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梅;仲人前;陈孙孝;施笑梅;孔宪涛
目的:建立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IL-8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方法:用人工重组的白细胞介素8(IL-8)多次免疫兔和豚鼠,获取高效价的IL-8抗体.用氯氨T法制备125I标记IL-8,经Sephadex G-25纯化,抗原抗体反应采用平衡一步法,4℃培养24h后经PR试剂分离结合和游离的标记抗原.结果:该法测定范围0.2~9.6 ng/ml,低检出量为0.1ng/m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别小于5%和10%.正常人血清含量为(0.35±0.01) ng/ml(n=64).人粒细胞系HL-60细胞体外培养24h,钙离子载体A23187和内毒素脂多糖(LPS)可显著提高细胞释放IL-8,而蛋白激酶C激活剂(PMA)却没有明显的促IL-8释放作用.另外,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后24h内不同时间血清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便、灵敏和特异的IL-8分析方法,可用于人和兔血清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分析.
作者:颜光涛;郝秀华;王录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血小板输血前进行的配型试验是检测病人血清中抗体与供者血小板抗原的相容性,筛选与病人血型相容的血小板.血小板细胞膜有3类同种异体抗原:ABO抗原、HLA-I类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ABO血型的相容性可由检测红细胞确定,检测HLA和血小板血型的方法都比较复杂,如血小板免疫荧光检测、ELISA、混合红细胞粘附分析,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血小板抗原固定检测等.因为缺少简单、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临床常规至今不能进行血小板的HLA和血小板血型配型检测.与血小板血型有关的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和征状:血小板输血无效症、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对这些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都迫切需要能用于常规的血小板血型检测方法.应用本室创建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创新建立了简单、快速、可靠的血小板配型试验方法.
作者:李勇;刘莹;张利身;朱建春;刘阳;童君;于江虹;杨贵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检测104例鼻咽癌活检组织和8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结合免疫沉淀技术.结果:104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有12例出现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突变检出率为11.54%(12/104);8例鼻咽慢性炎症活检组织中未见p53蛋白的异常表达(0/8);鼻咽癌病人中人IgA/VCA抗体滴度≥1∶160者,p53蛋白突变检出率为11.80%(11/93),IgA/VCA抗体滴度≤1∶80者,p53蛋白突变检出率为9.10%(1/11),IgA/EA抗体滴度阳性者,p53蛋白突变检出率为14.10%(11/78),IgA/EA抗体滴度阴性者,p53蛋白突变检出率为3.80%(1/26);12例p 53蛋白异常表达的鼻咽癌病人中有2例复发.结论:突变型p5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鼻咽癌 EB病毒早期抗原有关,p53基因在鼻咽癌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郑美莲;区宝祥;龙江斌;邓满泉;陈丽珍;梁启万;李辉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对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B2胞外的配体结合区基因进行表达研究.方法:编码EphB2胞外的配体结合区基因片段克隆于pBlue scriptSK(-)质粒中,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后,再克隆重组入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高效表达克隆pHT,转化大肠杆菌DH5α表达.结果:经IPTG诱导5h,蛋白表达即达高峰,SDS-PAGE及凝胶密度扫描分析,表达出约41kD大小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5%.结论:该区基因片段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制备其抗体,研究其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张晓光;刘新平;李福洋;茹晓荣;季少平;药立波;苏成芝 刊期: 2000年第04期
HLA-A2是一种主要HLAI类抗原,正式命名的等位基因(截止1997年)达22种[1],本文初步调查了中国南方汉族群体HLA-A2等位基因亚型分布.
作者:田伟;李立新;郭实士;程文;陈继嵩;孙科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有多种针对核蛋白复合物(RNP)的自身抗体,它们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作者:邓安梅;仲人前;陈孙孝;施笑梅;孔宪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细胞间基质成分(HA、LN)与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银屑病时的关系及致病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5例银屑病和30例健康人血清TNF-α、H A、LN含量及外周血单核细胞CD44阳性细胞数.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HA及LN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CD44 阳性率亦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t=17.99;P<0.01),银屑病患者CD44表达上调与HA浓度增高呈正相关,HA与TNF亦呈正相关.结论:CD44作为透明质酸受体与TNF、LN共同参与了银屑病发病的病理过程.
作者:罗南萍;孙晓明;杨道理;李冠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L-6在不同靶细胞中引起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分子基础.方法:检测IL-6对M1与7TD1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电脉(EMSA)比较IL-6在M1与7TD1细胞中激活STAT3(代表JAK-STATs通路)和NF-IL6(代表P21ras/MAPK/NF-IL6通路)的情况.结果:IL-6诱导M1细胞生长停止并向巨噬细胞方向分化,却促进7TD1细胞生长.在这两种细胞中,低剂量IL-6均可激活STAT3,但M1细胞中STAT3的激活是持续性的,7TD1细胞中STAT3的激活是一过性的;而IL-6在7TD1细胞中激活NF-IL6所需的剂量(0.1ng/ml)远低于在M1细胞中所需的剂量(100.0ng/ml),不过活化的NF-IL6在两种细胞中持续的时间均超过60min.结论:JAK-STATs通路与P21ras/MAPK/NF-IL6通路可能分别代表生长抑制信号与生长促进信号.
作者:张纪岩;沈倍奋;黎燕;王建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人类MHC-II类DP抗原是由α链和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其中β链具有高度多态性.α链和β链分别由第6号染色体上的DPA1和DPB1基因编码,DPB1基因第2个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变异大[1],并可以反映各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差异.近年研究注意到,某些DP等位基因(如DPB1*0401)与白种人类风湿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2].王福庆等曾对汉族正常人DP基因作了调查[3],但对汉族类风湿关节炎病人DP基因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文拟对RA病人DPB1基因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中国汉族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病人HLA-DPB1基因多态性,了解RA发病的分子机制.
作者:朱乃硕;王福庆;陈诗书;王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探讨鸡贫血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获得鸡贫血病毒的VP2基因,采用平端连接将其克隆到PUC119载体上进行测序,采用粘端连接将其亚克隆到PET载体上并进行原核表达.结果:发现CAV-SJ1株的VP2基因共有651个碱基,同国外TK5803、26P4、Cux-1、82-2毒株的VP2基因相比分别有6、7、8、7个碱基的差别,其中3个是SJ1株特有的碱基变化.由基因序列推导出的CAV-SJ1株VP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这些毒株相比都有4个氨基酸的差别,同国外这些毒株共有7个氨基酸的差别.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4Kd,占菌体蛋白含量的10.5%.结论:CAV的分子生物学的特性较稳定,变化不大.
作者:杨雨辉;陈奖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胎免疫耐受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FACS)蜕膜及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改进的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测定蜕膜淋巴细胞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同时以滋养细胞与蜕膜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研究母体免疫系统对滋养细胞抗原免疫应答状态.结果:蜕膜组织中CD56+NK细胞含量高于孕妇及对照组外周血CD56+细胞比例(P<0.05) ; 蜕膜组织中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低于孕妇及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P<0.05); 滋养细胞抑制母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结论:滋养细胞调低蜕膜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蜕膜CD56+NK细胞自然杀伤活性受抑制,可能是维持正常妊娠的重要机制.
作者:蔡琳;李大金;孙晓溪;王明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基因免疫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可行性.方法:将HCVC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质粒CMV启动子的下游,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HCV-C,分别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和人肝癌细胞7721进行瞬时表达,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将重组质粒注射BA LB/c(H-2d)小鼠股四头肌,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产生水平.结果:24只免疫小鼠,初次免疫2w后,血清中均出现了HCV C抗体,随着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的增加,抗体滴度明显提高.结论:HCV C基因免疫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从而可能进一步诱生细胞免疫应答,成为防治HCV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志华;周永兴;贾战生;连建奇;焦成松;李谨革;李文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讨IL-12对狼疮肾炎PBMC发挥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递机制.方法:采用MTT、免疫沉淀、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IL-12对PBMC增殖及STAT3、STAT4的作用,并比较在狼疮肾炎活动期、静止期的差别.结果:发现与正常人对照及静止期相比,IL-12对活动期PBMC不需要IL-2的预诱导,可促进PBMC增殖并在短时间内激活STAT3、STAT4,而IL-2对STAT4无作用.结论:表明IL-12对PBMC的作用可通过STAT3、STAT4途径发挥,活动期PBMC存在异常活化,这可能是IL-12促进狼疮肾炎PBMC参与发病的细胞内机制之一.
作者:李清刚;李幼姬;李志坚;叶任高;许韩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Ku70基因导入人肺癌细胞(LCA)后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构建重组的正义和反义Ku70基因表达质粒载体分别导入LCA细胞.结果: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证明Ku70正义、反义基因均可在LC A的mRNA中得到表达, 用Western-blotting法去证明细胞中只有导入正义Ku70基因的蛋白表达,而导入反义Ku70 基因的人肺癌细胞,无正义Ku70蛋白表达,结论:正义Ku70基因的表达可以调节DNA的修复,反义Ku70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照射的敏感性.这些表达特性可为我们治疗肿瘤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
作者:张捷;安继红;杨贵贞;大森繁成;簁口裕一;栗山簂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TNF-α可以分泌型(S-TNF)及其前体膜型(M-TNF)两种活性形式同时存在于体内.为膜型TNF的转基因应用,构建一种可表达于胞膜而不被酶解的膜稳定型TNF重组体(mTNFm).方法:在克隆M-TNFcDNA的基础上,删除两型TNF转换酶酶解部位的编码序列,构建出mTNFm并测序验证;建立只表达膜型TNF的真核细胞株.结果:Western blot分析及活性测定结果表明,mTNFm不再发生酶切转换且只通过效-靶细胞间直接接触发挥胞毒效应.通过基因直接注射方式,使mTNFm稳定表达于小鼠体内.结论:所构建的mTNFm及其表达细胞株可用于膜型TNF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及基因治疗.
作者:黄家强;卜夏;李卓娅;龚非力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