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婧媛;沈萍;徐翠玲
目的 探讨苏州某高职学生亚健康现状.方法 采用亚健康状况评价标准问卷(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25,SHSQ-25)对苏州高职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次调查学生亚健康检出率34%,主要表现为疲劳性亚健康,不同年级、对健康关注度不同亚健康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高职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方面多角度进行干预,降低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率.
作者:苏春娟;朱新叶;王世平;徐天祥;陈米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该院心内科护理管理作为研究对象,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实施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时收治的2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时收治的2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孙丽;孟庆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川东北地区部分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现状,为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该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家养老机构工作151名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对培训相关信息、老年护理认知和看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川东北地区养老机构护理员平均年龄(46.0±3.8)岁,工作年限为(5.3±0.6)年,日平均工作时间在9.5 h,专科及以上学历占22.7%,月均工资收入3000元以上占27%,具有养老护理员资质者占11.3%.60%的被调查者均表示愿意参加相关培训,40%的认为年龄大,即将离职,没有必要再培训.培训方式多数人选择面授和在实践中学习;认为培训需要学习老年护理相关知识,排在前五位的内容依次是症状/健康问题护理,沟通交流,职业素质教育,心理学知识,法律法规制度;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依次排序前五位是照顾老人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实施健康教育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的认识和看法表示显示喜欢和愿意为之付出的占62.9%,选择满意目前状态占21.2%;选择可以调换工作的占比35.1%.结论 川东北地区养老护理机构护理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及待遇均偏低、整体素养不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能力,以促进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侯玉清;何江;何开莲;田红梅;刚海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晚期肿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以2016年8月—2018年7月该院接诊的晚期肿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5).实验组实行优质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比较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SDS为(45.33±6.17)分、SAS评分为(49.43±6.28)分,比对照组的(55.48±6.75)分、(58.41±6.03)分低(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比对照组80.00%高(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优质护理方案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作者:陈丽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南充市体检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现状.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未进行健康管理,选取200名进行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进行健康管理,选取203名进行体检人群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健康管理服务后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南充市体检人群实行健康管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曹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理性,加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出2015—2017年度的全院所有抗菌药物AUD总(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泰能、齐佩能、注射用美罗培南)的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排名前五的科室中,普外科使用量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三年来均排名第二,使用强度相对较高,虽有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指征,但仍存在遴选药品不适宜、过度使用的情况.结论 医疗机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必须严格管理,并对其适应证加以控制,减少经验性用药,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张云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该文采用河南周口郸城县白马镇地区居民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地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通过统计年鉴、新闻报刊等获取资料对郸城县白马镇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概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论文首先通过宏观层面分析,郸城属中等收入县,居民收入稳定,且新农合政策全面,实施效果良好.然后针对居民意见进行分析,认识到其仍存在许多因素,导致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居民期待存在距离.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需普及慢性病知识,增进预防意识;加强农合资金监督管理,强化制度的灵活便捷;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开拓居民增收渠道.该研究具体细致,基本反映了当地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但有一定地区特殊性,对白马镇慢性病预防及诊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闫阳;张雪纯;刘华伟;王敬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近一年在该院接受的治疗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PDCA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活状态分析和对比后可知,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分析可知,观察组依从患者多于对照组,换言之,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患者给予PDCA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大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当的管理后能让患者尽快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提升自身生活质量.
作者:张妤;刘敦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心内科护理中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心内科患者5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持续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的能力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文案书写及护理服务等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及对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同时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鸿雁;刘海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麻醉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性,在整个麻醉学的教学中,临床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模拟教学分层应用模式为麻醉临床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具体分析模拟教学分层应用模式在麻醉学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应用和体会.
作者:梁园园;李爱梅;马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OEC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OEC管理模式,以工作质量、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服务满意度为评估指标,对比模式应用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 实施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各项指标合格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每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科室服务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科室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C管理模式能够激发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科室服务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郝风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开展风险管理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 对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康复科治疗的534例中风患者临床资料,依照前后康复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同时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0.75%,低于对照组的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护理安全,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永萍;宋锦;邹以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结合细节管理与风险管理,降低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加强重点环节的质控,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教育,健全细节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对25例肝病科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及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管理效果评分、管理模式评分.结果 肝病科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后的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实施管理前(P<0.05);肝病科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后的职业风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96.00%高于管理前,实施前肝病科护理人员主要职业暴露风险为针刺伤及物理化学因素,而实施后,主要暴露风险为针刺伤(P<0.05);管理后肝病科护理人员管理效果评分、管理模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 将细节管理运用到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的防控中,有利于完善职业防护的管理,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张海燕;王晓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医院档案管理是医疗计划和决策实行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条件之一,为临床疾病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性参考依据,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医院档案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不仅有利于档案信息的整合和共享,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然而在有些地区医院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落后等,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不高.该文主要针对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创新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作者:李天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探讨在康复科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该院康复科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开展层级护理管理,选取康复科护理人员20名作为该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自身满意度和临床护理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在该院康复科开展后,护理人员的自身满意度和临床护理水平与实施前均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实施前后的临床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在该院康复科实施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临床护理水平大大提高.
作者:赵连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超声科侵入性操作中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来该院超声科行侵入性操作的260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8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参照组130例患者予以常规管理,试验组130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医院感染管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知晓率、细菌菌落总数及对操作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77%,参照组患者为5.38%,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知晓率为93.08%,参照组患者为83.85%,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务人员双手、器械设备表面、科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操作满意度为95.38%,参照组患者为85.38%,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科侵入性操作中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能够显著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知晓率及对操作满意度,消毒灭菌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应用与推荐价值.
作者:肖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8年6月护理人员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分层级管理)与常规组(常规管理),各39例,观察两组护理质量、考核成绩与满意度.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工作质量显著,考核成绩优异,满意率高(P<0.05).结论 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可以提高其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向敏;邹思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前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显著的不足之一就在于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及对公共卫生事业进行政策上的支持,立足改变公共医疗的基础现状,促进公共事业的繁荣发展.该文旨在探索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分工,以及相关优化策略,为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培炎;张景童;董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医诊疗器械行业是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长期受到政策支持但近年来发展并不理想.为探索行业治理思路,该文对20年来国家发展中医诊疗器械行业的政策脉络予以梳理,分析当前影响政策介入和行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由政府主导扩大产业基础、促进行业共识、加快技术转化、制定标准体系等治理策略.
作者:宋旿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 .方法 在2016年12月—2017年4月中随机选取该中心病房常用单一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70份,将抗原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并且将这些混合样品与临检中心的提供的70份抗原质控品进行对比,而后这些样品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整理分析,观察检测之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质控管理后定量检测的失控率为4.79%,在控率为95.21%,通过对两组数据分析比较,经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促使病房内的乙肝患者更好地恢复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该院应该全面加强乙肝抗原定量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巩卫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