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昕;韩雅玲;王守力;王效增;荆全民;王斌;王耿;马颖艳;刘海伟
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因阵发性进食后腹痛2年于2010年12月3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阵发性腹痛,均发生在饱食后约30 min,偶伴闪电样头痛,出冷汗,间断少量血尿.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考虑胃十二指肠溃疡,口服药物2年,症状无缓解.2010年11月18日于我院查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腹膜后脊柱前旁肾门水平多个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结节,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可能;腹盆CT三维重建:腹膜后多发软组织密度占位性病变,多发副神经节瘤可能;PET-CT:腹膜后多发代谢增高灶,标准摄取值(SUV)6.9,为占位及淋巴结(图1A),不除外恶性.进一步以“腹膜后占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收住入院.
作者:邓建华;李汉忠;张玉石;徐维锋;张学斌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评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对再发心脏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全血电阻法(EIA)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9例,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AMI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程度,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AR)、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CR)、双抵抗组(DR)和双敏感组(DS).随访记录再发心脏缺血事件.结果 AR组16例,CR组10例,DR组4例,DS组79例.AR组血小板计数和血糖高于DS组[(221 ±52)×109/L比(201 ±35)×109/L; (6.8±2.6)mmol/L比(5.8±1.9) mmol/L,P<0.05];AR、CR和DR组心脏缺血事件显著高于DS组(12.5%,10.0%,50.0%比3.8%,P=0.036),其中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6.3%,10.0%,50.0%比1.3%,(P=0.000).多因素分析示双抵抗是AMI患者支架术后1年心脏缺血事件和支架内血栓的独立预测因素(OR5.99,95% CI 1.05 ~ 34.34,P=0.045;OR 6.36,95% CI 1.13 ~35.78;P =0.036).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与AMI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抵抗是再发心脏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李蕾;韩江莉;李海燕;乔蕊;于海奕;曾辉;高炜;张捷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了解肝门部胆管癌(HCCA)神经浸润(PNI)的发生率,明确PNI发生与血管、淋巴管的关系,以及围肝门神经丛的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总结文献中关于HCCA的PNI发生率;光镜下观察75例HCCA患者组织病理切片,明确PNI的发生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D34、D2-40染色分别显示PNI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关系;观察5例尸检标本正常肝十二指肠韧带不同层面组织切片,总结围肝门神经丛分布特点.结果 文献报道的HCCA中PNI发生率为59.2% ~ 100%.本研究中,PNI发生率为92.0%( 69/75),病理诊断中未报告PNI者28例.高、中、低分化组及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组间PNI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可以发生微血管和微淋巴管侵犯,但未发现肿瘤通过血管、淋巴管途径浸润神经.肝十二指肠韧带与一、二级肝管所在的Glisson鞘内分布的神经丛主要有3丛,均围绕大血管分布.结论 HCCA中PNI发生率高,未报告率高;外科医生行根治性切除时应注意对围肝门神经丛的清扫.
作者:李成刚;黄志强;韦立新;赵之明;胡明根;肖雨;刘荣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关系及其对STEMI患者6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STEMI患者55例(早期STEMI者22例,后期STEMI者3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浆MMP-9水平,采用GFRACE评分标准计算STEMI患者GRACE积分并对其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终点为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 早期STEMI组[1.81(0.22 ~2.33) mg/L]及后期STEMI组[1.91(0.47~2.21)mg/L]患者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20(0.19 ~0.20) mg/L,P<0.001],MMP-9与入院GRACE评分呈正相关,住院期间发生MACE者8例,(14.5%);随访6个月时,发生MACE 17例(30.9%).GRACE评分、血浆MMP-9水平在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 (95% CI0.706~0.991,P=0.002)、0.766 (95%CI 0.575 ~0.957,P=0.017),6个月内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737 (95%CI 0.601 ~0.873,P=0.005)、0.711(95%CI0.565 ~ 0.856,P=0.013).结论 血浆MMP-9水平在早期STEMI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是STEMI患者近期发生MACE的预测因素.
作者:郭俊林;杨毅宁;马依彤;李晓梅;孙惠萍;谢翔;刘芬 刊期: 2012年第38期
发生在睾丸实质内的腺瘤样瘤非常罕见,我们诊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46岁.主诉“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肿块2周”,患者体检时触及左侧睾丸内肿物,直径1.0cm×1.0cm左右,质地较硬、无压痛,边界清楚.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 (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在正常范围内.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内肿物,不均质、周围有声韵的异常回声,内血流信号不丰富;CT平扫+增强:左侧睾丸内局限性肿物,1.0cm×0.7 cm,CT值46 Hz,无明显增强.
作者:丁雪飞;周广臣;田秀春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125Ⅰ永久粒子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入组165例T1c-T3b的前列腺癌患者,患者年龄的中位数为79(65 ~88)岁.患者分为2组,一组90例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3个月联合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125Ⅰ永久粒子种植,另一组75例直接行粒子植入.观察患者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后血清PSA的变化,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粒子种植前后泌尿系统、性功能方面的毒副反应变化以及PSA的变化规律.结果 125Ⅰ永久粒子种植前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使患者的血PSA中位数由26.50(3.56 ~ 150.0)μg/L降低到0.38(0.01~6.56)μg/L,前列腺体积中位数由46.38(19.28 ~ 128.10)ml减小到29.33(23.62 ~65.21)ml.粒子种植术后随访时间为24个月,术后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粒子植入组PSA降低的低值的中位数分别为0.62和2.56 μg/L,术后急性尿潴留分别为6例和9例.结论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125Ⅰ永久粒子种植中可起到减少粒子种植,缩小前列腺体积和降低血PSA水平,降低粒子植入并发症.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和性功能方面的影响尚需大样本研究.
作者:崔昕;李强;许建军;李进;欧彤文 刊期: 2012年第38期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ET)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然而,ET在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耐药性的发生.从分子水平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分子靶向性内分泌治疗[1]、寻求评估ET耐药性的检测因子以及探索针对性联合治疗的新靶点,成为当前一种必然趋势.现就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性内分泌治疗的新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刘寒;牛昀;王亚红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动物模型膀胱顺应性及膀胱组织内皮素1( ET-1)含量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6只.A组为假手术空白组:行假手术后每日生理盐水灌胃;B组为假手术治疗组:行假手术后每日西地那非(10 mg/kg)灌胃;C组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治疗组:行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手术后每日西地那非(10 mg/kg)灌胃;D组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空白组:行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手术后每日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4组分别行膀胱尿动力学检查,并取膀胱标本称重,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ET-1含量.结果 A~D组膀胱排尿压力阈值分别为(10.6±2.0)、(11.6±2.7)、(14.0±4.2)、(20.4±6.1)cm H2O(1 cm H2O =0.098 kPa),D组明显高于A、B、C组(均P<0.01);4组膀胱顺应性分别为(2.75±0.51)、(2.78 ±0.46)、(4.98±2.15)、(1.22±0.25) ml/cm H2O,D组明显低于A、B、C组(均P<0.0l),C组高于A、B组(均P<0.01),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膀胱标本质量分别为(5.0±0.4)、(4.6±0.4)、(8.2±1.3)、(17.9±2.3)g,C、D组高于A、B组(均P<0.01),D组高于C组(P<0.01);4组膀胱组织中ET-1含量分别为(72±19)、(69 ± 18)、(76±21)、(106±29) pg/g,D组高于A、B、C组(均P<0.05).结论 每日西地那非能有效缓解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对膀胱顺应性的损害,保护膀胱功能,并且此作用可能与降低梗阻后膀胱组织中ET-1浓度有关.
作者:陈洪德;叶雪挺;张奕荣;翁志梁;李澄棣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评估胃癌手术方式对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1994年8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胃肠胰外科施行病灶切除术的1499例胃癌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组(根治组,1344例),姑息性切除组(姑息组,155例),并根据胃切除方式、根治程度、联合脏器切除进一步划分亚组,以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术中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手术创伤程度评估指标,比较各组、各亚组的手术创伤程度.结果 根治组和姑息组的中位输血量(Q1,Q3)分别为0(0,600)比400(0,800) ml(P <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远端胃切除病例,根治组和姑息组的中位输血量(Q1,Q3)分别为0(0,400)比400( 200,800) ml (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全胃切除病例,根治组、姑息组的手术时间、中位输血量、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根治组病例中,接受D1、D2、D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ND)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中位输血量(Q1,Q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8±71)、(271 ±72)、(309±96)、(351±103) min,(13±4)、(16±12)、(18±11)、(20±19)d,0(0,500),0(0,600),400(0,800),600(200,1000) ml,均P<0.05],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治组病例中,无、有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中位输血量分别为(264±66)比(315 ±96)min,(15±11)比(19±15)d,0(0,400)比400(0,8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姑息性切除手术相比,根治性手术并不增加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对接受根治术的患者,创伤程度随清扫和切除范围升高.
作者:吴晖;徐萍萍;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杨东杰;詹文华 刊期: 2012年第38期
血栓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尽管如此,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再发生率仍高达9.3% ~12.1%.此外,抗血小板药物导致部分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因此,研发新的抗血小板药物,评估抗栓药物疗效及安全性成为目前冠心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作者:冯雪茹;刘梅林 刊期: 2012年第38期
无保护左主干( UPLM)病变占冠脉介入治疗病例的3%~5%,在球囊扩张时代,UPLM病变被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因为单纯球囊扩张治疗UPLM病死率可高达50%,支架进入临床应用后,尽管冠脉搭桥术(CABG)仍是其首选治疗手段,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选择性的UPLM病变病人,采用支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且同样取得了较满意的远期疗效.
作者:钱菊英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195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其中非慢性肾病组133例,慢性肾病组62例,所有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300 mg和阿司匹林300mg治疗24h后,测定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其差异.血小板聚集率>55%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结果 与非慢性肾病组相比,慢性肾病组糖尿病发生率[24.8% (33/133)比43.5%( 27/62),P=0.01],贫血发生率[5.3% (7/133)比16.1% (10/62),P=0.03)及血小板高反应性比例增高(28.6% (38/133)比45.2%(28/62),P=0.0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慢性肾病,糖尿病是血小板高反应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慢性肾病组血小板聚集率较非慢性肾病组明显高(65.1%±10.2%比45.3%±7.8%,P<0.01).慢性肾病组及非慢性肾病组在使用双联血小板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无差异(79.2%±7.6%比78.4%±8.2%,P =0.51),而抗血小板治疗后,慢性肾病组血小板聚集率较非慢性肾病组明显高(63.2%±8.6%比43.2%±5.2%,P<0.01).结论 慢性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但其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邓捷;韩雅玲;王效增;赵昕;张虹;周铁楠 刊期: 2012年第38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1],患者长期受到排便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等困扰,并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功能性脑成像技术证实:IBS患者在直肠扩张刺激时可出现局部大脑皮质区激活,其中以前扣带回(ACC)、岛叶(IC)报道多[3-6].ACC、IC参与内脏痛觉的中枢调节和情感唤醒机制[7-8].那么,ACC、IC的兴奋性与IBS患者的腹痛和情绪障碍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现结合近年来IBS功能性脑成像研究的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汤玉蓉;王平;林琳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是由于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呼吸链乃至整个能量代谢过程紊乱的临床异源性多系统疾病,以脑组织和肌肉受累严重.本病系母系遗传,亦见散发,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极高.
作者:吴海荣;马祎楠;戚豫;刘红刚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探讨非艾滋病免疫抑制宿主肺孢子菌肺炎(PCP)影像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病原学确诊为非AIDS免疫抑制宿主PCP的患者共36例,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7±18.9)岁.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6例患者均摄胸部X线片,29例行胸部CT扫描.36例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12例(33.3%).在开始抗PCP治疗时:胸部X线片正常7例,双肺弥漫性渗出影21例,双肺实变者8例,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6例;以上各种表现患者分别死亡0、8、5、5例;胸部X线片正常及合并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者的病死率与总体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部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29例,马赛克征19例,支气管气相19例,实变影17例,双侧胸腔积液7例,小叶间隔增厚6例,囊性病变5例,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4例;以上各种表现患者分别死亡8、5、5、5、2、2、2、4例;表现为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患者的病死率与总体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艾滋病免疫抑制宿主PCP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渗出影;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可合并马赛克征、支气管气相和肺实变.胸部X线片正常者预后较好,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牟向东;高莉;王仁贵;宿利;张成;阙呈立;李海潮;王广发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了解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 (BMMNC-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膜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量与自身抗体( IgG/IgM)的关系,探索自身抗体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 对46例初治IRP患者[15例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31例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阴性(-)]及18名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膜上EPOR表达量,分析自身抗体与EPO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反转录(RT)-PCR技术检测EPOR Mrna的表达水平;FCM分选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信号转导蛋白Stat5及磷酸化Stat5( P-StatS)蛋白表达水平以观察EPO/EPOR信号通路是否受抑;利用甘氨酸缓冲液洗脱3例自身抗体IgM强阳性患者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膜上结合的自身抗体,重新标记后再次检测EPOR的表达水平.结果 (1)IRP患者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组EPOR表达量为1.6%±0.9%,明显低于自身抗体(-)组(4.6%±4.1%,P<0.01),而后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3%±1.8%,P <0.05).IRP患者有核红细胞膜上EPOR与自身抗体呈显著负相关(r=-0.543,P=0.000),EPOR(Y)与自身抗体(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40-0.335X.(2)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组EPOR Mrna表达水平为(0.68±0.14),明显高于自身抗体(-)组(0.55±0.12,P<0.01)和健康对照组(0.58±0.12,P<0.05).(3)有核红细胞自身抗体(+)组Stat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5±0.94比0.54±0.36),P-Stat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42±0.18比0.85±0.38)(均P<0.05);而自身抗体(-)组Stat5、P-Stat5蛋白表达水平(0.75 ±0.69、0.70 ±0.1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应用甘氨酸洗脱液洗脱后自身抗体数量明显减少,而EPOR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部分IRP患者自身抗体可作用于骨髓红系造血细胞膜上的EPOR,封闭EPOR信号转导,导致红系较早阶段增殖和分化受抑.EPOR可能为自身抗体作用的靶点之一.
作者:付蓉;刘惠;王珺;李丽娟;王红蕾;王一浩;邵宗鸿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LMC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接受药物治疗的STEMI合并LMCA病变(≥50%狭窄)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及非IABP组,每组分为2亚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分析2组间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IABP应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PCI手术情况:所有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PCI患者每例平均(2.1±0.7)枚支架.(2)安全性:IABP组大出血发生率较非IA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比1.00%,P=0.956),但IABP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比非IABP组增加(P<0.05).(3)院内及远期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①PCI治疗及药物保守治疗,置入IABP后MACE发生率较未置入IABP组显著降低[25.3%( 24/95)比38.5% (57/148),P<0.05];②无论是否置入IABP,PCI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IABP组:PCI组病死率7.2% (6/83)比25.0% (6/24),P<0.05;非IABP组:PCI组病死率20.0% (34/170)比57.1% (16/28),P<0.01];③IABP组和非IABP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1.2% (12/107)和25.3% (50/198)(P<0.01).结论 应用IABP辅助治疗STEMI合并LMCA可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赵昕;韩雅玲;王守力;王效增;荆全民;王斌;王耿;马颖艳;刘海伟 刊期: 2012年第38期
目的 分析杓会厌襞区域的疾病分布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喉科2000年1月-2011年5月期间杓会厌襞病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计113例杓会厌襞病变,良性病变108例,恶性病变5例.居前3位的症状分别为咽部异常感觉(79例)、声音嘶哑( 29例)和咽部疼痛(26例).108例杓会厌襞良性病变中100例直接喉镜下手术;4例血管瘤间接喉镜下行激光术;1例囊肿和1例血管瘤经舌甲膜入路肿物切除术;2例杓会厌襞炎未进行手术治疗.5例杓会厌襞恶性病变中2例全喉切除术;2例半喉切除术;1例确诊后未进行治疗.结论 杓会厌襞病变以良性病变为主,前3位症状分别为咽部异常感觉、声音嘶哑和咽部疼痛.杓会厌襞良性病变的治疗以经直接喉镜手术为主,恶性病变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CO2激光、钬激光和KTP激光治疗.
作者:于金超;邵骏 刊期: 2012年第38期
2007年,由美国心律学会( HRS)、欧洲心律协会(EHRA)和欧洲心律失常协会(ECAS)共同发表了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及外科消融的首个专家共识[1].近几年对房颤消融的认识不断增加,适应证方面也有了一些变化.2012年在Heart Rhythm,Europace和J Interventional Cardiac Electrophysi杂志刊登了HRS、EHRA和ECAS共同发布的“房颤导管及外科消融专家共识”.该共识也得到了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亚太心律学会(APHRS)和胸外科协会(STS)的认可.
作者:张涛;郭继鸿 刊期: 2012年第38期