅CT示右耳廓炎症合并外耳道炎、双侧中耳乳突炎、鼻窦炎、眶周软组织炎,胸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风湿免疫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阴性,骨髓穿刺2次均未见异常。因持续高热,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考虑不除外免疫性疾病,加用甲强龙40 mg静点,2周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眶周及耳廓肿胀消失。出院后甲泼尼松龙逐渐减量维持。之后患者又2次因相似症状住院治疗,增加激素用量后病情缓解。半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高热、畏寒、乏力,右侧耳廓肿胀,右耳流脓,口腔溃疡,左眼肿胀,当地治疗效果不佳转至本院。
作者:王明轩;刘凤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念珠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76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了解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易感因素。结果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与抗生素及抗真菌的使用、内分泌变化、患者的精神因素、卫生习惯、受教育程度等10余种因素有关。结论根据这些易感因素为临床提出有效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降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
作者:朱莉莉;周乔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针刺伤的危害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伤害,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医疗单位和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有了进一步的重视,但是一线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仍高于其他人员。而低年资护士(3年以内)由于年龄小、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时紧张等,使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比高年资护士更高[1]。
作者:王彦惠;叶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